柴家在宋朝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丁见龙


中国历史往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而此朝取代彼朝的过程中,也常常伴随着血雨腥风。项羽灭秦,不但烧宫室、夺金银、抢美女,就连一个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也一刀结果了性命。五代时期,从后唐开始,那些上位的新皇帝对前朝更不客气,不但杀前朝皇帝,就连他们的子孙也一个不放过。清兵入关,从顺治三年到八年,短短5年间,杀掉明朝皇室成员10000多人,真是血流成河。

相对于这些对前朝皇室疯狂杀戮的行为,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对前朝后周的皇室柴家,算是十分优待的了。赵匡胤以殿前司都点检的身份,发动了陈桥兵变,然后黄袍加身做了皇帝。他在夺取帝位的过程中,对前朝皇帝、宗室、大臣,都没有进行杀戮,而是给予了较为妥当的安置。

首先,对于七岁的后周皇帝柴宗训,赵匡胤是以接受柴宗训禅让的方式,坐上皇帝那把交椅的,他还向后周宰相范质承诺,将善待柴宗训,好好照顾柴宗训。其次,赵匡胤在兵变时就明确要求部下不得抢劫,更不得凌辱柴宗训的母亲周太后、少皇帝和公卿大臣,后又对范质承诺,事周太后如母。

而对于后周的大臣,包括宰相范质以下,基本上都官复原职,范质还加侍中,提高的爵禄,而且,赵匡胤的新朝政府班底,除了极少数几个因拒绝新朝而反叛的武将之外,其他绝大多数都还是后周时的人马,甚至可以说,北宋相对于后周,在很大程度是只是换了个皇帝而已。

据陆游《避暑漫抄》记载,赵匡胤登基后的第三年,他便安排人刻了一块碑,立于太庙寝殿夹室,取名“誓碑”,要求世世代代谨守誓言,而碑文的第一条便是:“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内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这给了柴氏子孙一颗“定心丸”。也可见赵匡胤在对待柴氏后人和宗室的问题上,确实是真心诚意的,也是煞费苦心的。

《水浒传》中写尽了宋朝贪污腐败的官吏,写尽了腐朽昏庸的北宋皇帝,但却塞给了“小旋风”柴进家一个“丹书铁券”,免死金牌,不管是真是假,也算是宋朝皇帝善待柴家举动在民间的一种反映吧。


帝国的脸谱


赵匡胤夺了后周柴氏的天下,对待柴氏可以说是,表面优待,背后提防。赵匡胤的后代也大都采取这种态度。

柴荣

被夺了皇位的柴宗训,也就是后周恭帝,当时才七岁。柴宗训是后周世宗柴荣的第四个儿子。柴宗训有三个哥哥,都被暴君后汉隐帝所杀。

柴宗训还有三个弟弟:柴熙让,原名柴宗让,后改为柴熙让;柴熙谨,后周灭亡后被潘美收为养子,改名潘惟吉;蕲王柴熙诲,后周灭亡后被卢琰收养为义子,改名卢璇。

柴熙让,宋朝封义国公,世居沧州。《水浒传》中的小旋风柴进,是柴熙让的后代,北宋义国公,住河北省沧州。 跟随宋江起义后,不知所终。

柴熙谨后来被潘美收养,改名潘惟吉,乾德二年十月(公元964),熙谨卒,年仅10岁左右。

柴熙诲由其开国上将军卢琰收养为义子,改名为卢璇。他随义父卢琰在浙江永康隐居多年。可见宋朝开国皇帝仍对其有忌惮之意。其义父义母逝世后,卢璇举哀守孝十年才出仕担任官职。他荣任殿前防御使,为宋真宗所重用,后来还晋封为武烈侯。

柴金花, 柴宗训的妹妹,当生于宋太祖元年(959年)九月初三辰时,兴国五年(980年)与杨延昭结婚,卒于仁宗五年(1027年)冬十八日戌时,寿终67岁。又名柴郡主。

赵匡胤当了皇帝后,封柴宗训为郑王,迁往湖北房州;保留柴宗训的养母符太后的皇太后称号。赵匡胤下圣旨优待柴家母子,赐柴氏“丹书铁券”(我们通常所说的免死金牌)。

房州就是今天的房县,特产有著名的房县小花菇。房县地处中国中部湖北偏僻一角,南面有大山神农架,四面高山峻岭,山林密布,离最近的大城襄阳有300里。因为地处中国中部,所以不会被外敌劫持;又因为四塞封闭,难以与内敌勾结,房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帝王的流放之地。

