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智商和情商,思維模式才是決定孩子未來發展的分水嶺

記得小時候,爸媽為了鼓勵我,經常在我做對了一件事後,誇我:真聰明!我洋洋得意,很長一段時間都認自己是最聰明的小孩。後來有一天,大姨來家裡做客。我在臥室玩,大人們在客廳聊天。大姨說:“JJ(我的小名)很聰明的哦”。我爸說:“她不算聰明,智商很一般的”。我聽到後眼淚譁一下就流出來了,蒙著被,哭了好久。因為我想不明白,為什麼一直誇我聰明,但心裡想的卻是相反的。更嚴重的是,聰明,這個爸媽這麼看中的優點,我卻不具備。

後來我才知道,誇孩子聰明是很多父母都在使用的“教育手段”,通過表揚來增加孩子的自信心,鼓勵孩子做正確的事情。但具體表揚什麼又不知道,於是就拼命誇孩子“聰明”。

比起智商和情商,思維模式才是決定孩子未來發展的分水嶺

但聰明這個品質和天賦有關,一個人很難通過努力改變自己的天賦。當一個孩子認為聰明很重要,他就會拒絕努力,因為努力的樣子會讓他顯得笨笨的。他會想辦法去演一個聰明的人:可以很輕鬆地取得別人苦苦努力才能獲得的成績,如果某件事情沒做到,那一定是不想做。這樣的孩子很難健康、持久地成長。

他們會出現很多問題:

  • 比如曇花一現的高考狀元。考上名校成了他一生的巔峰時刻。此後就不再努力,也沒再取得任何成績。
  • 比如小時候被稱為神童的孩子,長大卻驟然隕落。
  • 還有一些孩子,心理承受力極差,都讀到研究生了,卻還會因為學業上的一些挫折,選擇結束生命。


比起智商和情商,思維模式才是決定孩子未來發展的分水嶺

《終身成長》

今天介紹的這本書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幫助你走出教養孩子的誤區,成為成長型父母,激發孩子的內在潛力,終身高效成長,擁抱真正的成功。

《終身成長》這本書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和成長型。這兩種思維模式決定了人們面對成功和失敗、成績與挑戰時的態度。決定了一個孩子是滿足現狀,在意別人的評價還是不斷探索成長,更在意自己是否有進步。這本書顛覆了傳統成功學的觀點,影響了整個美國校園的教育理念。

作者是卡羅爾•德韋克,現任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是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領域公認的傑出學者。

比爾•蓋茨說:“我愛這本書的一個原因是,它不僅提供了理論,還闡明瞭方法”。樊登也在這本書中找到了自己一直在尋找的答案。

01 兩種思維模式

卡羅爾•德韋克教授在教學時,一直有一個疑惑。她發現有的學生執著於向別人證明他們的能力,而有的學生對這些毫不在意,僅僅是熱衷於學習。後來她發現這種差異是因為學生們對能力的理解不同。一種認為能力是固定不變的,需要證明給別人看。另一種認為能力是可以通過學習培養、改變的。這個發現讓德韋克認識到了人有不同的思維模式。

認為自己的能力是一成不變的,在意自己是否被認為是聰明、有能力的,這樣的思維模式就是固定型思維模式。另一種思維模式,認為能力可以通過努力來提升,即便天賦有高低,每個人也都可以通過努力來改變和成長。這種思維模式就是成長型思維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固定型思維模式認為天賦和他人評價最重要,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努力和成長最重要。

德韋克教授曾做過一個實驗,給學生們做一些很有意思的智力測試題,他們都很喜歡,想把題目帶回家去做。但當題目越來越難時,學生呈現出了不同的反應。具有固定型思維的孩子對這些題目興趣驟降,他們想馬上遠離這些題目,其中一個孩子撒謊說:“沒關係,您可以留著,我家裡已經有了。”而那些具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沉浸在這些難題中,樂此不疲,表示這是他們最喜歡的。

02 成長型思維模式對孩子成長的意義

成長型思維模式重新定義了成功。對於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孩子來說,成功是沒有犯錯誤,快速並完美地完成一件事。而對於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孩子來說,成功是做了以前做不到的事情,解決了一直在專研的難題,看到了自己的進步。

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孩子熱愛挑戰,有抗挫能力。當他們遇到困境的時候,會把這種困難當作提高自己的機會,並會為之堅持不懈的努力。他們不會因為一件事情沒有做好而產生挫敗感和無力感。他們會在戰勝挑戰中獲得樂趣,會說:“這太難了,太有意思了”。

比起智商和情商,思維模式才是決定孩子未來發展的分水嶺

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永遠不會停止努力。

我們太喜歡聽那些天賦異稟、天才創造奇蹟的故事,導致我們忽略了一些真相。但真相是莫扎特經過了10年的努力才創作了自己的原創作品。達爾文撰寫的《物種起源》耗費了他半生的經歷。愛迪生髮明燈泡,並非因為他是天才,而是因為他出類拔萃的思維和努力。他們之所以能創造出偉大的作品,不是因為他們是“天才”,而是他們具有成長型思維,他們從未停止努力。

03 如何幫助孩子養成成長型思維模式

首先,要表揚孩子的努力和成績。兒童教育領域的教育者海姆•吉諾研究認為:“表揚孩子時,不應該表揚他們的個性特徵,而應該表揚他們的努力和成就”。因為天賦和個性特質是難以改變的,而努力和正確的做事方式是每個孩子都可以學習的。如果經常這樣誇孩子:“你真聰明”,“你真是天生的運動員”,“寶貝,你就是下一個畢加索”,在表揚的當時,孩子會很開心,但當遇到困難時,他會選擇用退縮來避免挑戰帶來的失敗。所以我們要表揚孩子的努力過程,比如可以這樣說:“這個手工作品很複雜,我看到你反覆嘗試,最終把它漂亮地完成了!”“這學期你上課專注,學習刻苦,真高興你通過努力取得了好成績”。

其次,不要評判孩子。人們在解讀事物時,總喜歡貼標籤,好把未知事物歸類到自己熟悉的分類中。比如,小嬰兒因為想馬上吃到奶而哇哇大哭,就可能被父母說成是壞脾氣小孩,但哭鬧只是嬰兒表達需求的天然方式。當孩子在成長中出現一些問題,不要貼標籤、下結論,而是坐下來,和孩子一起深入探討問題出現的原因,尋求解決辦法。

最後,你要成長為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父母。父母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行動都在向孩子傳遞信號——“如何看待自己”。孩子能敏銳地捕捉到:你是正在對他評判還是在關注他的成長。有些父母瞭解到成長型思維模式對孩子成長的好處後,被把自己偽裝成“成長型”父母。他對自己孩子誇獎、鼓勵、聊天時會非常注意,表現出關注孩子的努力過程,但評判別人家的孩子會毫不客氣,會說“他就是個笨蛋”,“那個女孩嗓子不行,永遠學不會唱歌的”。在面對孩子錯誤和失敗時也會十分焦慮、難過。這些“偽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父母在不知不覺中向孩子傳遞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信息。所以父首先要自我成長,學會用“成長型”眼光看待他人、看待自己,不斷學習,不斷挑戰自我。

比起智商和情商,思維模式才是決定孩子未來發展的分水嶺

把孩子送到昂貴的私立學校,給他豐富物質生活,都不如幫助孩子建立終身受益的思維模式,具有這種思維模式的孩子小時候可能看不出來什麼,但越長大就會越有優勢,因為他的成長的穩步上升的、每天都在迭代進步,這樣的孩子會厚積薄發,潛力是無限的。

成長性思維模式,這才是你能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