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明朝人会如此评价海瑞:“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

清ai小叁


海瑞这个人,想必大家都了解,他将忠孝诠释到了极致,以至于可以用奇葩来形容了。一方面他十分清廉,忠孝双全,将理学的涵义诠释到了极致;另一方面,他过于死板,曲高和寡,与世俗格格不入,至于“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的评论,我们接着往下看。<strong>

一、尽忠如蝼蚁。

古代,蝼蚁常常是作为卑微,渺小的象征。评价海瑞“尽忠如蝼蚁”,是将海瑞比作蝼蚁,是说他十分忠诚,如蝼蚁一般,将国家和君主的利益最大化,没有自己的私利,忠于君主,忠于国家。这一点从他和明世宗朱厚熜的互动中就能看出来。

明世宗朱厚熜晚年,致力于向上天祈福,信奉巫术,无暇管理朝政。而其身边的官员大多见风使舵,广泛搜罗各种祥瑞之物来迎合皇帝。而海瑞偏不,他一直将汉朝的汲暗作为自己的榜样,推崇直言谏诤的行为。于是他提前买好了棺材,并安顿好了妻子和儿女,显然是有了必死之心。

接着,他向明世宗呈上《治安疏》,深刻批评明世宗迷信巫术,不理朝政的行为。世宗看后大怒,下令左右逮捕海瑞,防止他逃跑。没想到的是,宦官黄锦直言:海瑞早已买好了棺材,安排好了后事,这时候应该在家等着您去抓他呢!世宗一听就更生气了,但是却拿海瑞没有办法。为什么呢?世宗心想,你这海瑞也太硬核了!杀了你我不就要背上滥杀功臣的罪责了吗?不杀你我这口气往拿出啊?真是进退两难。

沉默良久,叹息道:海瑞可比肩比干,但我可不是纣王啊!最终放弃了杀海瑞的想法,只能先将他下狱。

明世宗驾崩之后,海瑞的监狱长知道了这个消息,于是断定海瑞日后必定会重新官复原职,于是大鱼大肉款待海瑞,海瑞以为自己将要行刑了,于是视死如归,吃的很尽兴,没想到吃到一半,监狱长告诉他世宗驾崩了。

海瑞一听就痛哭流涕,皇帝去世应当理丧,自己却在这大吃大喝,于是将自己吃的又吐了出来,直到哭晕过去。

这就是海瑞,忠于君主,甚至将自己的生死都置之度外,只为皇帝的安危和国家的兴衰考虑,在他为之尽忠的国家和皇帝面前不计个人生死,只为国事周全。

二、尽孝似禽兽。

一方面海瑞在公事上十分忠廉,一丝不苟,甚至有些死板迂腐。另一方面他在自家的私事上却恪守着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吃人礼教,十分不近人情。

有野史说,有一次,海瑞家里的仆人给了他女儿一块饼,海瑞得知后大发雷霆,训斥道:男女授受不亲,你怎么能擅自接受别人的东西,你要是不饿死,就不是我女儿。最后他女儿在惊恐与愧疚中绝食而死。这尽管是野史,但对于海瑞的死板,我们可以管中窥豹。

海瑞幼年丧父,他自小就是接受母亲的教导长大。他的母亲也十分有见识,在海瑞小时候便用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那一套理学的说教来教育海瑞,并教导海瑞忠孝仁义的道理,因此,海瑞对他的母亲可谓是十分孝顺,言听计从。

同样是在野史之中记载,海瑞曾经因为妻子没有男丁而休了两任妻子,他的第三任妻子更是离奇死亡,同时他的一个妾也吊死,而其他官员更是向皇帝弹劾海瑞杀妻,但由于没有证据而作罢。

另外,海瑞直到三四十岁还与其母亲同室而居,这就是在现代也令人难以接受吧!同时,可能由于婆媳矛盾尖锐,海瑞总是将罪过归咎于他的妻妾,据说他的妻妾都是因此而死。

但总而言之,海瑞的生活习惯并不能掩盖他清廉忠介的品格。他在任职时踏踏实实的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得到了百姓的爱戴,他是明朝官场出淤泥而不染的一朵奇葩。