《房县志》记载“(尧)帝子丹朱避舜于房陵。舜让弗克,遂封于房,是为房子国。”秦始皇灭赵国后把赵王迁流放于房陵。《史记》载:秦始皇仲父、相国吕不韦家族一万户、秦始皇太后幸郎嫪毐家族四千户被流放于房陵。《资治通鉴》载:汉景帝孙刘勃、汉武帝时的济川王刘明、清河王刘年、广川王海阳、隋文帝太子杨勇等都被贬房陵。唐高宗太子燕王李忠、唐中宗李显流放房县。五代时慕容彦超房州安置,宋太宗时,秦王赵廷美房州安置。历代先后有20多位帝、王被流放房县。

柴宗训到了房县后,先后生了5个儿子:长子柴永崎(后按例降爵一级,改封郑国公),次子柴永廉,三子柴永惠,四子柴永孝,五子柴永盛。

北宋开宝六年(973年),柴宗训死于房州,年仅20岁。赵匡胤听到后很震惊,素服发哀,辍朝十日,谥曰“恭皇帝”,归葬于周世宗庆陵之侧的顺陵(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郭店镇郭店村)。因恭帝是亡国之君,被宋降封为郑王,死后又由湖北归葬此地,故陵冢卑小,仅高四米,周长四十米,实际与庆陵为同一陵园。

赵匡胤生前,曾在太庙里立下石碑,新天子即位都要到太庙里去拜碑,并默诵誓词。这石碑立在太庙寝殿的夹室中,除了北宋历代皇帝,别人都无从得知。就是新皇帝去拜碑时,也只有一个不识字的内侍跟随。直到靖康之变后,宫门打开,人们才得以随意浏览,有三条:一是保全柴氏子孙,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二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三是子孙不得背弃上述誓言,否则即遭天罚。

后来柴宗训长子柴永崎一系断绝,直到宋仁宗“诏有司取柴氏谱系,于诸房中推最长一人,令岁时奉周祀”,“封柴氏后为崇义公,给田千顷,奉周室祀”。

靖康之难时,崇义公死于战乱。宋高宗于绍兴五年,访得柴荣后柴叔夏,命其袭封崇义公。宋理宗时,崇义公一系又断,皇帝又诏承务郎柴彦颖袭封崇义公。此时乃蒙古灭金之后,有南下之意之际。


沂蓝书院赵月光


柴家在宋朝一直享受特别的优待,但是说到地位,肯定不能与宋朝皇室相比,但是也还是能够保持优越、富足的生活的。

不管赵匡胤是为了收买人心也好,显示自己的虚伪、仁慈也罢,原本的后周皇族柴氏,确实得到了一些优待。

后周最后一位皇帝柴宗训与太后。

赵匡胤统兵在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的清楚。

赵匡胤顺利篡位,建立了宋朝。这时的后周的最后一位皇帝柴宗训,年仅七岁,实在是不能处理朝政,全靠着太后垂帘听政。

因为小皇帝和太后确实没有丝毫的威胁能力,因此赵匡胤也就不吝啬显示自己的仁慈。

于是,后周皇帝柴宗训被封为郑王,柴氏皇族被圈养起来,肯定受到了监视,但是生活方面却没有丝毫刁难。

柴氏“丹书铁券”(免死金牌)。

所谓的“丹书铁券”“免死金牌”在大家的传闻中,非常神奇。但是却不是宋太祖赵匡胤发明的,而是从汉朝来的时候就有的。

但是真正的具有“替死”功能的“丹书铁券”,是在南北朝时期出现。并且“丹书铁券”的“替死”效果也是有次数的,最多只能有三次。

当然,宋太祖赵匡胤既然敢放心的将“丹书铁券”交给“柴氏皇族”,也就不怕他们凭借这所谓的“丹书铁券”造反,只是为了安抚人心,特别是“柴氏皇族”罢了。

宋太祖赵匡胤留下的三条祖训。

当然,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后世的子孙皇帝,违背自己的意愿,专门留下了祖训。

“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说明宋太祖赵匡胤还是给“柴氏皇族”留下了很大的颜面,并且为了保留“柴氏皇族”也是尽心尽力了。

