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努力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

努力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

陳明

當前,各地無一例外地都感受到了人才缺失的壓力,一些“新一線”及二、三線城市陸續出臺人才新政,追逐人才紅利,人才競爭持續升溫。然而,對於地處中西部的欠發達省份,由於自然稟賦較差、經濟基礎薄弱、地方財政困難,對人才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致使人才外流嚴重、引進困難、嚴重短缺,成為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的最大“瓶頸”。欠發達地區如何在新一輪人才爭奪戰中,正確認識和分析自身的不足,破解欠發達地區的人才問題,集聚優秀人才以促進和支持本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切實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確保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則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探索。真正的人才,最看重的是成長的舞臺和發展的空間。對於欠發達地區來說,可行的路徑是用真心真情營造更加有利於人才成長髮展的良好環境,以更加開放的舉措和更加優惠的政策,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湧流,方能為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與全國一道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愛才:重視關愛人才

實施“人才關愛工程”。把人才工作與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同部署,形成組織部門牽頭抓總、各職能單位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及時研究解決人才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面對年齡、領域、層次等各不相同的人才群體,必須充分尊重各類人才的特點,在政策、待遇、生活等方面給予區別化的優待,著力營造適合各類人才成長和“近者悅、遠者來”的人才生態環境。建立各級領導聯繫走訪專家制度、組織專家外出休假制度、人才體檢制度等,提升對各類人才的服務水平。建立人才榮譽表彰體系,大力宣傳表彰先進典型,切實提高人才的政治待遇,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業熱情,鼓勵更多優秀人才在欠發達地區建功立業,激發全社會關心、關愛人才事業的良好氛圍。

識才:科學評價人才

必須根據中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階段和對人才的現實需求,調整人才評價選拔理念和機制。要辯證地、歷史地、實踐地看待和評價人才,做到既重視有所成就的人才,也關注具有潛能的人才;既重視國內人才,也積極吸引海外人才;既重視國有企事業單位的人才,也關注非公經濟組織的人才;既重視選拔高學歷高層次人才,也注意選拔在實踐中鍛鍊確有真才實學的人才。把真才實學、能力業績作為衡量人才的真正標準,以工作實績和群眾的口碑選人用人,形成注重品行、崇尚實幹、鼓勵創新、群眾公認的人才評價導向,以實踐、社會和市場作為檢驗人才的最終主體。倡導競爭選拔、個性發現等多元方式選拔人才。

育才:培養鍛鍊人才

培養人才根本上要依靠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大學教育以及繼續教育,基本涵蓋了各個階段的人才培養工作。樹立人力資本形成與物質資本形成同步發展的戰略意識,除了創新型人才外,中西部地區更需要整體人力資本的大幅提升,只有整體勞動力素質與技能的提升才能推動經濟建設質量與效率的提高。加大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特別是本土人才的培養使用,精準地為當地經濟建設提供有效的人才保障。將企業家、科學家以及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協同起來,形成一支規模宏大的創新與技術隊伍,必將會提升中西部地區整體經濟的發展質量與效率。人才培養,既要依靠教育,還要從制度上推進終身職業技能培訓。

引才:引進急需人才

人才引進是一項長期的戰略性工作。要與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戰略、水平和產業結構佈局同步推進人才引進工作,實現人才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實行直接引進與柔性引進相結合,以人才的有效使用作為人才引進的根本目標,避免盲目引才、引而不用。根據中西部地區發展實際,實施圍繞產業轉型抓引進、結合項目招商抓引進、搭建發展平臺抓引進、著眼戰略合作抓引進等人才引進工程,探索建立政府引導、企業主體、項目依託、平臺支撐、市場運作的人才引進機制,完善政府、民間、市場等多元化的人才引進格局。拓寬柔性引才通道,按照“雙向選擇、來去自由,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鼓勵用人單位通過人才租賃、項目合作、技術入股、智力兼職、難題攻關、技術諮詢、科技講座、合作經營、投資興辦實業,或合作設立技術中心、研究所和實驗室等方式引進和使用人才,大力引進帶技術、帶項目、帶資金的高層次人才和創新科研團隊到中西部地區工作。創新人才流動模式,使“買雞下蛋”的人才剛性流動與“借雞生蛋”的人才柔性流動有機結合起來。實施“借智借腦”工程,鼓勵企業去省外國外建立分支機構、孵化器等,充分利用省外國外人才資源。細化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國有企業人才兼職兼薪實施辦法。