无笔史官


海瑞是明朝时期著名的清官,他一生历经四朝,嫉恶如仇,始终以打击贪官污吏为己任。

这位著名的“海青天”,屡屡因其刚正不阿遭人陷害入狱,却次次化险为夷,甚至平步青云,官越做越大。

然而,官做得再大,海瑞还是那个尽忠职守、刚强正直的海瑞。

海瑞去世后,老百姓自发为其披麻戴孝,哭倒在地的人百里不绝。奇怪的是,明人除了赞其“尽忠如蝼蚁”外,还说他“尽孝似禽兽”。

为何会有这样的评价呢?且听有书君慢慢道来~

我们先来说“尽忠如蝼蚁”。

所谓“蝼蚁”,指的是力量微小或地位低微的人。

“尽忠如蝼蚁”,则是说海瑞为官刚正,哪怕地位似蝼蚁一般,仍抱定着“撼大树”的目标,敢于搏击权贵,始终奔走在为明朝尽忠的路上。

海瑞自小的志向,就是“为做官而读书”。与别人不同的是,他做官不为名不为利,只想为朝廷尽一份力。

所以,乡试时,海瑞极其慎重地答了篇关于“治黎”的策论。海南岛的黎乱问题,自古有之,到了明代开始愈演愈烈。

海瑞的这篇策论,轻易击中了主考官的心,他考中了举人。会试时,海瑞又写了一篇更精细的关于治黎的策论。

然而,这一建议却被彻底无视。落榜后,海瑞决定放弃科举,正当此时,朝廷突然派了他去福建教书。

教书育人,也是报效朝廷的一种,海瑞没有多想,便去了。

执教期间,有御史来学校视察,其余老师都跪地请安,唯有海瑞长身而立,拒绝下跪。

在他看来,跪地请安是官场上的礼仪,在学校里则不必如此。

御史是多大的官,海瑞一介教书先生不会不知道,可他刚正不阿,竟是半点也不害怕,耿直boy初见端倪。嘉靖41年,海瑞被任命为了淳安的知县。

一到任,他就开始不管不顾地烧火,先是重新丈量土地,再是改判冤假错案,“海青天”名声渐响。

当时,权臣严嵩的党羽胡宗宪恰好巡视路过淳安,海瑞早就听闻了其一路上各种勒索受贿的事情,酒饭供应和住宿接待皆俭之又俭不说,还设计将胡宗宪的儿子暴揍了一顿,并没收了其全部的贿金。

一个小芝麻官,敢与炙手可热的权贵做斗争,海瑞的胆识可见一斑。然而,这与他后来做的事情相比,只能算小巫见大巫。

嘉靖45年,海瑞买好全家老小的棺材,然后给明世宗朱厚熜递上了一纸谏言——《治安疏》。

文内,他毫不客气地指出了皇帝的一大堆错误,并直言国家已经濒临“民不聊生”境界。

明世宗大怒,当即就要将其杀头,可一听说海瑞早做好了赴死的打算,又顿觉羞愧汗颜。

天可怜见,海瑞倒也并没有因此丢命,反而一直高升,直到去世前仍在官任。

他兴利除害,整顿吏治,贪官污吏几乎是一听他要来就急着逃命。他为官清廉,从来先是以身作则,历经四朝朝朝得到重用,且他也从来没让皇帝失望过。

万历15年,海瑞病故于南京任上,咽气前一刻仍在处理政事。海瑞的一生,真正映证了他读书时的梦想,一切为了做官。

且他这个官做得让贪官污吏胆寒,让不思进取的帝王羞惭,让老百姓人人甘愿宠儿当女为其养老送终。

所以说,海瑞尽忠,确如蝼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们再来说“尽孝似禽兽”。

古语有云,“忠孝难两全”,可在海瑞这里,这句话不成立。

他忠则忠矣,孝还极孝,只不过,他的那种孝顺,是一种“愚孝”,做法堪比衣冠禽兽。

所以,时人才评价他说“尽孝似禽兽”。

那具体是怎么个禽兽法呢?

据说,海瑞一生结过三次婚,纳过两次妾,可媳妇要么是被他赶出了家门,要么是选择了悬梁自尽。

唯一一个暴毙的三夫人,也被人怀疑其实不是意外,而是被海瑞杀害。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很简单,婆媳不和,婆婆容不下儿媳。

海瑞是典型的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四岁丧父,全靠母亲一个人拉扯长大。海瑞的母亲谢氏是一个很强势的女人,海瑞对她的话可谓是言听计从。

娶了第一个老婆后,因为长期没有孩子降生,哪怕夫人勤劳能干,性格又好,仍是让谢氏各种不满。

海瑞听了母亲的教唆,不但没有为妻子说话,而且迅速地写了休书,将妻子赶出了家门。

娶的第二任妻子倒是给力,没两年就为海瑞生下了两个女儿,可谢氏重男轻女,一点也不开心,没多久就故技重施,又让儿子写下了休书。

多年后,第三任夫人在家莫名暴毙,同僚都怀疑海瑞杀妻,可苦于没有证据,事情不了了之。

同年,海瑞另一位妾因为受不了谢氏的虐待,选择了自尽身亡。

当着母亲的面,不能对妻子笑,不能对妻子说话,只要母亲一变色,肯定是妻子的错。到了晚上,妻妾们只能独守空房,因为海瑞要陪老母亲安眠。

种种行为,比之现在最受人诟病的妈宝男,真正有过之而无不及。

禽兽尚且知道关爱配偶,海瑞呢,尽孝尽到不讲夫妻之道,心里没有半点夫妻恩爱,也无怪乎别人会说他“尽孝似禽兽”了。

然而,海瑞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又受当时历史条件所限,两句评语一褒一贬,也是无可厚非~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海瑞这个人,一句话。做官不行,做人更不行。他最大的问题是不把自己当人,别人在他眼里更不是人。

