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河南的巡抚田文镜,身为封疆大吏,为何没能力罢免河南的学政?

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


提问者所说的是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的情节,田文镜在河南强势推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导致河南乡试时全体生员罢考。但是,田文镜这么一个强势的河南巡抚,却拿主官全省教育、科考的河南学政没有一点儿办法,只能以“参他”来威吓。身为封疆大吏、全省的“一把手”,田文镜难道不能拿下河南学政吗?是的,的确不能!



清朝的学政,全称是提督学政,又称学政、学台、学宪,每省一员,地位与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并列,同为一省主官。顾名思义,提督学政,其主要职权范围就是全省教育及科考事宜,虽然同为一省主官,却不能干预教育、科考以外的事务,实际权力含金量要远低于巡抚、布政使、按察使之类的地方大员。反之,提督学政的主管领域,巡抚、布政使、按察使也无权干预。清朝的巡抚与布政使、按察使虽然同为一省主官、名为同僚,但是巡抚有权节制布政使、按察使,实际上布政使和按察使已经逐渐沦为了巡抚的“属员”,远不及明朝布政使、按察使的权力。



提督学政与布政使、按察使却截然不同,虽然身处地方,提督学政却不属于地方大员。实际上,提督学政本身带有“钦差”的性质。虽然工作是在地方各省,提督学政却属于“京官”。通常提督学政是在各部院侍郎、京堂、翰詹科道及各部院郎中当中选拔两榜进士出身者充当。保留原有品级、职务,赴地方任职,每届三年。三年后回京,恢复原职。因此,提督学政虽然是与从二品的巡抚(加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使为正二品)、布政使和正三品的按察使并列的一省主官,但品级却是不确定的。例如由各部院郎中中拣拔的提督学政,其品级只是正五品;而由各部院侍郎当中拣拔的提督学政,其品级却是正二品。但是,二者在提督学政任上的职权是相同的,并没有高低之分。因此,不能单纯以品级来论提督学政的级别或者地位。



正因为这种不同,提督学政的乌纱帽并不握在巡抚手中,面对再强势的巡抚,也没什么可顾忌的。同时,由于“钦差”的性质,巡抚根本无权干预提督学政的工作,甚至连“节制”的权力都没有,提督学政只对中央、对皇帝负责。这就是电视剧《雍正王朝》里河南巡抚田文镜拿河南学政一点儿办法都没有的原因之一。田文镜与河南学政有矛盾,只能各自上书皇帝,让皇帝裁决,河南巡抚无权处置河南学政。



虽然主管领域狭窄、权力含金量并不算太高,提督学政在各省的地位却是颇高的。中国历代王朝都视科考为国家抡才的头等大事,提督学政作为各省在这个领域的主管者,地位自然是低不了的。而且,相对于乡试中举者——举人,学政还拥有“座师”的名分,将来这些举人出仕,或者高中进士后出仕,将来在官场混出名堂,“座师”是会跟着沾光的。因为主管一省教育、科考,清朝对提督学政人选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必须是两榜出身的进士才有资格充当一省学政,一榜出身的举人或者通其他途径入仕者是没有资格担任提督学政一职的。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的田文镜是监生出身(史实也的确如此),并非来自科举正途,而这种出身者往往会被科举正途出身的同僚所鄙视、排挤的,两榜进士出身的河南学政自然对田文镜这位监生出身的巡抚是看不上眼的。更何况,田文镜推行的新政本身就是损害这些科举出身的士绅们的利益,河南学政跟他不对付也就太正常不过了。



顺带说一句,提督学政一职虽然看起来就是“清水衙门”,众人却是趋之若鹜。为什么呢?一来,这是拉帮结派、培养私党的绝佳机会,正如前面所说的“座师”,无论是丰富自身羽翼还是为了将来考虑,都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二来,提督学政虽然品级可能比较低,但在地方上地位还是颇高的,而且担任提督学政者,未来升迁的空间也是比较大的。因此,很多品级尴尬的京官往往对此趋之如骛。三来,提督学政不受巡抚节制,身处地方又天高皇帝远,日子过得那是相当舒心的。四来,提督学政一职虽然号称“清水衙门”,但是手里握着学子们的仕途,只要黑下心来,银子自然也就大把大把地来了,这一点相信不用过多解释。因此,提督学政也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高危”的职务之一,因科场舞弊掉了脑袋的提督学政不在少数。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死于腰斩刑罚的人就是一位提督学政,他就是雍正年间的河南学政俞鸿图。大概其就是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的那位河南学政的原型吧……当然,艺术作品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俞鸿图并不能完全和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的河南学政划上等号。


