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看三門峽在古代都發生了什麼(唐-清)


來看看三門峽在古代都發生了什麼(唐-清)

唐武德元年(618年) 十二月 光祿卿李密叛唐,佔桃林縣,搶掠畜產,入南山逾險東行,過陝州,至盧氏,為唐行軍總管盛彥師軍殺於將軍山(在今盧氏官道口鄉),葬樊村峪三官廟村(又說葬於浚縣),部將王伯當被擒,殺後葬將軍山。 是年陝東道大行臺長孫操,開陝縣廣濟渠,引水人陝城,以代井汲。 △改鳳林郡為鼎州,移治所於閿鄉。改虢郡為虢州。

唐武德三年(620年) 幽州總管羅藝襲擊洛陽王世充,拔硤石堡(在今義馬市,又名頭峪溝)。 △弘農郡改為陝州總管府,轄陝、鼎、熊、函、谷5州。割長水歸虢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 陝州原轄熊、函、谷3州割歸洛州總管府。旋罷洛州,三州仍歸陝州。 △唐軍部將竇建德與王世充戰於洛陽牛口峪,陣亡後運葬於澠池仁村發科嶺。

唐武德五年(622年) 司農少卿宋遵貴以船運送秘藏畫卷去長安,行至砥柱遭漂沒,僅存十之一二。

唐武德九年(626年) 六月四日 虢國公、盧氏人張士貴隨秦王李世民於玄武門殺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張士貴卒後陪葬昭陵。

唐貞觀元年(627年) 廢芮州。芮城、河北2縣改屬陝州。

唐貞觀八年(634年) 虢州治所由盧氏移鴻臚川(在今靈寶縣城)。

唐貞觀十年(636年) 李淵十五子李鳳封虢王,歷任虢、豫二州刺史。

唐貞觀十一年(637年) 二月 唐太宗東巡,派武侯將軍丘行恭開陝縣南渠,於陝州城北黃河上造大陽橋,以浮舟為橋樑,翌年二月成,長76丈,寬2丈,時為黃河三大橋之一。大橋置水手200人。

唐貞觀十二年(638年) 二月 唐太宗李世民觀砥柱,於其上勒銘:仰臨砥柱,北望龍門,茫茫禹跡,浩浩長春;遊歷陝州,登城樓,作詩《陝州詠》。中書令許敬宗奉和作應制詩《登陝州城樓》。遊歷後自大陽橋至河北縣(今平陸縣),祀夏禹廟。

唐貞觀十六年(642年)

四月三日 歧山眉縣令侯懿、河北縣尉古城師及侯宗3人,押運兩艘載重600噸的船隻,通過三門峽。此為唐代開三門漕運之端。

唐貞觀十八年(644年) 十月 唐太宗狩獵於天池縣(在今澠池縣)。

唐高宗時(650至684年) 陝州有48個銅冶報廢。

唐顯慶元年(656年) 十月 苑面西監諸朗請開砥柱三門,發率6000民工,一月而成。後水漲沖走橋舟,不能過行。

唐顯慶三年(658年) 唐高宗李治在陝縣(今菜園鄉石門村西南)建繡嶺宮作為行宮。

唐總章三年(670年) 修鑿三門峽人門棧道,挽舟上溯。

唐儀鳳二年(677年) 唐高宗在澠池西黃花村建紫桂宮。永淳元年(682年)改名為芳桂宮。高宗三幸此宮避暑。

周武后垂拱三年(687年) 九月 虢州人楊初成詐稱郎將,招募州人,在房州迎廬陵王李顯,事發後被殺。

周武后久視元年(700年) 絳州龍門人薛季昶任陝州刺史,嚴肅為政,時稱良吏。

周武后大足元年(701年) 割絳州之夏縣歸陝州,旋即又迴歸絳州。

唐神龍元年(705年) 正月 右羽林將軍、閿鄉人楊元琰,與宰相李多祚合謀定計,誅殺權臣、則天內寵張易之、張宗昌兄弟,拜雲麾將軍,封弘農郡公。 是年武則天東巡過陝至龍興寺,觀歌舞。

唐神龍二年(706年)唐中宗賜閿鄉和尚張萬回為法雲公。

唐景雲元年(710年) 七月 陝縣人姚崇任中書令,位居宰相,總理國家政務。

唐開元元年(713年) 司農卿姜師度出任陝州刺史。 △唐玄宗命宰相張說編錄陝縣人上官婉兒詩文集20卷。 △百姓在盧氏縣八寶山開銀礦(即鉛鋅礦),因盜礦死人很多,故稱“萬人坑”。

