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文鴦是三國第一猛將?他到底有多厲害?

用戶6370265476046


拜羅貫中的生花妙筆所賜,三國名將趙雲的形象深入人心,尤其是長坂坡七進七出曹操陣營的橋段,更是為世人所津津樂道。其實在正史當中並沒有這段記載,而真正能在敵陣中七進七出,還能保持毫髮無損的猛將,是神勇遠勝趙雲的文鴦。


文鴦本名文俶,小名阿鴦。文鴦出身將門,祖父文稷是曹操手下的勇將,父親文欽官至揚州刺史,與鎮東將軍毌丘儉共鎮淮南,並且關係要好。魏帝曹芳在位時,意圖罷免權臣司馬師未果,結果被後者廢黜,文欽、毌丘儉聞訊後,便在淮南舉兵討逆,時在正元二年(256年)。



在舉兵之前,毌丘儉曾派人聯絡兗州刺史鄧艾,希望他加入討逆行列中,但遭到後者的拒絕。不僅如此,鄧艾還派人向司馬師告密,並親率萬餘人趕赴樂嘉城,以等待大軍的到來。毌丘儉得到消息後,命文欽、文鴦父子率軍突襲鄧艾,但讓文氏父子沒想到的是,司馬師此時已率大軍趕到樂嘉。


文欽自知難以抵擋司馬師的大軍,便準備撤軍回壽春。但此時年僅18歲的文鴦卻提出建議,希望和父親分兵兩路,趁夜夾擊司馬師的大軍,唯此才能挫敗敵軍的銳氣,使得本方軍隊從容地撤退。文欽思慮再三,覺得兒子說的很有道理,便答應照此施行。


文鴦領命後,率數十名壯士趕至敵軍陣營前,一邊擊鼓喧鬧,一邊大喊著司馬師的名字,向對方提出挑戰。司馬師全軍士兵雖然不知道文鴦的底細,但見他威風凜凜、殺氣騰騰,宛若神將下凡,竟然沒有敢應招。然而文鴦叫陣整整一晚上,卻沒見到父親趕來會合,便只好撤出戰場。



司馬師聞訊後,派司馬班率八千驍騎追擊文氏父子。面對著洶洶而至的敵軍,文鴦非但沒有恐懼,反而單槍匹馬衝入敵軍陣中,轉眼間便殺傷百餘人。文鴦殺得興起,在敵營中七進七出,直到追騎不敢逼近才罷手(“師使左長史司馬班率驍將八千翼而追之,鴦以匹馬入數千騎中,輒殺傷百餘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騎莫敢逼。”見《資治通鑑·卷七十六》)。


羅貫中為美化趙雲,曾在《三國演義》中為他編造了“長坂坡七進七出”的橋段,然而就精彩程度而言,遠不及文鴦的表現。更何況,趙雲之所以能在敵陣中“七進七出”,關鍵在於曹操愛才,下令士兵不得殺害他,而文鴦則完全不可能受到敵軍的“優待”。就此來看,文鴦的武勇其實要遠勝趙雲。



文鴦雖然武勇蓋世,但卻無力挽救討逆軍的敗局。不久,壽春被司馬師大軍攻陷,毌丘儉在逃亡途中被殺,文欽父子則逃往東吳。1年後,鎮東大將軍諸葛誕(諸葛亮族弟)在淮南舉兵討伐司馬昭(此時司馬師已死,司馬昭執政),並引東吳為援,文欽父子由是奉命進入壽春,再次參加討逆活動。


然而諸葛誕與文欽矛盾很深,在危急時刻竟把後者殺死。文鴦當時在小城中駐守,在聽聞父親遇害後,便打算和弟弟文虎一起攻打壽春,結果遭到部將們的阻攔,無奈之下只好向司馬昭投降。文鴦兄弟投降後,不僅受到司馬昭的厚待,還奉命加入攻打壽春的戰事中。不久,壽春城淪陷,諸葛誕兵敗被殺,三族隨即被夷滅。



等到晉朝建立後,文鴦繼續侍奉司馬家,先後擔任平虜護軍、都督涼秦雍州三州軍事的職務,並因大破並斬殺鮮卑悍酋禿髮樹機能、收降二十萬胡人而揚名於天下。太康年間(280年-289年),文鴦被任命為東夷校尉,因在向晉武帝辭行被嫌棄面相不善,竟然被罷職歸家。


