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氏歷史:闖軍攻陷盧氏縣城

明朝末期,天災人禍不斷髮生,階級矛盾日益尖銳。明廷面對皇太極在邊外的威脅和內地的災荒,為了節省開支,精簡機構,明廷被迫對驛站進行改革,而陝西又逢旱災,人民無法生活,只有鋌而走險。明末農民起義首先爆發於陝北。這裡土地貧瘠,生產落後,賦稅和徭役嚴重,加之連年發生災荒,所以率先引起農民起義。先後有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隊伍,號稱有“十三家七十二營”之說,後又統稱十三家,最終形成李自成,張獻忠兩支主力。

盧氏歷史:闖軍攻陷盧氏縣城

崇禎八年,面對遍佈中原廣大地區,勢力日益壯大的農民起義隊伍,明王朝改變戰略部署,兵分兩路,一路由洪承疇率領,一路由朱大典率領,準備兩面夾擊農民起義軍。

為了面對數十萬官兵的到來,農民起義軍在滎陽召開“滎陽大會”,“十三家七十二營”齊聚滎陽,商討作戰方略。大會結束後,農民起義軍攻陷鳳陽,後又回師河南。為了徹底突破明軍對陝西的包圍,起義軍猛攻盧氏縣朱陽關,明軍潰敗;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冬,農民起義軍由西峽,朱陽關一路逼近盧氏縣。

盧氏歷史:闖軍攻陷盧氏縣城

起義軍就沒把小小縣城放在眼裡,先是把縣城圍住,再派小股部隊在縣城四周騷擾,使得城內守軍一夜不得安寧。到了第二天,起義軍吃過早飯,備好攻城器械,主帥一聲令下,起義軍從縣城四面同時攻城;城牆上的官兵見狀,紛紛射箭還擊;起義軍人多,一會兒就到城牆根,架上雲梯向上攀登,城牆上的官兵就將裝備好的滾木石頭向下推去;當時的盧氏縣令姓白,也親自在城牆上指揮作戰;起義軍見城牆上有一穿官服的,知道是官,就拉弓射箭,一箭射中面門,慘叫一聲,就倒了下去。官兵見縣令被射死了,頓時軍心大亂,起義軍乘勢攻上城頭,迅速打開城門,大隊人馬蜂擁而入,又經過一場激戰,徹底消滅了城內官兵。起義軍在盧氏縣城過完年,到正月才走。

盧氏歷史:闖軍攻陷盧氏縣城

到了崇禎十一年,李自成在潼關被明朝官兵包圍,損失慘重,帶著殘兵敗將逃到了豫陝交界處,休養生息,準備東山再起;闖軍其中一部就駐紮在今盧氏玉皇尖上,在當地留下了“七盤磨,騎馬河,響馬溝,七里營,曹營莊,二棚溝,倉房,螺場”和起義軍有關的地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