唐開元二年(714年) 唐玄宗東巡至陝州,於望春樓觀陝女百人歌舞,且作詩讚頌陝州風景。 △幽王李守禮兼任虢州刺史。

唐開元八年(720年) 九月 太子少保、歧王李範兼任虢州刺史。 是年 契丹入侵澠池。

唐開元十四至十五年(726至727年) 盧氏縣連年水旱霜災,五穀絕收,縣令房琯開倉放糧,百姓捐資為其造生祠。

唐開元二十五年(737年) 崔希逸為河南、陝州轉運使,每年由東向長安運米180萬石。

唐開元二十九年(741年) 陝州刺史李齊物鑿三門運渠(即開元運河),以通漕運。

唐天寶元年(742年) 正月 陳王府參軍田同秀上言:見玄元皇帝(老子封號)于丹鳳門上空告以:我藏靈符在尹喜故宅。玄宗派使在故函谷關尹喜臺西掘得之,以為是吉祥之兆,遂改年號為“天寶”,改桃林縣為靈寶縣。是年 以長安令韋堅為陝州刺史兼水陸轉運使。

唐天寶十年(751年) 陝郡運船失火,燒燬停泊在太原倉碼頭的米船215艘,商船100艘,死600人。

唐天寶十四年(755年) 十一月 安祿山反唐。十二月,唐帥高仙芝引兵屯陝郡,宦官邊令誠監軍。封常青自陝州馳洛陽禦敵,兵敗洛陽陷,退守潼關。弘農陷。

唐至德元年(756年) 正月 叛將史朝義夜襲陝郡,唐神策節度使衛伯玉迎擊於礓子嶺(在今陝縣菜園鄉東),敗史朝義。史朝義夜宿逆旅亭(在今陝縣東南)。 六月 玄宗命哥舒翰出關收復陝洛,哥舒兵出關於靈寶西原迎戰安祿山部將崔乾祐。唐兵大敗,安祿山破潼關。

冬 衛伯玉攻史朝義,拔澠池等縣。

唐至德二年(757年) 三月 廣平王郭子儀收復陝郡永豐倉。 七月 叛將安慶緒部武臣攻陷陝州,西進。 九月 唐軍收復弘農郡,安慶緒逃奔陝州。唐軍追至曲沃,與安將嚴莊戰。 十月 郭子儀與回紇太子葉護合兵,同嚴莊部10萬戰於靈寶新店,嚴莊敗,屍橫30裡。安慶緒逃歸洛陽。郭子儀部將李嗣業以此役軍功,封虢國公。

唐乾元元年(758年) 虢郡復改虢州,轄6縣:弘農、閿鄉、湖城、朱陽、玉城、盧氏。靈寶縣改屬陝州。 △置陝州節度使,治所在陝州,管陝、虢二州。 △杜甫由洛陽回華州職所,夜宿陝縣石壕村,目睹石壕吏抓丁慘狀,次年寫成名篇《石壕吏》。 唐乾元二年(759年) 禮部尚書韋陟、陝西節度使郭英義、神策節度使衛伯玉、河西節度使來瑱,先後任陝州、虢州、華州節度使,鎮陝州,防史思明入關。 △邊塞詩派重要詩人岑參出任虢州長史,在任四年,有詩《題虢州西樓》等。

唐上元二年(761年) 二月 史思明圍長安,史朝義夜襲陝州,衛伯玉以兵逆擊,敗敵於礓子嶺。

唐寶應元年(762年) 九月 陝州至華州200餘里黃河清澈見底。 十月 唐借回紇兵由陝州大陽津登岸,與雍王李適及各道節度使會師於陝州,從澠池進攻叛軍,大敗史朝義。

唐廣德元年(763年) 十月 吐番將高暉侵犯長安,唐代宗奔陝州,陝州升為大都督府。十二月,郭子儀退敵,代宗還長安。代宗居陝時,奏事者不限貴賤,務廣聞見。

唐永泰元年(765年)

宦官、魏國公魚朝恩為觀軍容使鎮陝州,與守將周智光狎暱,屢奏賞提拔周智光。

唐大曆九年(774年) 三月 陝州軍亂,縱兵大掠,趕走兵馬使趙令。陝州大都督府長史、觀察使李國清卑詞遍拜將士,方免禍,一夕而定。

唐建中四年(783年) 柳鎮出任閿鄉縣令,其子柳宗元隨住年餘。後與弘農楊憑之女結婚。楊氏病故,柳宗元寫《亡妻弘農楊氏志》,以表哀悼。

唐興元元年(784年)

唐德宗自梁州還長安,過靈寶,留《題御題寺》詩一首。

唐貞元元年(785年) 七月 陝、虢軍禮都兵馬使達奚抱暉鳩殺陝、虢節度使張勸,代總軍務。唐德宗委任李泌為陝、虢都防禦使,前往招安。

唐貞元二年(786年) 三月 李泌自集津至三門開陸道18裡,以避砥柱之險,將3萬石糧10日內運往長安。 六月 李泌上奏:盧氏燒煉山石燒出瑟瑟(寶石),請允作貢獻,禁人開採。唐德宗下詔說:任百姓開採,不宜禁止。

唐貞元三年(787年) 正月 李希烈淮西兵反唐,李泌遣唐英岸到靈寶大敗淮西兵。

唐貞元十三年(797年) 四月 以大理卿於由頁(左右結構)為陝州長史、陝虢觀察使。 是年 虢州刺史崔衍升任工部尚書。崔衍任職虢州時,虢州歉收,且租重,崔衍力奏請減。唐德宗嘉其詞切理直,特赦度減虢州青苗錢。