在宋太祖赵匡胤的努力下,“柴氏皇族”在宋朝一直与国家共存亡,享受荣华富贵。

但是柴家想要真正的掌权是不可能了。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历史公元


可以说,柴家在宋朝的地位不算显赫,也没有多大的权利,却始终受到宋朝皇帝的尊重及善待。

先说柴荣的儿子们——

郭威的两个亲生儿子和柴荣的三个儿子都被汉隐帝刘承祐所杀,所以郭威只能将皇位传给养子柴荣,柴荣只能将皇位传给年幼的柴宗训。

柴宗训就是“禅位”给宋太祖赵匡胤的周恭帝了,他后来被赵匡胤封为郑王。他还有三个弟弟,分别是柴熙让、柴熙谨、柴熙诲。在赵匡胤称帝之后,柴熙让不知所终。北宋王铚的《默记》和北宋王巩的《随手杂录》中,都记载赵匡胤让大将潘美收养了襁褓中的柴熙谨(或者收养了他们兄弟俩),而“其后太祖亦不问,美亦不复言”,据说柴熙谨随后改名为潘惟吉,在宋真宗时期曾经被派往辽国,给辽圣宗祝寿。

再说柴家后人

虽然赵匡胤在“太祖誓碑”中规定必须善待柴家,并赐给他们丹书铁券(此事存疑),但是柴宗训及其后人其实也不是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柴家有好几人都死得不明不白。柴宗训去世时年仅二十岁,他的儿子柴永崎被降封为郑国公,从此代代世袭。但是到了宋仁宗(北宋第四任皇帝)时期,柴宗训嫡系就断了,仁宗在柴家旁支中找到辈分最大的一个,让他担任祀奉后周宗庙的职位。

到了南宋高宗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赵构又找到柴家后人柴叔夏,让他担任右承奉郎,袭封崇义公,此时的柴家,地位就更低了,不过比起其他朝代,宋朝皇室还是挺讲情义的。


国史通论


《水浒传》中的一个人让我们印象很深刻,他出手阔绰,爱结交江湖好汉,收留犯人却不用担心连坐,他就是小旋风柴进。不光如此,柴进还有祖上赐予的丹书铁券,也就是“免死牌”,犯了事也基本不用担心被办,虽然最后“真香”了。

那柴进所在的柴家在宋朝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能让柴进过得这么潇洒呢?

柴进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嫡系子孙,而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正是在柴荣在位的时候,被任命执掌禁军。赵匡胤也是个很能干、很会打仗的人,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屡建战功,因此一路被提拔。所以,就深受柴荣的器重,后来在柴荣病重时,被任命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后周恭帝即位后不久,赵匡胤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在“陈桥兵变”中被部下黄袍加身,并回京逼迫后周恭帝退位,之后便登基建立了宋朝。

赵匡胤虽然逼迫自己之前的手下辞官的辞官、自杀的自杀,但是一个不忘本,懂得感恩的人。他不忘柴荣对自己重用的知遇之恩,于是便立下了三条遗训。最主要的就是保护柴氏子孙,如果他们犯罪,也不能被赐予很严重的刑罚,什么连坐、杖刑都不适用柴家的人。即便是谋反这种该诛九族的罪,也让他们死得体面、有尊严。

他还赐予了柴家“丹书铁券”,就是柴进的免死金牌,就是这东西,让他的人生如开挂一般。赵匡胤在优待周恭帝母子的同时,还下令保柴家一生荣华富贵,有宋朝一口吃的就有柴家一口。

但柴家在宋朝的地位有点类似于爵位,就是只给你物质上的优待和特权,但绝不会给你实权。这个我们大家也能想到,赵匡胤是靠兵变上位的,肯定是不会让老主子的人坐大威胁自己的统治的。

所以,柴家在宋朝的地位就是:有特权,但绝没有实权。但柴家一生享尽荣华富贵的生活已经足够让我们羡慕的了,只要有与世无争的心态,那人生可以说是美滋滋了。

我是江暮云,天各一方,让我们遥望远去的历史薄云互寄共识!欢迎大家关注、评论交流!