海瑞自然是清官,大大的清官。有明一代,甚至前后五百年,海瑞都敢说清官第一。几乎不会有人对此有争议。所以,终海瑞一生,也创造了中国文官历史的一个奇迹,就是越被贬黜,官升的越大。

关于海瑞的生平啥的,我们就不说了。百度一下大家都知道。我们就说一下,海瑞这个人,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海瑞是个大明星。终其一生他都活在明星的光环下。尽管这个光环燃烧着他自己,也燃烧着他的崇拜者。明朝皇帝几次三番启用海瑞,也就是利用他的明星效应。为自己做营销。

老百姓对海瑞,看不着的,当成神仙,早午晚三柱香的供着,祈祷海青天长命百岁。看的着的,当成父母,只有这样的清官才是真正的父母官。有幸接触的。当瘟神,不符合海青天价值观的都得死!可惜,这世界,复合他的价值观的,比他自己还稀有!

海瑞就是这么奇怪的一个人。我觉得他是一个思想巨婴。他终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从没有出来,也从不想出来。他的那个世界,只有他自己一个人。别人进不去,他也没想让你进去。

那个时候,和海瑞共事是件要命的事儿。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这老兄就会告你状,给你下个绊子,弄死你。在海瑞眼中,只有和我一样的人或和我不一样的人。和我一样的人没有,和我不一样的人,都要消灭!

海瑞,不好说是不是个扭曲的人?但他真的有点不太正常。我们期待像海瑞这样的清官。我们却不渴望,像海瑞这样的官。因为有他的世界,不可能秩序井然,只能是崩溃毁灭。

不过,还是要衷心的说一句,海瑞,你值得所有人敬佩!

综上!


君笺雅侃红楼


海瑞是一个大无畏的清官,说到他不得不说到一个女人,他的母亲。海瑞的一切,永垂历史的清名,一身不容玷污的正气,让人诟病的婚姻观,都是他的母亲给予她的。同是一手将儿子养大成人的寡母,孟母会改变环境让孩子健康成长;而海母则是以打骂的形式给海瑞划定一个忠孝的圈,将他强行从周围的环境之中隔离出来。

海瑞是一个历史上少有的一个绝对的清官形象,为了大明,他连皇帝都敢骂。他死时一点财产都没有留下,还要靠人接济举办葬礼,海清天的存在简直是对大明官员最大的耻笑。而人无完人,海母的教育让海瑞的“忠”“孝”都走上了极端。

海母将忠孝二字作为人生教条,时时提醒着海瑞。然海瑞的忠并不等同于如今我们所认识的公民责任,孝也并非是简单的报答和赡养父母,海瑞骨子里对这两个字的理解就是无条件的臣服。

有人要问,海瑞不是敢骂皇帝的吗?他不是敢直言嘉靖“家家净无财可用”?海瑞在骂嘉靖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棺材,他认定自己肯定离死不远了。没想到他熬了一年,倒先把皇帝给熬死了。当时牢中的狱卒请他喝酒,告诉他这并未断魂酒,海大人马上就要熬出头了。但是海瑞却因为嘉靖的死悲痛万分,将喝下去的酒全部吐了出来,骂自己在国丧期间竟然喝酒。第二天他在牢中披麻戴孝哭天喊地,对帝王真乃一片蝼蚁之心。

而对于他的母亲,海瑞更是连反驳的话都不敢说一句。海瑞对于母亲是一种畸形的依赖,海母对儿子的霸占欲也是十分强烈,即使海瑞后来娶妻,海母依旧叫儿子和她一起睡。海瑞娶了三任妻子,纳过两房小妾,都没有给家里留下一个男丁。坊间甚至传闻海瑞因为五岁的女儿随便吃了家仆给的零食,将女儿关禁闭活活饿死。

海瑞有没有将女儿饿死至今找不到正史佐证,但是海瑞确实有个女儿,因为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之中长大,后来嫁人之后极其懦弱,最后被丈夫打死在家中。我们在电视剧之中看到的海母还是比较正面的形象,而历史上的海母曾经逼海瑞休了前两任儿媳,三儿媳无故暴毙,一小妾因屈辱而自杀身亡。

从海瑞的女人身上就可以看出海瑞和海母之间畸形的服从关系,这样的男人放在今天一定是被网友们骂到脱一层皮的渣男,就连在礼教严苛的明朝,百姓和官员们都觉得他做得有些过。海瑞的孝比忠更加可怕,海瑞之忠尚且归于正途,他的清正堪称楷模。而他的孝是完全是背离一个正常人的道德、情感和人性的,可以说是他母亲残害他的妻妾的帮凶。

以上。


木剑温不胜


海瑞是何许人也?