唐元和元年(806年) 靈寶人李文於靈寶朱陽澗得一石,琢為硯臺,質甚佳,售於稠桑驛,因名稠桑硯。

唐元和二年(807年) 唐著名詩人元稹因獲罪宦官被貶任陝州刺史,於此著《鶯鶯傳》。後任虢州刺史。元和十四年(819年)調任繕部員外郎。

唐元和四年(809年) 十二月初一 戶部尚書張弘靖出任陝府長史、陝虢觀察陸運使。原陝虢觀察使房式升任河南尹。轉年二月,張弘靖升任檢校禮部尚書。右丞衛次公為陝府長史、陝虢觀察使。 是年 弘農人楊憑任京兆尹,御史中丞李夷簡彈劾其任江西觀察使時,有貪贓等不法事,遂貶官賀州。

唐元和九年(814年) 八月 詩人孟郊由洛陽西上赴任,至閿鄉暴病而亡。孟郊有《西上經靈寶過尹真人舊宅》等詩作。 是年 清河武城人崔從出任陝州大都督府長史、陝虢團練觀察使,兼御史中丞。

唐大和年間(827至831年) 王建任陝州司馬,其詩集稱《王司馬集》。

唐大和四年(830年) 十月 弘農人、檢校右僕射兼太子太傅楊於陵卒。楊於陵居朝30餘年,居官奉職,不失其正。

唐開成四年(839年) 詩人李商隱調補弘農縣尉。轉年,因對弘農蒙冤刑徒有所寬減,觸怒上司,遂寫詩《任弘農違法獻州刺史乞假歸京》,掛冠辭職。

唐大中十一年(857年) 冬 禮部侍郎杜審權出任陝州大都督府長史、陝虢團練觀察使,加檢校戶部尚書。

唐鹹通十年(869年) 六月 陝州農民暴動,驅逐觀察使崔堯。給事中楊損出任陝州觀察使,盡殺暴動首領。

唐廣明元年(880年) 十一月 黃巢義軍攻陷洛陽,揮師西進,兵不血刃取陝州,下虢州。

是年 李克用率沙陀兵進逼長安,黃巢兵敗。正月初十,黃巢軍經商洛、盧氏、欒川,回師東下,奪取陝、虢二州。

唐中和二年(882年) 三月 唐軍反奪陝、虢二州,黃巢義軍敗。

唐中和四年(884年) 三月 黃巢偏將、陝縣人李唐賓叛降唐帥朱溫,攻擊義軍。 五月 唐東北面行營都統李克用自武牢關西進陝、蒲,鎮壓黃巢義軍。 △黃巢義軍李重降唐,被委為先鋒步軍都頭,合李讜騎師回陝州,經澠池,敗黃巢義軍黃花子部。

唐光啟元年(885年) 河南尹、東都留守李罕之,與黃巢所部孫儒,對壘洛陽數月,因兵少食盡,棄城西退澠池。轉年十二月,河陽將劉經乘李罕之內部有間,掩擊之。李罕之退甘壕,劉經急攻,反為李罕之所敗。李罕之乘勝追抵洛陽。

唐光啟二年(886年) 黃巢死,部將秦宗權繼稱帝,攻取陝州等地。河清人張歸霜叛義軍,降唐,授宣武軍職,與秦宗權部將張存戰於盧氏。轉年春,聞精兵被殲於汴,散離而去。

唐光化元年(898年) 八月 陝州節度使王珙與其弟、蒲帥王珂相對峙,王珙求援於唐昭宗,昭宗遣將張存敬、楊師厚等援陝,與王珂戰於猗氏,王珂大敗。轉年六月,王珙牙將李瑤殺珙,歸附唐帥朱全忠,被委為陝州節度使。光化三年(900年)六月,因李璠慘苛軍情,為軍校朱簡所殺。朱全忠遂上表請授朱簡為陝州留後、檢校戶部尚書兼御史大夫、上柱國。是年九月,唐昭宗於鳳翔授朱簡旌鉞車駕,加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右僕射,兼陝州大都督府長史、御史大夫,充保義軍節度使、陝虢觀察處置使。朱全忠往來京師經陝,朱簡事之益謹,朱全忠奏授朱簡為平章事。

唐光化三年(900年) 夏 待衛諸軍都指揮使康懷英,出任陝州節度使兼西路行營副招討使。

唐天佑元年(904年) 正月 唐昭宗駐陝州。閏四月,赴洛陽。昭宗居陝時,改陝州為興德府。次年,復改為陝州大都督府,仍轄5縣。

唐天佑四年(907年)