江暮云


朝代更迭,善待前主!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知道和了解宋朝是怎么建立的?以及柴家是一个什么样的家族?众所周知宋朝是在后周的基础上进行建立的,而后周的实际控制者就是我们所说的柴家。宋朝的第一个皇帝就是赵匡胤,熟悉宋史的人都知道赵匡胤是在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后周的建立者)。后周建立后,赵匡胤受到周世宗柴荣(柴荣就是我们所说的柴氏家族的大家长)器重,赵匡胤也不辜负期望,在征伐南唐时屡建战功。柴荣死后,七岁的周恭帝即位不久后赵匡胤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赵匡胤出了京城后随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随即带部队进入京城,接受周恭帝的禅让。我们历史上的宋朝就是这样被建立的。

之后赵匡胤建立宋朝,他也不忘柴家最初对他的重用,于是在一块石碑上留下三条遗训,其中有一条就是,如果以后柴氏子孙有罪,但不得加刑,那怕是谋反,也应该是在狱中赐尽,不得受皮肉之苦,不得在集市斩杀,也不得连坐。同时颁布圣旨优待周恭帝母子,赐柴氏一族“丹书铁券”(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免死金牌),保证柴氏子孙永享富贵,即使犯罪也不得加刑。宋朝所有的皇帝基本上都遵守了誓碑遗训,柴家子孙与宋朝共存亡,有宋朝在的一天,就保柴家富贵一天。降周恭帝柴宗训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之后柴宗训母子被迁往房州。


通过以上关于宋朝以及柴氏家族的讲述和分析,我们知道了当时的柴家在宋朝时期,除了失去对天下的掌控外,其它一切都受到了宋朝当权者的优待,尽享荣华与富贵。

以上为本文的全部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围观讨论交流!


BM大嘴


柴家地位很尴尬,差不多被宋朝君臣选择性遗忘了。这个结局即不像传言的那样好,也总算不上坏。

陈桥兵变后,赵匡胤黄袍加身,柴宗训被降为郑王。三年后又被迁往房州,又作房陵。

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流放之地,也是一个环境非常恶劣的地方。赵光义为了巩固自己的帝位,曾把他的弟弟赵廷美流放房州,不久就病死了。而柴宗训也的遭遇也和赵廷美差不多,不到二十岁便死在了房州。

而柴荣其他的儿子要么是不知所踪,要么就是被杀了。

《新五代史》记载柴荣总共七个儿子:“长曰宜哥,次二皆未名,次曰恭皇帝,次曰熙让,次曰熙谨,次曰熙诲。宜哥与其二,皆为汉诛”,被后汉杀了三个,熙谨卒,熙让、熙诲则不知所终。有野史记载,是被潘美所救。陈桥兵变后赵匡胤到皇宫见到熙谨,熙诲便问部下:“此复何待?”,后经潘美营救,改名换姓。总之就是柴荣的直系后代要么被杀,要么不知所踪。柴家的待遇还不如后来投降后蜀和南唐。

直到宋仁宗的时候,才忽然想到柴家。但是柴家直系后裔已经绝后了,只有从柴氏族人中挑选一位继柴家香火,被封为崇义公。

至于什么丹书铁券也只有《避暑漫抄》里面有提到一句,而且还没有证据。

说是在靖康之变后在宋太庙见过一次:“靖康之变,犬戎入庙,悉取礼乐祭祀诸法物而去。门皆洞开,人得纵观。”根本也就是死无对证。何况柴家直系早死光了。这还是一个被掳到金国的大臣曹勋随口提到。更何况即便是有,柴家人不还是被赵家人给搞死完了。

总之,柴家在宋朝被君臣集体选择性遗忘了,但是只是被灭家没有灭族也,后来还能承继香火,遗忘也未必不是好事。


渔耕樵读


周世宗柴荣病死后,,继位的恭帝只有七、八岁,政局动荡,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柴家的皇帝宝座,名义上是当时的后周恭帝禅让,加上柴荣对赵匡胤有恩在先,所以柴家被宋朝封到云南,世袭爵位。


瓷都公安


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夺了柴家帝位,由于柴荣对赵匡胤有知遇之恩,所以赵匡胤对柴家也是非常愧疚的,从兵变起就要求士兵保证柴家人安全,登上皇位后为柴家休宗祠,并告诫后世子孙,只要天下还姓赵,就要和柴家同享富贵,不论任何罪行,都不得杀柴家一人。

这样说吧,柴家在宋朝就是位高权低,富贵却有低调,总之就是随便你做什么都行,虽然没权利,但任何人都不敢惹,所以水浒传里柴进日散万金,光明正大收留朝廷囚犯,这些都不是事,只要高兴,一些随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