海瑞出生在海南,家境十分清贫,4岁的时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他的母亲是个很刚强的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个女汉子,不被生活的悲苦所打倒,精心耕种家里的几亩薄田,严格管教着自己的儿子,每日不允许儿子像海通一样混玩,只能安心读书,也正是因此,才有了海瑞后来做官的条件。

1549年海瑞中举人,之后参加的会试就没有那么顺利了,考了两次都没成,最后直接放弃了。1562年他初入官场,被任命为淳安知县,从此走上了做官的道路。

他做官为自己做出了很多标签,一是骂皇上骂的出名,二是刚直的出名,三是清苦的出名。我觉得这么所的特点,和他小时候接受的母亲的教育和当时生活的环境是有很大关系的,他从小就是在社会的底层受苦,知道百姓被压榨是什么样的滋味,知道什么东西得来都不容易,正是因为深切体会,所以才能表现出来。如果一个每天听父母谈国家大事的人,它能知道吃不饱饭的感觉吗?他一直被人伺候习惯了又能清贫到哪里去?

海瑞还擅长断疑难案件,有点狄仁杰的意思。他做县令的时候深得百姓爱戴,因为贴近民心,所以被接受也是正常的。

海瑞因过分劝谏明世宗被关进监狱,知道皇上都死了他才被放出来,当时激动的哭了一夜,后来自己的主子成了明穆宗他在官场上顺利了一段时间,得到了升迁,坐到了应天巡抚的位置。

没过几年就一直遭受排挤,得不到重用,最后死的时候都是好友凑钱为他办的丧事。

“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算是海瑞死后世人给他的盖棺之评论。意思就是说他尽忠国家力量是很弱小的,对于孝道海瑞又是缺少人性的。这个蝼蚁其实就是蚂蚁,比喻力量微小或地位低微的人。其实说白了就是在世人的眼里,海瑞其实什么都没有做好。

为何会有如此评价?

说他尽忠如蝼蚁,就是世人觉得他实在不应该骂皇帝,皇帝有错,你作为大臣,确实应该劝说,但是为什么非要骂呢?委婉的提示不行吗?找几个人一起好言语的劝劝不行吗?这一骂给自己招来了祸事,还没起什么作用,这是何必呢?未免太死脑筋了吧,方法明明很多,但是就是不拐弯,非要撞墙。

说他尽孝似禽兽,是因为他为了更好的孝顺自己的母亲,把家里的东西尽可能的都留给母亲,他休掉了自己的结发妻子,自己的女儿病了也不给拿钱治病,眼里谁也没有,就只有母亲一个人。

既然如此的话,当初还娶妻子干嘛啊,还要女儿干嘛啊,你就自己一个人带着母亲过不是也挺好的,何必让无辜的人遭受伤害?孝敬母亲很重要,但是尽力就好,不能因此就让另外的亲人受到伤害,我想海瑞的母亲也不至于说一切都必须是自己的吧!

其实人的一生成功不成功的可以忽略,主要是你不能太死板,要学会变通,不能一边前行一边伤害,这样会把自己的路走死的。海瑞有清真廉洁的一面,也有做的有所欠缺的地方。


历史试卷


海瑞是《大明王朝1566》和《万历十五年》中的一个典型人物,说他是典型,主要还是在于他是天下文官的典型,是清官廉臣的典型。堪称明代官场的一个奇葩和文官中的一股清流,清流的有些不近人情。

舆论说他”尽忠如蝼蚁,尽孝如禽兽”,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他太看重大我,以至于没有小我,眼里容不下沙子。因为五岁的女儿偷吃了一块馒头,就把她活活的饿死。因为同情穷人,就在所有穷人和富人的诉讼中偏向于穷人。可以说,海瑞到处,寸草不生,他清正廉洁,对自己非常苛责,就要求所有的同僚都是这样,以至于没有人敢和他一起为官。他忠君起来连皇帝都骂,还抬着棺材进谏,以至于皇帝都对他没办法,其字为刚峰也不得不说是非常有道理,海瑞的确是一把刚直锋利的剑。

万历皇帝对他的评语:“当局任事,恐非所长,而用以镇雅俗,励颓风,未为无补,合令本官照旧供职”,就非常切中肯綮。《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皇帝讲治国就如同治河,不能因为长江的水清,黄河的水浊,就不用黄河的水。黄河浑浊的水流出来会伤害人民和庄稼,长江的清水流出来一样会伤害人民和庄稼。这个就讲的很有道理。明代的文官,很多都是皮里阳秋,表面上清正廉洁,实际上却干着偷鸡摸狗的勾当,而且沽名钓誉,以博取名誉为业,什么都去批判,被皇帝打板子了更加荣耀,所以李鸿章讲“明朝亡于清流”,不是没有道理的。