陝州等6州有銀冶58個、銅冶96個、鐵冶5個、錫冶2個、鉛冶4個,均為私人開冶,官收礦稅。

梁開平三年(909年) 三月 梁太祖朱全忠巡撫邊隅。歸化士眾至陝州。河中節度使、冀王朱友謙(朱簡)趨陝州迎至河中。 七月 忠武軍節度劉知俊叛梁,梁太祖至陝州指揮平叛。 九月 冀王朱友謙叛梁.梁太祖至陝州討伐。 十一月 梁太祖派陝州康懷英等攻汾寧,緩解劉知俊侵寇邠、歧、秦、涇之勢。

梁開平四年(910年) 八月 梁太祖抵陝州,宴請陝州鎮將楊師厚及扈從官於行宮,授楊師厚西路行營招討使。九月,梁太祖回京。

梁乾化三年(913年) 五月 湄州節度使霍彥威因兵敗,降授陝州留後。莊宗人汴,霍彥威自陝州馳人請罪,詔釋之。 秋 康懷英出任河中行營都招討使,與晉軍戰於白徑嶺,敗歸陝州。

梁貞明六年(920年)

四月 梁末帝下詔,陝等三十二州為用軍之地,賦役實繁,可拖欠緩納。

後唐同光二年(924年) 陝縣硤石人高季興建荊南國,共五傳,40年,北宋武德元年(963年)歸宋。

後唐同光三年(925年) 十二月 後唐莊宗伐蜀,以陝州鎮將康延孝為騎將。 △華陰人趙塋於陝州脩金天神祠。

後唐天成元年(926年) 二月 石敬塘任陝州留後。五月,升任光祿大夫、檢校司徒,充任陝州保義軍節度使。

後唐長興三年(932年) 四月 重定三京各州府為十,升降後的次序仍以陝州為首。

後唐應順元年(934年) 三月 鳳翔節度使、潞王李從珂起兵反後唐,軍經閿鄉、靈寶、陝州。

後晉天福元年(936年) 十一月 晉高祖石敬塘派契丹兵馬扼守澠池。防後唐潞王西逃。 是年 檢校司空、侍衛馬步都指揮使劉知遠任陝州節度使,轉年八月改任許州節度使。

後晉天福五年(940年) 侍衛馬步軍都虞侯、陝州人景延廣任檢校太傅,移鎮陝府。

後晉天福七年(942年) 後唐明宗養子李重俊任虢州刺史,性貪鄙,州人上告,御史查辦獲贓證,免其職務。

後晉開運元年(944年) 魏州人馮暉移鎮陝州,向朝廷獻馬千匹、駱駝500頭。

後晉開運三年(946年) 正月 少帝長子鎮寧節度使石延煦任陝州節度使。

後漢天福元年(947年) 二月 契丹居汴,遣其將劉願屯陝州,恣行暴虐。後晉陝州駐軍頭領奉國指揮使趙暉殺劉願,上表歸漢。三月,漢高祖詔加趙暉檢校太尉、華州節度使兼陝州馬步軍都指揮使。漢高祖赴東京,路經陝州,趙暉戎服朝拜於行宮。

北宋建隆三年(962年) 為避宋太祖之父趙弘殷諱,改弘農縣為常農縣。

北宋乾德元年(963年) 四月二十二日 宋太宗下詔,疏鑿三門,並在三門設立發運司。發運使主持管理河陰至三門、三門至陝西兩個運段。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 昭憲皇太后之弟杜審進任陝州知州。

北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年) 正月 右贊善大夫姚沅主陝西至三門發運,山西解鹽陸運至三門集津倉,人舟東運。

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

三月 前宰相、刑部尚書寇準,出任陝州知州。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 契丹國遣使求取陝州人魏野著《草堂集》,宋真宗詔命給之。

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 二月初一 宋真宗西狩宿澠池。初三,至閿鄉,召見閿鄉道土柴又玄(又名柴通玄),詢問無為之要。初四,宴虢州父老於湖城行宮。三月,至陝州,召處士魏野,魏野辭疾不至,真宗詔州縣長吏,對魏野常加存撫。又遣內使繪其所居觀之。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 八月 詔令陝、虢等州,借給貧苦百姓麥種。

北宋仁宗時(1023至1063年) 開封人段少連(字希逸)徙官陝西,經陝州境察附馬都尉、陝州知州柴宗慶縱其下屬騷擾百姓,向仁宗劾奏。 △虢州知州用日宣詭奏水災,司法官請治罪,仁宗免之。

