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玲銀幕處女作,整體不如老版但仍有亮點


在1952孫道臨版珠玉在前的情況下,1974版《渡江偵察記》便顯得不那麼引人注目。52版《渡江偵察記》的成功

不光是孫道臨等主演成功的角色塑造,還有導演湯曉丹細緻入微的細節描繪。同樣是湯曉丹導演(74版連同湯化達導演)、同樣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那麼這兩版在細節上有何異同?74版比之52版哪些方面有新亮點呢?下面就從細節主要角色塑造方面回顧一下。

74版《渡江偵察記》|張金玲銀幕處女作,整體不如老版但仍有亮點

先看看主要角色。

李連長

74版《渡江偵察記》|張金玲銀幕處女作,整體不如老版但仍有亮點

孫道臨銀幕上的轉型固然成功,王惠的塑造也不乏亮點。這裡要說的是,王惠優秀的身體素質、硬朗的氣質、濃烈而富有英氣的眉、堅毅的眼神使得李連長的形象有著典型的軍人特徵。

劉四姐

74版《渡江偵察記》|張金玲銀幕處女作,整體不如老版但仍有亮點

雖說是張金玲的第一個電影角色

,但其英氣十足、熱辣濃烈的氣質十分契合這個角色,端莊大氣的面龐也是飾演工農兵的不二人選。我們看到的劉四姐目光中既有著同仇敵愾的怒火又有著常人不具備的英勇與果敢。“憑杆跳船”一場戲兩版均有保留!

74版《渡江偵察記》|張金玲銀幕處女作,整體不如老版但仍有亮點

很多朋友認為張金玲經常是在本色出演,我認為這其中一方面是因為她的個人特質過於鮮明、角色類型也很相似,在日後的《許茂和他的女兒們》中張金玲就給出了非常立體豐滿的表演。

74版《渡江偵察記》|張金玲銀幕處女作,整體不如老版但仍有亮點

比之老版革命浪漫主義的含情脈脈、李連長與劉四姐再度相認時的溫存,74版更為淡化了甚至隱去了李連長和劉四姐之間的感情,情節相對較為簡化,刪除了“三月紅”的意象。(我認為較為可惜,

“三月紅”作為皖南特色,在老版中被寄予了多重象徵

74版《渡江偵察記》|張金玲銀幕處女作,整體不如老版但仍有亮點

老版的很多細節諸如吳老貴談及“渡江勝利”時、李連長回憶“八年前皖南事變”等情節頗有閒話家常的感覺。而且利用細節對話交代人物事件前因後果(例如

連長回憶自述中很自然地透露了年齡信息和重要事件)豐滿人物的性格,新版的細節相對就少些,更多是有較強目的性的臺詞。雖然說主幹需要著重刻畫,但是仍舊需要細節支撐,細節的多寡精彩程度決定了打動人心的程度

74版《渡江偵察記》|張金玲銀幕處女作,整體不如老版但仍有亮點

老版中的班長最終犧牲,小馬獨自抱木過江,觀眾可以感受到小馬的力竭

。新版中兩人一起過江,從視覺上、情感上的衝擊均不如老版來的更為強烈!

74版《渡江偵察記》|張金玲銀幕處女作,整體不如老版但仍有亮點

著名錶演大師陳述在兩版中均有演出,介於老版選角上更為有特點,“識破”一場戲的說服力更強。(中叔皇1米84的大個頭,魁梧的體型自然扎人堆裡都很“顯眼”)。

其他情節,諸如侯登科與其妾的私話,老版的顯得生動又辛辣,可以感受到大限將至時敵軍眷屬的慌亂與垂死掙扎,74版的則較為平淡。

任何東西都有個先入為主隨著時間、心境的變化,經典難以複製,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兩版《南征北戰》上。個人更喜歡52版的《渡江偵察記》。

歡迎各位朋友就兩版《渡江偵察記》談談自己的看法,說說自己喜歡的細節和演員表演!

下方附上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的1952版《渡江偵察記》圖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