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大将军、大司马霍光

霍光,山西临汾尧都区人,霍去病的弟弟,汉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汉昭宣中兴三朝元老。

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大将军、大司马霍光

说道霍光就必须理一理他们家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了,霍光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卫青是霍去病的亲舅舅,卫子夫是卫青的同母异父姐,所以霍光和卫青按理说也是外甥和舅舅,但是却没有血缘关系。就是这么奇葩的一家人左右着汉朝的兴衰。

虽然在现在霍光的知名度不如卫青和霍去病,但是其在历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却毫不逊色,否则也不会被汉宣帝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后世经常把麒麟阁十一功臣、云台二十八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称,因为这些都是把功臣的画像挂在一个纪念他们的建筑里,有点英雄纪念碑的感觉。

霍光的哥哥霍去病在一次出征匈奴的时候路过老家与生父霍仲孺相认,把霍仲孺这个不负责任的父亲吓了个够呛,但是霍去病还是非常念及血缘之情,在霍去病凯旋而归的时候就把霍光带回了西安。

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大将军、大司马霍光

不知道他们家基因好还是汉武帝就待见他们家人,总之霍光也是年纪轻轻就成为侍中,常伴武帝左右深得信任。

后来呢,汉武帝也玩了一出很复杂曲折的废长立幼的故事,虽然历史上很多臣子都反对废长立幼,但是我觉得情有可原,因为有的儿子长大了之后,皇帝看着他感觉也就那么回事,而且长大了还不听话,反倒是小儿子能给人以希望,更何况皇帝更主要的是喜欢幼子年轻漂亮的母亲。

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大将军、大司马霍光

总之汉武帝和钩弋夫人的儿子汉昭帝继位了。

霍光是从小跟着汉武帝长大的,是汉武帝最信任的人,所以汉武帝临终前把职位是大夫的霍光破格提拔为大将军、大司马辅佐幼主,其余还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共四位,以霍光为首。大将军、大司马就是军政两界的最高职位了,霍光可以说是一瞬间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时的汉昭帝只有八岁,基本上都是都听霍光的。

汉昭帝继位的时候,汉帝国因为和匈奴多年战争已经是强弩之末,为了能与匈奴对抗,苛捐杂税非常之多导致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各地农民起义甚多。霍光很清醒的知道目前的形势,再不好好整顿一下,大汉说不定就毁在这一代了。所以他首先是减轻赋税,发展农业让老百姓可以安居乐业,起义的事自然也就没了。之后又选贤任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一系列的措施下来,恢复了汉帝国的国力,实现大治。后世把这一时期成为昭宣中兴,又叫昭宣之治。

昭宣中兴的实现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君臣之间的信任,因为当时的汉昭帝年龄太小,眼前四个辅政大臣再加上文武百官该听谁的呢?

当时同为辅政大臣的上官桀、桑弘羊联合盖长公主、燕王刘旦等共同结成反对霍光的同盟,假托燕王名义趁霍光休假的时候向汉昭帝上书诬陷霍光有不臣之心,并内外接应,做好准备打算一举擒杀霍光。

可是年仅十四岁的汉昭帝不为所动,还安抚霍光,并将诬陷霍光一事彻查到底。之后这帮人贼心不死打算发动政变,被霍光先一步察觉一网打击。这时候的霍光可谓权倾朝野,再没有人可以与他抗衡了。然而霍光并没有不臣之心,还是兢兢业业的辅佐汉昭帝。

许多王朝都衰落与君臣之间的不信任,比如岳飞和赵构、袁崇焕和崇祯,现在很多企业不得以发展,甚至是破产也是各层级之间的不信任以至于资源虚耗造成的。霍光当时面临的情况也可谓是危机四伏,汉朝本就国力空虚,再加上内斗,残存的匈奴势力蠢蠢不安份,若是不是君臣之间无比的信任,很有可能一场大的动乱就要发生了。但是在汉昭帝和霍光无比信任的羁绊下,这场危机化解于无形。

不过汉昭帝英年早逝,二十一虚岁就死了,而且没有儿子。霍光只好为大汉再寻立一位明主。

霍光先是找了汉武帝的一个孙子刘贺为帝,可是观察了几天之后,发现不行,这不是一个能成事的人。于是把刘贺废了。又找到了因为被政治斗争波及已经流落民间的刘询,将他立为皇帝,就是昭宣中兴的汉宣帝。

虽然霍光废立过一个刘贺,让人觉得似乎有不臣之心,但是从结果上来看,废了刘贺立刘询为帝是个很好的选择,不然体察过民间之苦的汉宣帝又怎么能成为昭宣之治中的第二位好皇帝呢?

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大将军、大司马霍光

甘露三年匈奴彻底的归降大汉,汉宣帝回忆往昔有功之臣,为了标榜和纪念他们的功勋,命人将他们的画像挂在长安未央宫的麒麟阁,霍光居首。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后世将进入麒麟阁作为人臣的第一荣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