北宋明道元年(1032年) 戶部侍郎範雍(字伯純)知陝州,旋即改任永興軍。範雍在陝西奏請於商虢監鑄鐵錢。

北宋慶曆二年(1042年) 再禁陝、虢等11州軍商鹽業,概由官府東運,衙行經辦。

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 十月 內山河都頭毛順重開三門棧道。

北宋熙寧年間(1068至1077年) 保捷軍設135指揮,其中陝州4指揮,虢州1指揮,每指揮約1000人。陝州置水軍。

北宋熙寧三年(1070年) 閿鄉縣置監製造銅錢。熙寧八年(1075年),鑄造鐵錢。

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 十一月 詔令陝州等十五州軍,分別編入義勇民軍,虢州等停止團練保甲制。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 金兵圍汴京,陝西宣撫使範致虛提五路兵勤王,至陝州。宣撫司參議官兼節制軍馬趙宗印舟師至三門津。範致虛進兵至澠池千秋鎮,敗於金將婁宿,死者過半。範收餘兵入潼關。其將孫昭遠、王似、王綺等屯陝府。陝州副將李彥仙堅守三觜,以伏兵殺敵1000人。金將撒安敗宋兵於陝州城下,遂取陝城,又下靈寶、閿鄉2縣。金將鶻沙虎攻虢州,俘守兵300名。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 十一月初一 金兵又圍陝州,李彥仙居城拒戰,金兵退。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 正月 金兵急攻陝州城,陝州知州兼安撫使李彥仙率兵民死守,嚴詞拒絕誘降。城破,李彥仙縱身黃河殉國。俾將邵雲、呂圓登、宋炎、賈何、閻平、趙成皆戰死。金兵屠城。 五月 陝州都統邵興敗金兵於潼關,收復虢州。 是年 河南鎮撫使翟興率義軍自河陽追金兵至澠池。澠池人張玘以家資募兵數千,拒金兵於黃河白浪渡口。

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 六月 虢州知府邵興屯兵盧氏。時河南都統董先降金國所立的齊國,攻邵興。邵興走興元。董先陷虢、商二州。

南宋紹興四年(1133年) 四月 齊國的虢州知府董震及董先復歸宋,朝廷任命董震為陝、虢、商三州鎮撫使。齊將李成及金兵攻陷虢州,鎮撫司統制謝皋拒降,自剖心而死。董先及部將牛皋奔襄陽。

南宋紹興六年(1136年) 九月 宋高宗命岳飛宜撫河東,節制河北路。岳飛派王貴、郝晟、董先收復虢州、盧氏,敗齊將李成,獲糧15萬擔,俘其眾數萬。虢州後又為金兵所陷。

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 十月 金兵犯陝州,為南宋守將吳琦擊敗。後終為金兵所陷。

南宋紹興十一年(1141年) 九月 宋將郭浩入陝州境。邵隆(原名邵興)收復虢州,十月收復陝州。

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 六月 金將蒲察世傑取陝州,又敗宋兵於澠池。宋兵自潼關馳援,又敗於土崤山,喪師3萬,虢州失守。 十月 宋將武鉅收復盧氏縣,統制任天錫收復朱陽縣。次月,任天錫收復虢州、陝州。 十二月 宋將閻玘收復澠池。

南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 金將蒲察世傑擊敗宋兵,破陝州,宋將吳王磷(左右結構)部王彥遣兵馳援,敗金兵於虢州東。後金兵又犯虢州。

南宋隆興元年(1163年) 四月 金兵攻取陝、虢等16州。

南宋乾道六年(金大定十年,1170年) 四月初五 金國復建陝州寶輪寺塔,次年五月初八竣工。

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 洛陽農民起義攻盧氏縣,殺縣令李庭林。

金貞祐二年(1214年) 正月 元兵克鈞州,遂下虢、陝等州。 是年陝州升為節鎮,屬金,轄陝、靈寶、湖城、閿鄉4縣。 虢州降為陝州支郡,屬金,轄虢略、盧氏、朱陽3縣。

金貞祐三年(1215年) 十月 隸屬陝州宣撫司的陝西兵及河南所移步騎,改屬陝西行省。

金貞祐四年(1216年)

正月 金開放陝州太陽渡,許商賈北運糧草,以解解州急需。 十月 金招募善射獵人,屯駐陝、虢二州要害之地,以防蒙古兵。 △陝州宣撫副使泥龐古蒲魯虎領兵與蒙古軍作戰,兵敗戰死,蒙古軍東進閿鄉,過陝州。金駐盧氏縣的完顏仲花帽部經虢東追不及。 十一月 蒙古軍入澠池縣。

金興定二年(1218年) 五月 陝州郡狼傷百餘人,官府立賞募人捕殺。

金元光元年(1222年) 二月 金詔令虢、陝等州及諸軍家屬赴京兆、同州、華州種植糧食。

金正大四年(1227年) 十月 金命參知政事蒲阿權與平章政事完顏合達,西察軍事於閿鄉,部署扼守潼關。

金正大八年(1231年) 正月 蒙古大將速不臺率軍攻盧氏、朱陽。 二月 蒙古軍破河中府,金兵敗卒3000人逃至閿鄉。

金正大九年(1232年) 正月 金哀宗調動行省閿鄉、守禦潼關的徒單兀典和關陝總帥徒單百家等部11萬眾,由閿鄉馳援汴京。同華安撫使完顏素蘭同行。行至陝州入南山東進,於盧氏鐵嶺遇蒙古軍,全軍潰散。徒單百家、完顏素蘭逃回陝州,聚眾萬餘守陝城。 五月 華州人王某據虢州,自任刺史。 七月 金又詔令徒單百家援汴,以權西安節度使、行元帥府事。阿不罕奴十刺為關陝總帥。 九月 金鞏昌知府、元帥完顏斜虎人陝州。 十一月 金河解元帥趙偉襲據陝州,殺阿不罕奴十刺等21人,誣其叛金。金哀宗知其冤而不能審直,被迫授予趙偉元帥左監軍職,行總帥府事。趙偉旋即北歸。 十二月二十五日 金陝州總帥完顏仲德提兵援汴。