青年史学家


“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想要理解这句话,那就要了解海瑞的成长过程。

海瑞,是除了北宋包拯包青天之外,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另外一位大青天。他为官清正廉洁,做人也是忠孝为先,绝对是世间少有的道德楷模。在其盛名之下,就连当时的明朝皇帝也都要敬畏三分。

海瑞的成长经历


海瑞四岁丧父,家中尚有十余亩薄田可以维生,还有一位严母照顾他。也正是海瑞的母亲,造就了“海青天”的一生。

瑞母给了海瑞一个相对安全的成长环境,也深知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所以,自海瑞幼时起,瑞母就让人教授海瑞读四书五经等圣贤书,从海瑞的心灵深处树立起了牢固的儒家道德观。瑞母为了督促海瑞求学上进,每发现海瑞“有戏谑,必严词正色诲之”。

瑞母对海瑞的教育是隔绝世事的洗脑式教育,她给海瑞建立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不断给海瑞管输她认为正确的价值观。瑞母不准海瑞嬉闹结交朋友,海瑞也就没有机会获得更多的观念,去参考矫正自己的价值观。

瑞母的这种教育方式,效果明显,成功的将海瑞培养成了一位道德感十足,非常同情贫苦百姓,却毫无幽默感,不善交友,言辞古板之人。海瑞的性格也变成了孤僻,钻牛角尖和倔强,用现代词形容就是“杠精”一枚。

了解了海瑞的成长历程,“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就不难理解了。海瑞对明朝,如同蚂蚁一般忠诚不二;对待母亲的恭顺孝敬,到了禽兽般的地步。当然,禽兽之举不是对他的母亲,而是对其他的家人。

海瑞对明朝的忠

海瑞觉得嘉靖迷信巫术,生活奢靡,不理朝政,是不对的。于是,他上书批评嘉靖。

海瑞的上书,洋洋洒洒上千字,把嘉靖骂了个狗血淋头。“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嘉靖直接怒吼,去把他给我抓来,不要让他跑了。

好在旁边的宦官黄锦劝说,海瑞素有“痴名”,已经买好了棺材,诀别了家人,遣散了奴仆,是不会逃跑的。

嘉靖听后默然,将海瑞奏折留下,数月内反复读,最后,慨叹道:“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

海瑞的忠诚和刚正,由此可见一斑了。但有句话叫过犹不及,海瑞过于刚正,却也害了海瑞,他的破坏力实在太大了。

大明首辅张居正看到了用海瑞的弊端,避而远之。否则,估计张首辅的改革还未完成,已经先被海瑞干掉了。

而另外一位大名鼎鼎的大明首辅徐阶,不但救过海瑞一命,还大胆启用他,却被海瑞反咬一口。结果,徐阶差点被政敌搞死。

海瑞断案,也不一定公正。他不像包青天,会用谋略查明真相,秉公断案。海瑞是机械式的按照自己的原则办案,比如兄弟相争,那就打弟弟;叔侄相争,那就揍侄子,体现孝义么!而财产相争时,贫民都是对的,富民都是错的。所以,海瑞深得民心(当然海瑞治理水患有功,也积累了不少民意),可以借助海瑞欺压富户了,多痛快!所以,史载“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这对发展生产其实是不利的。

海瑞到底是“好人”还是“恶人”呢?应该是“好人”吧。好坏人的评断不重要,但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海瑞从此被当做神一样的供着,就是没有实权,海瑞成了“大明偶像”。

海瑞对母亲的孝

海瑞在母亲的教导下,道德水准简直就是“窜天猴”,比天还高,自然是对母亲至孝。

海瑞的孝,就体现在他的道德刻板程度上,简直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据说有一次,海瑞发现他五岁的女儿吃了一个男子给的糕饼,大怒道,一个好女子怎能随便接受男人的东西?只有你饿死了,才算是我海瑞的女儿!然后,他的女儿绝食而死了。

海瑞对妻妾也是如此。古代婆媳之间不免有摩擦,通常情况下,作为一家之主的男人,会在其中斡旋平衡,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一家人么。但,海瑞不同,他休掉了给他生了两个女儿的第一任妻子,赶走了第二任刚进门不到一个月的妻子。第三任妻子在给他生了两子一女后,也突然离奇去世。而他的妾室在他的第三任妻子离奇去世之前,也自缢而亡。

海瑞到了七十多岁高龄时,还纳了最后一名小妾,据说还给他生有一子,可惜夭折了。

海瑞算是彻底的为他母亲尽孝了,贯彻了他母亲教导给他的一切,最终落了一个“休妻虐女”的禽兽名声。

海瑞是一个好人么?海瑞是一个好官么?海瑞的一生快乐么?他的作为给大明带来了巨大好处么?还是只得了一个千古“海青天”的美名?

