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胡建武:欒川有抹“紅軍紅”

胡建武:欒川有抹“紅軍紅”

胡建武:欒川有抹“紅軍紅”

紅色,是壯麗的顏色,是革命的顏色。

祖國的大地上像火炬一樣到處燃燒著這種顏色。

欒川,地處豫西伏牛山腹地,有抹紅軍的紅飄帶,在萬山蔥翠、峰林遍幽的綠色之中,顯得尤為注目。

當年紅二十五軍過欒川時,欒川還是盧氏縣的一個鎮。

胡建武:栾川有抹“红军红”

1934年12月3日,紅二十五軍離開嵩縣明白川,進入欒川鎮。當天經廟子東溝、咸池、樊營,夜宿七里坪和欒川街;4日,經九里衚衕、石廟、陶灣,夜宿叫河村;5日,經西馬陰、姬家嶺前往盧氏大石河。在途徑欒川的3天時間裡,紅二十五軍先後在十八盤、咸池、榆樹莊和九里衚衕同當地的反動武裝“十大連”打了四次惡仗,最終,勇猛善戰的紅軍戰士取得完勝。紅二十五軍在欒川境內走過的路程僅有190多公里,但那段刻骨銘心的紅色記憶,給後人留下了極其珍貴的革命教材。

胡建武:栾川有抹“红军红”胡建武:栾川有抹“红军红”

戰鬥中播撒革命種子

1934年11月11日,紅二十五軍實行戰略轉移,行動中部隊對外稱“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由程子華任軍長、吳煥先任政委、徐海東任副軍長、戴季英任參謀長、鄭位三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223、224、225團。

1934年12月3日,紅二十五軍取道嵩縣明白川,進入欒川境內。紅二十五軍進入欒川后,國民黨部隊也緊急調兵遣將,企圖一舉“殲滅”這個“心腹大患”。當時國民黨河南綏靖公署主任劉峙發給洛陽方面的作戰電報:“洛陽王專員:匪正繼續西竄,布經伊嵩以南,(有)西竄盧氏入陝之企圖,我各軍正分頭緊追,本署已令郝軍長由許昌運向伊嵩前進。希即轉飭所屬,嚴加防堵,遲滯匪之行動,以待我追繳(剿)部隊之到來,切實協助殲滅該匪為要。”

胡建武:栾川有抹“红军红”

在劉峙的高壓下,稱霸欒川多年的李起鳳第一個跳出來,向紅軍動手。別廷芳也派出一個團(團長張仲奇),協助“欒川十大連”(宛西自治大隊)隊長李起鳳作戰。一場“強龍”和“地頭蛇”的對決,在欒川境內拉開。1934年12月2日,李起鳳率“十大連”2000多人,從廟子出發,到廟子溝各要口布防。內鄉張仲奇率一個團到合峪鄉的靈官店設伏。12月3日上午,紅二十五軍行至廟子鎮十八盤村時,在此埋伏的“十大連”突然發動襲擊。紅軍戰士沉著應戰,一陣反衝鋒就輕而易舉地摧毀了“十大連”的封鎖線,從黃石崖沿廟子東溝,向欒川繼續行進。

胡建武:栾川有抹“红军红”

在廟子街,群眾看著這支在寒冷的冬天穿著草鞋、衣衫襤褸、說話和氣的隊伍,都投以驚奇的目光。一些膽大的人上前向紅軍打聽:“你們見過共產黨沒有?共產黨離這裡還有多遠?”問得這些年輕的戰士哈哈大笑起來,戰士們親切而又溫和地回答:“我們就是共產黨,我們是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群眾看到這些當兵的不抓民夫、不搶婦女、不劫財物,連老百姓的東西也不拿,都高興地說:“真是共產黨的隊伍來了!”大家紛紛圍著紅軍戰士問長問短。

紅二十五軍將軍部移師到欒川街寨子外面紮營,一部分紅軍戰士宿營今欒川鄉七里坪村。紅二十五軍政治部在欒川街舉行了文藝演出,首次演唱紅軍的《三大紀律和八項注意》。紅軍在與敵艱苦作戰之餘,積極宣傳黨的政治主張,使廣大群眾知道了紅軍是什麼樣的隊伍,在欒川播撒下了紅色的種子。

胡建武:栾川有抹“红军红”

險境中的紅軍隊伍

紅二十五軍於1934年12月4日抵達叫河村宿營,準備經朱陽關、五里川一帶越過豫陝邊界,進入陝西。但紅軍情報發現,國民黨從開封調集了一個師的兵力,直接乘火車趕運靈寶,已經在12月1日先於紅二十五軍抵達了朱陽關一帶設伏。而紅二十五軍的身後,敵“追剿縱隊”10個團的兵力,已跟蹤追趕到欒川一帶。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紅二十五軍這支不到三千人的隊伍,陷入了十倍於我的重重包圍之中。

唯一脫險的辦法,就是找到一條安全的入陝之路,立即把部隊撤出險境。但紅軍人生地不熟,當地百姓長期受國民黨反動派和大股土匪的滋擾,對“部隊”充滿戒心,派出的多路偵察員都失望而歸。