元太宗五年(1233年) 正月 秦蘭帥王祐聚眾數萬,據虢州南山。元知平陽府事兼本路兵馬都總管李守賢,資助王祐。王祐佔遂率部歸李。 是年 元兵由洛陽經盧氏縣進攻陝、靈、閿諸縣,擒殺金將徒單兀典,陝州歸元。

元至元八年(1271年) 撤韶州,復為澠池縣。韶州於金貞元二年(1154年)由澠池縣改之。 △陝州屬河南府,轄陝、閿鄉、澠池、盧氏4縣。 △復置靈寶縣,撤虢州人虢略縣,均屬陝州。

清順治元年(1644年)

陝州屬河南府,轄2縣。

清順治二年(1645年)

十二月 和碩豫親王、定國大將軍多鐸,率南伐軍下崤函,攻閿鄉,與李自成部將張有曾戰於靈寶,義軍失利。

清順治五年(1648年) 九月 靈寶縣農民聚眾起義,攻佔30餘寨,偷襲盧氏縣城。十一月被陝西、河南官兵鎮壓。

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 六月初八 陝、靈、闋3縣地震,震中在天水,震級七點五,餘震年餘。

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 州知州吳世英主修《陝州志》。

清康熙年間(1662至1722年) 官府於盧氏縣鑄造“康熙制錢”。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九月 縣令江繁重修靈寶新函谷關,兩月成。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 十一月 康熙皇帝西巡雍州,回經閿鄉縣城,駐城東三里處。次抵靈寶縣西三十里鋪,狩獵射兔,越東古驛嶺,過沙河橋,出函谷關,經靈寶縣城,駐曲沃鎮摩雲寺。再抵陝州城,欲察三門水路,陝州知州回奏無暢路,遂命三貝勒胤祉住察。後至澠池縣城,留宿一夜。時河南巡撫徐潮迎駕於澠池西土壕鎮,因“土壕”不雅,改為“英壕”。十二月,康熙回京,告諭大學士:河南府居各省之中,水路四達,最為緊要之地,應於此處(三門峽)儲積米穀。倘山、陝等省間或收成歉薄,即可將此積貯米穀,由黃河挽運。若到三門砥柱船不能上,亦可於三門砥柱造船剝運,以至山、陝。次年八月,川陝總督博濟、陝西巡撫鄂海、山西巡撫噶禮、河南巡撫徐潮,察勘三門峽後,在九卿科道會議上奏康熙:倘得漕運儲於河南府,由陸路運到陝州西門太陽渡上船,比河路省費。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 澠池李一與宜陽亢挺聚眾據宜陽神垕鎮,劫永寧知縣高式青入寨,反抗宜陽知縣張育徽加徵火耗(所徵賦稅銀兩溶鑄損耗加徵於民),圍攻澠池縣城。閿鄉人王更一聚眾圍閿鄉縣城,反抗知縣白澄豫橫徵錢糧,河南巡撫張聖佐、總兵馮君沅不能平息,又隱而不報。刑部張廷樞得報上奏。帝命張廷樞與內閣學士勒什布查處,迫亢挺自縊,擒殺王更一,絞殺張育徽,撤張聖佐、馮君沅職。原任巡撫李錫,因令屬吏加徵火耗激變被斬。

清雍正二年(1724年)

陝州升直隸州,河南府靈、閿二縣割屬陝州。

清雍正三年(1725年)

朝廷旌表靈寶縣秦文範之妻張氏長壽103歲。

清雍正四年(1726年) 澠池縣及陝州屬縣,始行丁銀攤入地銀辦法,無地者免交丁銀,只擔徭役;有地者交納地丁銀,免徭役。

清雍正六年(1728年) 盧、靈、闋3縣因路遠難運,離水路較遠,減解運徵米數額,分撥他處。每石運費8錢,免運縣只付1錢5分。

清乾隆四年(1739年) 十一月二十四日 靈、閿二縣地震,震中銀川,震級八。

清乾隆八年(1743年) 靈寶縣解鹽市斤價由8釐上漲到1分3釐。五、六月間,監生楊廷用率千餘人,三次擁至縣城,求減鹽價,鹽商張銘遂畏罪自縊。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 陝州知州龔松林重修《直隸陝州志》20卷。

清嘉慶元年(1796年) 清兵鎮壓陝西白蓮教,經靈寶,強徵軍費,僅閻謝村即徵銀兩千餘兩。

清嘉慶二年(1797年) 三月 湖北齊二寡婦率眾進入盧氏縣,殺縣令。

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 二月二十一日(4月2日) 靈、闋2縣地震,震中閿鄉,震級五,房屋倒塌無數,壓死人畜甚多。