鉴于在下非常惧怕“海瑞之母”,还是留给大家自行评断吧。


奕天读历史


“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也算是史家对海瑞的评语,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评语,也都是根据他对“忠”和“孝”的理解和行为而定;

尽忠如蝼蚁

海瑞作为封建官吏,确实清廉,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可以说视死如归,大骂皇帝;

公元1565年,在京城担任户部主事的海瑞上书,讨论了朝廷的得与失,其实真实目的就是骂嘉靖皇帝失德荒政,海瑞指责嘉靖皇帝崇信道术、荒淫后宫,甚至是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此时的明朝已经是文官贪婪武官衰弱的地步,百姓也是民不聊生。

海瑞可以说是骂的非常狠,很多官员都不敢做出头鸟,然而海瑞却是另类,那么他的这种胆识是从何而来?

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从小到大接触的知识有关,他喜欢读《汉书》,汉代人大多铁骨铮铮、刚正不阿,尤其是对抗匈奴,海瑞当官后也是如此,他效仿汲黯,所以经常会顶撞嘉靖皇帝,这一次顶的太狠,嘉靖皇帝大怒,扬言要抓他。

怎知海瑞早已买好棺材,和家人也告别,嘉靖皇帝心想“你这是把自己当作比干,让我做纣王,可我不是纣王”,最后将海瑞关入锦衣卫大牢之中。

当世人都说海瑞“死忠无人可比”,已经忘却自我,达到了祸福不分的地步,后来嘉靖皇帝去世,在监狱中的海瑞正喝着酒,在狱卒那里得知皇帝驾崩,竟然将腹中酒饭全部呕出,还大哭,第二天甚至穿上麻衣丧服哀鸣起来,要知道嘉靖皇帝不死,海瑞迟早是要被杀的。

现如今皇帝去世,自己也算是躲过一劫,世人都认为最该庆幸的就是他,结果他却痛惜皇帝早逝,着实令人费解,世人都说他是愚忠,后人说他尽忠如蝼蚁,每次都是直言相谏。

尽孝似禽兽

海瑞为了孝顺母亲,不惜休了自己的妻子,虐待自己的女儿,不顾当世人的劝阻,这和禽兽办的尽孝却是建立在妻儿的痛苦之上,后人称之为尽孝似禽兽。

海瑞4岁丧父,母亲谢氏含辛茹苦将其养大,所以海瑞视母亲为至亲至爱之人,对母亲言听计从,谢氏也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海瑞的蒙学阶段就接触了《孝经》《尚书》《中庸》等圣贤书,他内心的儒家道德观念非常强,一般人难以企及。

为了海瑞的学习,谢氏从不让海瑞嬉戏玩耍,历史记载“有戏谑,必严词诲之”,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你敢出去玩就打断你的腿!”所以海瑞行事和常人不一,思考方式也比较另类,尤其是没有丝毫的幽默感,更不善于交际,俨然就是一个学者、古板的老夫子形象。

在这种母爱的培育下,海瑞性格孤僻、倔强,但是却出奇的孝顺,海瑞一生有过三次婚姻,还纳了两次妾氏,大夫人潘氏原本就勤劳能干,性格也好,但是因为母亲谢氏吹毛求疵,一直骂她,还鼓动海瑞续弦(主要原因还是潘氏多年未育)。

海瑞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一封“离婚协议书”直接甩在潘氏眼前。后续弦的许氏倒是生了两个女儿,但是谢氏依然不依不饶,许氏也被逐出家门,海瑞第三个妻子最终也暴病身亡,有人说很有可能是海瑞杀妻,但是没有证据,最后不了了之。

海瑞对于妻妾绝对是薄情的,但是对于母亲谢氏的孝顺却超出了常人所能理解的范畴,历史记载,海瑞听从母亲到什么程度,为了让母亲高兴,可以肆意打骂妻妾,每天面对妻妾都是板着脸。所以后人时常劝他不要这样尽孝,尽孝有很多种方式,但是海瑞非是不听呢!

但凡是与母亲相关,哪怕是皇帝估计也得让路,他的孝道观念已经完全扭曲,为什么这样说?他的孝就如禽兽般,何良俊撰《何氏语林》记载,海瑞有个5岁的女儿,有次因为吃了别人给的饼干,海瑞知道后大骂“你不再是我的女儿,除非你从此不再吃东西而饿死,才算是我海瑞的女儿”!