胡建武:栾川有抹“红军红”

面對絕境,多名重傷員聯名給軍領導寫下了請戰血書,要求擔架隊員都歸隊參加戰鬥,他們這些走不動的傷員集體斷後,願為二十五軍突圍流盡最後一滴血;“七仙女”也向軍首長保證,戰鬥打響後,絕不拖累大部隊突圍,誓死不當俘虜;年齡最小的紅軍戰士匡書華當時還不到12歲,還是個孩子的他哭著對軍首長說:“我沒有家,紅軍就是我的家。突圍的時候,我要跟著大哥哥們一起衝鋒,就是死也要死在一塊兒。”此時此刻,這支部隊3000人的生死存亡,就像千斤重擔一樣,壓在了紅二十五軍領導的身上。

豐碑矗立諭後人

就在紅二十五軍絞盡腦汁尋找入陝之策時,實施遠距離偵察的紅軍手槍團在青山村巧遇貨郎陳廷賢。他告訴紅軍還有一條很少有人知道的入陝小道。12月5日黎明,陳廷賢帶領紅二十五軍主力,由叫河馬陰出發,順姬家嶺、香子坪、通河、大石河等沿線,從一條敵人根本想不到的小道衝出了包圍圈。

到盧氏縣城附近時,紅軍發現縣城方向燈火通明,人喊馬嘶聲遠遠傳來。經偵察,城裡駐紮著從陝州調來的隊伍,正準備在此堵截紅軍。軍領導當機立斷,繞城而過,尋路西進。

冒著槍林彈雨,紅軍繞過了盧氏。當晚,紅軍在盧氏橫澗河口的望雲庵一帶露宿,稍事休整。12月6日,紅二十五軍在陳廷賢的帶領下,通過那條鮮為人知的入陝小路,順利進入陝西商洛地區,開闢了鄂豫陝根據地。

胡建武:栾川有抹“红军红”

1985年,由有關部門編寫的《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軍史》,用300字的篇幅,記載了陳廷賢謝絕了紅軍200塊大洋的酬勞,甘願冒著被殺頭的危險,領著3000餘名身陷險境的紅軍,沿著一條罕為人知的陡峭山路,奇蹟般跳出敵軍重圍,進入陝西省的史實,被譽為“軍中布衣第一人”。

在欒盧交界的皮皮嶺(抱犢寨景區北門附近),巍然矗立著一座記載著紅軍在此經過的紀念碑。紀念碑正面上端是李先念的題詞“紅二十五軍的長征是紅軍長征史上的光輝一頁”,下端寫著“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五日紅二十五軍長征由此進入盧氏”,紀念碑背面是《紅二十五軍入盧紀略》。

戰火紛飛的年代已經遠去,但提起對紅二十五軍的記憶,當地群眾依然能說出前輩們給他們講述的紅軍當年的故事,這抹從來不曾遠去的“紅軍紅”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欒川人民。(本文根據《欒川縣誌》《欒川黨建》及王志峰、李濤等同志提供有關資料整理)

作者(胡建武)附言:

紅25軍經過欒川時,發生了卓絕驚險的故事,《紅25軍史》用整整300字左右的篇幅,記述了當時的經歷。關於紅25軍過欒川的故事,有很多版本,有民間流傳的,有新聞記者採訪的,有來自大別山革命老區幫助還原的,也有組織部門專門組織編寫的等等,才有後來海量的資料來記述當時的紅色記憶。太多太多的人為銘記這段記憶,付出了(或者正在付出)心血,我一直為此激動。

近年來,縣委組織部徐曉濤、徐俊輝、魏敏,縣委宣傳部吳壽偉、原縣委組織部的李光明以及叫河馬陰村的王志峰、熱衷於社會教育事業的李濤、大別山班幹部學院老幹部李建設、李長萬等同志,洛陽晚報、大河報的記者們,不遺餘力,組織了大量材料、付出了大量心血。

筆者在以上這些有識之士的感召下,深入實地採風,尤其是在叫河馬陰、六中村祭拜紅軍戰士秦福有、走訪能講述紅軍事蹟的老年人。我得知曾收留紅軍戰士的的陶中治老人還健在,我更是激動萬分,欣喜不已。

我一直為這些感人肺腑的普通人的革命精神所感動著,同時,深感紅色文化是座寶藏,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精神財富,挖掘紅色文化是多麼的迫切和不易。

紅色旅遊正當時,紅色基因永傳承。紅色,底色,特色,綠色,是本色!發表這篇文章,儘可能去偽存精、還原當時歷史,目的在於記住我們的本色。本色不忘,初心不丟!感謝《河南思客》等平臺刊發拙文。

胡建武:栾川有抹“红军红”

胡說經典簡介:個人微信公眾號,胡建武,供職於欒川縣文化廣電旅遊局。河南思客編委,河南思客簽約作家,洛陽市作協會員,欒川縣作協會員。曾著有《欒川旅遊風物詩畫》一書(2017年8月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

胡建武:栾川有抹“红军红”胡建武:栾川有抹“红军红”

『 在小城,遇見另一種你想要的生活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