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 九月二十一日(10月23日) 陝、靈、閿、澠4縣地大震,餘震40餘日,震中平陸,震級6至8級。陝州境震塌房窯15000餘間,僅靈寶、閿鄉2縣壓死397人,陝縣上村壓死130餘人。4縣共壓傷1340餘人。次年九月、十一月又大震,靈、闋二縣壓死數千人。河南布政使姚祖同親歷察勘,埋死者,醫生者。

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 陝州韓氏女103歲。韓氏28歲亡夫,撫育二子成人,終成五世同堂。朝廷贈“貞壽”匾。

清道光九年(1829年) 七月十九日(8月18日) 陝、靈、閔3縣發生五級地震,房屋多受破壞。次年閏四月二十三日,陝、澠2縣地震。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七月十四日 黃河出現大洪水,靈寶縣城西黃河水漲一丈餘,陝縣黃河斷面洪流量達每秒36000立方米。

清咸豐元年(1851年) 二月初六靈寶、盧氏兩縣大風驟起,熱如酷暑。四月初八大風又起,冷若三冬,日降雨雹。

清咸豐七年(1857年) 十月初二 湖北肖貺、王三辮子等率杆眾兩千餘人,進入盧氏縣境,於三川龍項坪打敗守備馬佔魁,殺縣令黃紱等40餘人。

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 十月十九日 安徽捻軍王懷義、孫老威部入陝縣境,駐兵城外,連敗當地地主武裝,殺千餘人。

清同治元年(1862年) 三月十五日 捻軍由新安縣經澠池縣入宜陽縣。二十四日,折回澠池縣,與清廷地方武裝作戰。 四月十六日 太平軍西征軍由陝西洛南進入盧氏縣,攻克縣城。五月四日,攻破閿鄉縣城,殺知縣王其昌、典吏程世濟。五月七日,進兵靈寶縣,激戰兩日,初九轉攻陝州。十五日攻佔澠池縣城。十八日與清兵副將楊飛熊戰於崤店等,殺清兵數百人。二十一日轉入宜陽縣。 六月 清軍自陝州、汝州馳援南陽,解捻軍之圍。 八月四日 捻軍經澠池縣藕池西進。十四日進攻陝州城。十九日進攻靈寶縣城,均未克。月底轉攻盧氏縣城。盧氏縣令楊公彬、守備馬鴻恩逃跑,捻軍環城駐紮20天東移。閏八月二十日,由永寧縣又轉澠池縣。另部入閿鄉縣境。九月底,由靈寶、閿鄉縣移兵盧氏縣。

清同治二年(1863年)

二月十八日 捻軍張宗禹部萬餘人,由南召縣轉至盧氏縣,敗清營撫處副將賈某,後轉移。

清同治三年(1864年) 二月初十 張宗禹復由南召縣、嵩縣進入盧氏縣境。三月十五日向東突圍入內鄉縣。 是年清西征軍在陝州購糧,市斛小,責成各縣補嘗其不足數百萬斤。河陝汝道臺尹耕雲說情免補。

清同治五年(1866年) 九月二十日 捻軍由觀音堂進兵陝州。二十六日,欲由陝州太陽渡北渡黃河未成,轉靈寶縣。二十七日入闋鄉縣西南山中。二十八日入陝西華陰縣。

清同治六年(1867年) 陝州知州周仁壽增修《直隸州陝州志》二卷。 △太平天國西征軍,由南陽入盧氏,不少青年入伍,三日後東去。

清同治十年(1871年)

八月 駐紮潼關的清朝豫軍兵變起事,入閿鄉、盧氏縣境,旋被鎮壓。

清光緒元年(1875年) 五月二十五日 靈寶縣農民王佔雄等聚眾千餘,赴縣城要求懲辦車馬局貪汙鄉紳。知事周淦派兵勇鎮壓,鄉民刀斬兵勇頭目。後因無援失敗。九月河南巡撫報奏慈禧、光緒,通輯王戰雄,撤周淦職。王佔雄於陝州五原村被捕遇害。

清光緒三年(1877年)

陝州各縣大旱,次年又旱,且瘟疫流行。轉年又旱,春秋絕收,人餓死者佔半,人相食。靈寶縣且有鼠災,數十為眾,食稼齧物。靈、閿又患狼災,五七成群,入村傷人。盧氏縣以後數年殯葬無鼓手,廟會無戲,學堂沒有讀書聲。

清光緒四年(1878年) 二月初二 靈寶縣張尚義等準備起事,事洩,縣令李錫祺派兵鎮壓,捕張尚義等。餘眾千餘人在官道口起事,後被靈寶駐軍殺散。

清光緒五年(1879年)