当然这件事大多数认为是真的,因为从海瑞的种种行径来看,他确实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得民心失官心

海瑞其实非常得民心,甚至被誉为“海青天”,但是却失去官心,他在官场上是被孤立的,为啥?根据明朝制度,明朝高官是可以为自己父母请求封赠,海瑞作为二品官员,却并没有为自己的母亲谢氏请来“太夫人”的称号,这绝对和他在官场被孤立有关,这也是明朝少有的例外。

他虽然提出过许多治国之道,但是被采纳的却不多,海瑞的存在非常矛盾,老百姓拥护,官员们又远离,甚至是厌恶与他同朝为官,但凡与海瑞有关的事,文武百官都像是看到瘟神一般,唯恐避之不及。

后明神宗朱翊钧,也就是万历皇帝登基之后,对海瑞的评价可谓是一语中的;

“当局任事,恐非所长,而用以镇雅俗,励颓风,未为无补,合令本官照旧供职。”

大概的意思就是“海瑞这种人不适合做实际工作,但是完全可以作为道德模范。”

海瑞听后甚是伤心,几次请辞都未获批准,而且官职越来越高,最后郁郁寡欢,最终病逝,海瑞“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在整个朝廷甚至是明朝都找不出第二个,他愚忠、憨孝的行为都是当世人不能接纳的,也有人评价他“清官不得志、治世乏良策”。


羽评郡主



海瑞四岁丧父,其母谢氏盛年寡居,与少年海瑞相依为命,所以从小至成人,海瑞无幽默感,不善于交友,总是老气横秋,“言词有板眼”,是个老夫子的形象。在“母爱”的畸型培养熏陶下,他养成孤僻心理,和认死理的倔犟性格。

尽忠四海皆知不说了,单说尽孝 海瑞一生结过三次婚,纳过二位妾。大夫人潘氏进海家后,勤劳肯干,性情也不错,但谢氏处处挑毛病,骂她是“女骡”转世,还唆使儿子续弦。理由十分简单,潘氏多年不生育(这是被骂“女骡”的原因,因骡子无生育能力),有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礼教,他只得休掉发妻潘氏。继配许氏生了两个女儿,为有着深刻封建伦理观念的海母所不容,由于同样的原因被逐出家门;后来三夫人在极为可疑的情况下暴卒,此事被传得纷纷扰扰,言官参劾他有杀妻之嫌,后不了了之。另一妾在屈辱中度日如年,于同月自缢身亡。

嫁给海瑞的5位女人,有4个落得如此下场,其中有海瑞的“薄情”,主要在于海母的

刁钻刻薄,拿儿媳妇当出气筒,她成为家庭主宰后,必然是位鸡蛋里挑骨头的“事妈”。她是海瑞忠孝思想培养者,也是海家悲剧的始作俑者。从四位妻妾的悲惨下场分析,可知海瑞唯母命是从,甚至打骂媳妇只要老母不生气,就是尽孝道,决不管对方的死活和感受。他每

日要板着脸孔面对妻妾,“不苟言谈”,否则老母就“掉脸子”给他难堪。海母的所作所为,为当时人所诟病。然而,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海瑞对老母尽孝,他绝不会违拗母意,铁石心肠地看着妻妾们一个个落难离他而去。海瑞秉持的这个“孝”,已不仅是关爱、赡养老母了,内含着无条件的服从,甚至充当她施虐的帮凶。正是他孝道观的扭曲,一切正常的人性,包括夫妻的恩爱关系都得让路。这就是海瑞骨子里尽孝道的核心。正是这种孝道观的驱使,使正襟危坐的“海青天”,在讲仁义道德的同时,变成面目可憎的衣冠禽兽了!后世人谈论此事,对海瑞多有微词,他到三四十岁时,还要经常和母亲同屋而眠,冷落妻妾,在孝道面前他没有独立人格和自主的婚姻生活,这样的夫妻关系能幸福吗?

海瑞的“憨孝”,还见于他对子女的态度上,与他同代的学者何良俊撰《何氏语林》,记述海瑞的家事云:海瑞有个女儿才5岁。一天,海瑞看见她拿一块饼子在吃,就问:“谁给汝饼吃的?”答:“是僮某”(僮可指家中的仆人,也可指未成年的男子,此指是后者)。海瑞大怒道:“女孩儿家怎能随便接受僮的饼?你不是吾的女儿了;如果能从此不吃东西而饿死,才算是我的女儿!”女儿哭了,果然不再吃东西了(大人也不想给她东西吃)。到了第七天,女儿活活饿死了。然而从海瑞的为人看,他是说到做到,也要求家人做到,绝无通融的余地,以致逼得五岁的女儿不进食而死,应该是真有其事的。其作法过于残忍,让人不可思议。由此可看出海瑞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在害人害己的过程中,他已经变得麻木不仁了。


驴友在路上


人生阅历不同,便有不同的世界。

如果是10年前的我,看到这个题目,大概也会站出来,说说海瑞的愚忠愚孝。如今却已经不再如是想了。

我并不试图去解析海瑞的做法,是否愚忠,愚孝,是否真的完全不合时宜,是否这种人的存在是怪诞的。

因为这并没有必要。


很多人,常常告诉我们,这样做事对的,那样做是错的。

所以,曾国藩,张居正的变通是对的;海瑞的不懂变通是错的;

所以,曹操,司马懿是对的,孔融,祢衡恃才傲物,不懂做人,是错的;

所以,革命派,维新派是对的,孔乙己,祥林嫂,是错的;


是的。我承认你说的是对的。

可是,这又能改变什么?