农民工老杨歪说历史




首先,我们需要看一下清朝的官员等级制度。清朝的官员分为地方官和京官,其中,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和学政都属于高级地方官员。总督是清朝的最高地方官员,例如湖广总督、直隶总督等等。但是在山东、河南、山东三个省没有总督,最高长官只有巡抚。巡抚是一个省的最高长官,负责全省军政民财等各方面的工作,属于全省的一把手,拥有绝对的权力。布政使属于全省的二把手,主管经济和民政。至于按察使则主管全省的司法和治安工作,布政使和按察使属于巡抚的助手。虽然巡抚高高在上,但必须给布政使和按察使一点面子。在大堂上,巡抚坐在中间,两边坐在布政使和按察使。



至于学政,虽然也属于副省级官员,但实际权力并不大,只能管理全省的教育工作。从实际权力来说,在省级官员中,学政的地位最低。但学政有一个特殊的地方,每个省的学政都是朝廷直接委任的,和地方没有什么牵扯。虽然巡抚权力非常大,但和学政没有什么权力划分问题。布政使、按察使、提督等官员可能惧怕巡抚,但学政不怕。按照朝廷的规矩,巡抚没有权力罢免副省级官员。如果巡抚和几个助手爆发了矛盾,只能让朝廷来评理。河南巡抚田文镜是雍正皇帝的心腹,而且坚决执行皇帝的命令。



雍正皇帝上台以后,面对国库亏空的局面,雍正皇帝先后颁布了摊丁入亩、乡绅交税纳粮等政策。当时,河南巡抚田文镜和江苏巡抚李卫,积极推行这些政策。李卫在江苏的工作非常顺利,但田文镜遇到了麻烦。河南的乡绅对田文镜非常反感,河南的举人和秀才们,感觉田文镜是一个酷吏,田文镜的政策不符合河南的实际情况。在河南乡试之前,河南省的文人们决定联合罢考。在古代社会,文人的地位非常高。面对文人联合罢考,田文镜不能出动绿营兵镇压,田文镜想削除这些文人的功名。但巡抚没有这个权力,学政负责管理这些文人。巡抚田文镜准备找河南学政陆生楠帮忙,毕竟陆生楠是文人的领袖。



田文镜见到陆生楠,开门见山的说:“陆大人,那些学子你管不管?”陆生楠属于传统型的官员,对雍正皇帝的政策也很不理解。面对田文镜的要求,陆生楠拒绝了田文镜,田文镜勃然大怒,上书弹劾陆生楠。这场由学子罢考引发的事件越来越严重,最终成为了朝中两种不同观点的大辩论。其实,和陆生楠持相同意见的官员很多,例如湖北巡抚李绂,李绂属于清流们的领袖,非常看不上田文镜。李绂公开支持陆生楠,田文镜则有雍正皇帝撑腰。田文镜要求罢免陆生楠,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田文镜奈何不了学政。雍正皇帝自然是偏向于田文镜,最终,陆生楠等几个官员被斩首,李绂被革职还乡。



至于河南文人罢考的问题,田文镜无力解决。雍正皇帝的儿子宝亲王弘历,亲自前往河南劝说众多的文人们。在天下文人的眼里,宝亲王的地位很高,也是一个知书达理的亲王。在宝亲王弘历的努力下,河南文人逐步接受了朝廷的条件,田文镜也渡过了危机。对于宝亲王,后来的人都很熟悉,宝亲王弘历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田文镜在河南连学政都奈何不了,还需要借助皇帝的力量。李卫在江苏,则是把按察使和布政使都收拾的服服帖帖。由此可见,在为官的能力上,李卫明显高于田文镜。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日尧居


在清朝,官员的任免都要通过皇帝,最起码要通过吏部,不是谁想罢免就能罢免的,更何况是像学政这样的高官呢。

清朝的学政,全称为“提督学政”,是负责一省文教和科举考试的行政官员。但是,这个官职却没有固定品级。



为什么呢?

因为学政属于临时性官职或是差遣,由皇帝指定委派,从在任侍郎、京堂、翰林、科道、部属等官中简选而出,三年一任,品级完全跟随其原来的官职。任期一满,立刻回京,可见学政其实类似于钦差大臣。



但对于学政的选拔,也有一条强制性规定,那就是担任学政者,必须曾是两榜进士,否则你官做的再大,也当不了学政这一官职。

在清朝地方,学政的地位并不低,应大体介于总督、巡抚和布政使、按察使之间。在文教和科举事务上具有全权,遇事须上报皇帝,可与总督、巡抚会同上报。



所以,在《雍正王朝》中,河南巡抚田文镜因推行新政之事与河南学政陆生楠发生冲突,他只能以上折参奏为态度表达不满,却无法直接罢免陆生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