五月 澠、陝、靈、閿諸縣地震,震中甘肅武都南,震級七點五。

清光緒六年(1880年) 陝州狼災,時常傷人,數年不止。澠池大池窪群蛙相聚,佔地數畝。 △嚴作霖任陝州知州,設立義學,對考場徇私舞弊者嚴加制裁,使學風大振。

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

澠池籍中醫張朝震著《揣摩有得集》和李印授著《本草類典》,在上海出版。

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 六月初一 閿鄉縣大雨,甘澗峪水暴漲,衝下山石堆積10裡,壓地數千畝。閿鄉縣令孫叔謙請上撥款銀12萬兩,以甘澗峪衝下的石塊作料,沿城北黃河築石堤12道、攔湖長堤1道,免縣城水衝之禍70年。

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 陝州知州黃王景增修《直隸陝州續志》10卷。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 十月初四陝州修鑿廣濟渠,引水入州衙花園。城東石板溝村丁壯鑿洞開土,坍塌壓死十數人。 是年 陝縣張汴鄉民陰玉路引舟兩下汴京,狀告陝州知州黃王景坑害鄉民,黃被革職查辦。鄉民集銀於張汴岳廟唱大戲6天慶賀。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 陝州夏秋旱,麥秋歉收,縣令鄧華林開常平倉、社倉,截留開封同道尹為陝西捐運賑米1000包,散給極貧農戶。 △瑞典牧師羅冠民到澠池設教堂傳教。 △陝州知州趙希曾重修《直隸陝州志》十五卷。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 二月 陝州至澠池縣趕修御路,備慈禧、光緒由西安迴鑾北京。三月,閿、靈、陝、澠4縣栽電杆架線,設立陝州、澠池電報局,以備後、帝迴鑾通訊之用。九月上旬,慈禧太后、光緒皇帝迴鑾至閿鄉縣,河南巡撫松壽及各司道官員恭迎。過閿鄉縣先後駐閿底鎮和閿鄉縣城。九日過陝州,先後駐石橋鎮、陝州城、張茅鎮、觀音堂周家民宅。十六日駐澠池縣石河行宮。陝、澠各處行宮修飾奢華,器皿新置,山珍海味豐裕,十分鋪張。陝民詩曰:無限蒼生膏與血,可憐只博片時歡。三月十六日 陝州降雹,大如雞蛋,積地厚尺餘。四月十三日,又降雹,麥絕收。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 春 閿鄉縣人民聚眾抗議官府徵糧壓秤壓級、依戶上交,迫使返依舊法辦理。秋,盧氏縣鄉民聚眾抗捐,翻掉收捐錢糧桌。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 革命志士在陝州聯絡發展江湖會,謀劃起義。轉年春,河北懷慶府張某帶兵進駐陝州,捕殺江湖會大小龍頭數人,起義停息。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 靈寶縣、閿鄉縣興辦新學,各成立小學1所。盧氏縣莘原書院改為高等小學堂。 △靈、閿2縣相繼成立郵寄代辦所,郵政起始。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 二月 閿鄉縣創立師範傳習所。 是年 陝縣召南書院改為陝州中學和高等小學堂。各縣廢除童子試。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 三月 靈寶縣成立閱報社,創立師範傳習所。 是年盧氏縣創辦郵政代辦所。 △各縣廢除城守營,設立巡警隊。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 五月 羅馬教皇派河南西部主教賈師誼總理河南府及陝州、汝州教務。原主教何安生調職。 冬 達賴喇嘛由西藏進京,途經閿鄉、靈寶縣。河南巡撫派員抵閿迎接。達賴設帳宿於閿鄉縣城東關帝廟,出售藏紅花。翌年九月回藏,宿閿鄉荊山書院。 是年 盧氏、閿鄉縣始徵鋪捐。翌年閿鄉始徵戲捐。 △報載陝州大刀會數百人截取運往新疆伊犁的軍裝、彈藥、快槍等200多車。 △盧氏縣商民聚集萬餘人圍厘金局,痛打局長葉某,抗議私加稅額。此後數年,聲氏無厘金稅。 △靈寶縣、闋鄉縣成立教育會。澠池縣學務局改為勸學局。翌年,盧氏縣、澠池縣、陝縣均設勸學所。

清宣統元年(1909年) 春 盧氏縣知縣丁炳文為其父慶壽,動用高等小學校桌椅,並令教師招待,學生掀翻宴席,搗毀戲臺,面數丁炳文惡行。師生呈文省府,丁被撤職。 秋 盧氏縣長李春和私委議長,把持議會。縣高等小學堂師生聯名上告,省府迴文撤李春和職,令議會重選。 八月 河南省諮議局複選,澠池縣賀賓鴻、陝州張坤、靈寶縣張象明、盧氏縣李恆春被選為議員。 是年架通陝州至開封電線,萬錦灘報汛電報開通。 △陝州徵鋪捐。

清宣統三年(1911年) 九月二十一日至十月二十二日 張鈁率秦隴豫復漢軍東征,在閿鄉縣、靈寶縣境與清兵交戰,之後佔領閿鄉縣城、虢略鎮。進攻靈寶縣城不克,退守潼關。十一月初十(12月29日),復漢軍第二次東征,十一日(12月30日)佔領閿鄉縣城。


你們的關注,是我向前的動力!

聲明:本文內容蒐集於網絡 ,圖文貴在分享 ,如有不當 ,請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