问问自己,10年前的自己和10年后的自己,改变了没有?

看看周围,10年前的邻居和10年后的邻居,改变了没有?

翻翻史书,100年前的中国和100年后的中国,改变了没有?


当然有改变;但是,又没有改变。

以金钱为目标的人呢,或成功或失败,都依然是以金钱为目标的人;

浑浑噩噩的人,依然是浑浑噩噩的人;

几千年来演绎的故事,今天依然在不断的重复演绎着。

改变的,是皮毛;不变的,是根本。


我扯的有点远,很多人看不懂,你说的都是啥和啥啊?

别急,马上回到正题。


我们就算有1000个理由来证明,海瑞是错的,问题是,又能怎样?海瑞,能变么?

好比我们来问,曹操有1000个理由来改变,他能变成一个仁厚之君?

好比我们来问,李鸿章秦桧有1000个理由来改变,他们就能逆天改命,改变王朝气数?改变自己的人生选择?

好比我们来问,你有1000个理由应该努力学习,考上985,从此走上幸福的人生,可,你问问自己,你能改变么?


所谓的人生,并不是我们要按照某种标准不断的改造自己以适宜这个标准的过程,不是一个不断的追求成功的过程;

人生,是一个看清楚,我看到了什么,做过了什么的过程。这是独一无二的。

所以,我们的每一个想法,每一个念头,每一个独特的地方,都是我们人生存在的价值的证明;海瑞的愚忠愚孝,秦桧的卖国求和,岳飞的精忠报国,祥林嫂的疯狂,孔乙己的悲哀,这都是他们存在的价值,无论他们是否潜意识里面认识到了这一点。

没有了愚忠愚孝,世界便无海瑞,岳飞。天下不忠不孝之人何其之多,谁又能记得他们?

没有了对传统的怀念和坚守,孔乙己完全也可以做一个革命党维新党,可这样的孔乙己还是孔乙己么?这个世界需要多一个这样的革命党维新党么?


人,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被环境塑造,而又反过来成为环境的一部分,去塑造别人。

我们都为我们曾经存在过的环境所塑造。海瑞如此,秦桧如此,祥林嫂如此,孔乙己如此,所有人都如此。

谁又能轻易的从这种塑造中走出来呢?

人们不理解海瑞的坚守;

不理解孔乙己的偷书不算偷;

嘲笑讽刺祥林嫂阿q;

人们总相信,他们应该改,应该变通,应该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

然而,什么是进步,又什么是退步?

难道,你以为,你能做出判断?

辛亥革命成功了,便觉得革命是世界上最为光彩最为进步之事;

日本却走向了君主立宪,却必不会觉得革命是多么神圣进步之事,而只能以为是天下最为残忍最为落后之行为。



如果你认为我坚持的是错的。
只要我还坚持认为是对的。
那么我也坚持我一直坚持的。
因为这是我的人生,不是你的。
因为这种坚持,对自己人生的信条的坚持,
对自己所坚持的事情的信任,
才是我独一无二的人生的价值所在。
如果失去了这种坚持,
这种对自己信任的工作的坚持,
那,这个世界,还有我么?
不过是多了一个追随大众的木头人罢了。


所以呢?

我们没有资格去讨论海瑞的是非对错。

他这一生的坚持,无论有没有意义,本质上,和我们没有关系;正如我们也不能证明,如果他不这么坚持,难道他的人生,就更为有意义了?

很多人拿张居正来和海瑞对比,来证明海瑞不如张居正。

张居正不过是当代社会基于变法需求推出来的一个古代权臣罢了,生前不过是独断专横之强臣,死后挫骨扬灰之奸贼罢了,有什么值得推崇的?海瑞怎么就不能和他比了?


终归,我们学不了海瑞,也学不了张居正。

其实,我们谁都不用学,英雄豪杰,帝王将相,圣贤君子,也根本不是能学的。

因为,他们骨子里,就是这样的人;

而我们,骨子里,就不是这样的人。

当然,这里的我们,不包括我。



到最后,我们才应该知道,所谓的对错,根本不重要。

因为对错都是后人吃饱了没事闲谈的。

重要的,是你自己相信什么,坚持什么。

重要的,是你自己,怎么看待自己的一生。


如果我是海瑞,我问心无愧,俯仰天地,无需惭愧。

如果我是孔乙己,虽不容于世,然而纵然落魄如此,也不肯学贩夫走卒之徒,更不能学阿q咸与维新。

这一切,和对错无关。

只和,你是谁,为何存在于天地之间,有关。


至于那些自诩聪明,革命派来了,咸与维新,维和派来了,咸与维新,张勋复辟了,马上留辫子;

至于那些动不动,海瑞无用,孔融无用,张居正有用,商鞅有用之类的,

我送你们两个字:呵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