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玲银幕处女作,整体不如老版但仍有亮点


在1952孙道临版珠玉在前的情况下,1974版《渡江侦察记》便显得不那么引人注目。52版《渡江侦察记》的成功

不光是孙道临等主演成功的角色塑造,还有导演汤晓丹细致入微的细节描绘。同样是汤晓丹导演(74版连同汤化达导演)、同样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那么这两版在细节上有何异同?74版比之52版哪些方面有新亮点呢?下面就从细节主要角色塑造方面回顾一下。

74版《渡江侦察记》|张金玲银幕处女作,整体不如老版但仍有亮点

先看看主要角色。

李连长

74版《渡江侦察记》|张金玲银幕处女作,整体不如老版但仍有亮点

孙道临银幕上的转型固然成功,王惠的塑造也不乏亮点。这里要说的是,王惠优秀的身体素质、硬朗的气质、浓烈而富有英气的眉、坚毅的眼神使得李连长的形象有着典型的军人特征。

刘四姐

74版《渡江侦察记》|张金玲银幕处女作,整体不如老版但仍有亮点

虽说是张金玲的第一个电影角色

,但其英气十足、热辣浓烈的气质十分契合这个角色,端庄大气的面庞也是饰演工农兵的不二人选。我们看到的刘四姐目光中既有着同仇敌忾的怒火又有着常人不具备的英勇与果敢。“凭杆跳船”一场戏两版均有保留!

74版《渡江侦察记》|张金玲银幕处女作,整体不如老版但仍有亮点

很多朋友认为张金玲经常是在本色出演,我认为这其中一方面是因为她的个人特质过于鲜明、角色类型也很相似,在日后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张金玲就给出了非常立体丰满的表演。

74版《渡江侦察记》|张金玲银幕处女作,整体不如老版但仍有亮点

比之老版革命浪漫主义的含情脉脉、李连长与刘四姐再度相认时的温存,74版更为淡化了甚至隐去了李连长和刘四姐之间的感情,情节相对较为简化,删除了“三月红”的意象。(我认为较为可惜,

“三月红”作为皖南特色,在老版中被寄予了多重象征

74版《渡江侦察记》|张金玲银幕处女作,整体不如老版但仍有亮点

老版的很多细节诸如吴老贵谈及“渡江胜利”时、李连长回忆“八年前皖南事变”等情节颇有闲话家常的感觉。而且利用细节对话交代人物事件前因后果(例如

连长回忆自述中很自然地透露了年龄信息和重要事件)丰满人物的性格,新版的细节相对就少些,更多是有较强目的性的台词。虽然说主干需要着重刻画,但是仍旧需要细节支撑,细节的多寡精彩程度决定了打动人心的程度

74版《渡江侦察记》|张金玲银幕处女作,整体不如老版但仍有亮点

老版中的班长最终牺牲,小马独自抱木过江,观众可以感受到小马的力竭

。新版中两人一起过江,从视觉上、情感上的冲击均不如老版来的更为强烈!

74版《渡江侦察记》|张金玲银幕处女作,整体不如老版但仍有亮点

著名表演大师陈述在两版中均有演出,介于老版选角上更为有特点,“识破”一场戏的说服力更强。(中叔皇1米84的大个头,魁梧的体型自然扎人堆里都很“显眼”)。

其他情节,诸如侯登科与其妾的私话,老版的显得生动又辛辣,可以感受到大限将至时敌军眷属的慌乱与垂死挣扎,74版的则较为平淡。

任何东西都有个先入为主随着时间、心境的变化,经典难以复制,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两版《南征北战》上。个人更喜欢52版的《渡江侦察记》。

欢迎各位朋友就两版《渡江侦察记》谈谈自己的看法,说说自己喜欢的细节和演员表演!

下方附上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1952版《渡江侦察记》图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