容才:真心善待人才

各級領導幹部要與人才交朋友,瞭解人才所思、所想、所盼,真正做到誠心對待人才,真心關愛人才,為人才解憂難, 做人才的知心朋友和“後勤部長”,讓每個人才工作有尊嚴感、創新有獲得感、身份有歸屬感、奉獻有成就感、生活有幸福感。堅持以事留人、以情留人,通過為人才提供無微不至的服務,讓人才群體能夠體面地工作生活,營造拴心留人和“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濃厚氛圍,形成鼓勵人才幹事業、支持人才幹成事業、幫助人才幹好事業的良好環境。既要關心、關注引進人才在欠發達地區安心、傾力、持續發揮作用和“再成長”問題,也要重視發揮中西部地區本地人才熟悉當地社會環境、具有發展本地經濟和振興家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特點,讓人才實現自身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雙重發展。

聚才:廣聚有用人才

環境好則人才聚,哪裡機遇多,哪裡人才就多。中西部地區工作和生活條件相對艱苦,更需要為人才幹事創業營造富有活力、吸引力和競爭力的體制機制和制度保障,提高人才創新創業的社會環境和服務質量,以此聚集最廣泛的人才,吸引最優秀的人才,留住最需要的人才,使各類人才的潛能在各自的領域得到充分發揮,真正做到一流人才、一流業績、一流報酬。通過政策支持、環境優化、主動服務、產業依託等措施,鼓勵和吸引在外成功人士回鄉投資興業,實施優秀人才迴歸工程、“反哺工程”,“引鳥還巢”。充分利用中西部眾多的國家級新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創建區域人才高地和人才特區,形成人才集聚效應,打造人才競爭比較優勢,營造“小氣候”、增加“虹吸力”,讓中西部成為天下英才最嚮往的地方之一。

用才:用好用活人才

要把用好用活人才作為人才工作的根本,要注重讓人才在工作實踐中施展才華,在一線崗位上奉獻才智。對人才給舞臺、給機會、給待遇,通過建立健全分配激勵制度,讓人才得到重視、得到尊重、得到實惠,“名利雙收”,儘早使我國從“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作為政府和用人單位,除了重金攬才之外,重要的是根據人崗匹配的原則,努力做到用人所長、人崗相適、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把人才配置到與其專業、特長、志趣相適應的崗位,包容、尊重人才的個性,發揮人才的能動性作用,充分信任、放手使用人才。要遵循人才成長規律,重視人才配置中的機會成本問題,力爭在最佳時機把人才放到最能發揮其作用的位置上,在最佳年齡區多做貢獻,在關鍵崗位上承擔重任,讓各類人才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使人才的使用效益最大化。

理才:創新人才管理體制機制

體制機制順,則人才聚、事業興。要突出問題導向、回應人才呼聲和社會關切,從理順人才供給側和需求側結構與矛盾出發,著力解決人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破除一切不利於人才發展的制度性約束和體制性障礙,以調動廣大人才的積極性、創造性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重點推進人才管理體制、人才市場體系、人才評價機制、人才激勵政策、人才退出機制、黨管人才領導體制等關鍵環節改革,構建適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的人才制度體系。在“黨管人才”格局下,進一步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合理劃分政府、社會、市場的職責,建立現代人才發展治理體系,提高人才工作科學化水平。

(作者系省政府參事,省農科院原副院長、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