文鴦無官一身輕,在家中過上閒適的生活,但讓他沒想到的是,僅僅過了數年時間,便遭遇滅族之患。原來武帝駕崩、惠帝登基後,太傅楊駿執掌朝政,但由於獨斷專行,逐漸激起朝野內外的憤恨。在這種情況下,皇后賈南風便勾結淮南王司馬瑋,命他舉兵擊殺楊駿將其黨羽,並誅滅楊駿三族,時在元康元年(291年)。



當時,諸葛誕的外孫、東安王司馬繇因為痛恨文鴦兄弟,認為是他們的背叛才導致外祖父被滅族,所以一直想找機會報仇。如今見賈后在大肆捕殺楊駿黨羽,司馬繇便誣告文鴦兄弟與楊駿意圖謀反。賈后不明就裡,果然命人誅殺文鴦、文虎,並誅滅其三族。一代蓋世猛將最終落得如此悽慘下場,實在是令人唏噓。


俶後為將軍,破涼州虜,名聞天下。太康中為東夷校尉、假節。當之職,入辭武帝,帝見而惡之,託以他事免俶官。東安公繇,諸葛誕外孫,欲殺俶,因誅楊駿,誣俶謀逆,遂夷三族。見《晉諸公贊》。


史料來源:《三國志》、《晉書》、《資治通鑑》、《晉諸公贊》


文史磚家


文鴦一生活了54歲,前27年生活在三國時代,後27年生活在晉朝,並不算嚴格意義的三國時代人。

而衡量一個武將是否歷害,得要看他有哪些戰功?而文鴦一生的記載中,只有2件戰功:



一、樂嘉城大戰司馬師

公元256年,因司馬師廢魏帝曹芳,而引起文欽與毋丘儉在淮南起兵反叛司馬師,文欽與毋丘儉想拉鄧艾一起,但鄧艾斬殺來使,並密告司馬師,提前率軍搶佔有利城池,司馬師也親率大軍平叛,來到樂嘉城。

當時年公18歲的文欽之子文鴦勸父親乘司馬師立足未穩,派兵襲擊司馬師,文鴦當天晚上就領兵騷擾司馬師,擊鼓喧鬧,大叫司馬師的名字,等到天亮也沒等到父親文欽的援軍,天亮後,文鴦撤退,司馬師派出大軍追趕,文鴦殺了個回馬槍,率領數十騎殺向魏軍,所向披靡,然後才引兵離去。



然後司馬師又派出左長史司馬班率領8000騎兵追趕,文鴦單槍匹馬衝入數千騎兵中,轉眼間便殺傷一百多人,殺進殺出六七次,文鴦異常勇猛,追兵不敢再逼近 ,然後文鴦就全身而退。

二、大破鮮卑首領禿髮樹機能

公元270年,鮮卑首領禿髮樹機能在河西舉兵反晉,先後擊殺晉將胡烈、蘇愉、牽弘、楊欣等封疆大吏,晉軍既不能擋。公元277年,文鴦受命平鮮卑之亂,都督涼、秦、雍州三州軍力大破禿髮樹機能,鮮卑部落有二十萬人歸降,一時名聞天下。

這兩件戰功足以彰顯文鴦之勇猛,但是這兩件戰功也有一些疑問。



1、文鴦大戰司馬師的追兵,確實勇猛,但是與文鴦對戰的都是一些普通的騎兵,連一個叫得上名字的將領也沒有,至於司馬班,史書中的記載也唯有這一次,其它再無記載。

2、文鴦討伐鮮卑首領禿髮樹機能,只是擊敗,並沒有完全打敗,此戰後,禿髮樹機能仍有能力入侵晉朝,而且禿髮樹機能是被馬隆在2年之後斬殺的,這並不是文鴦的戰功。

而且衡量一個武將是否勇猛,還要看他的對手是誰?如些看來:文鴦算不上三國第一猛將,排名前五都算不上。



像文鴦這樣七進七出殺入敵軍的,還有三國時期的張遼,帶領800勇士大破孫權10萬大軍,而且還斬殺江東名將陳武,擊傷宋謙、徐盛,還斬殺了2員大將,幾進幾齣,張遼幾乎打到了孫權的中軍大帳,差一點就抓住了孫權,要知道孫權可是主帥,張遼此戰打得孫權落下一生的陰影,光此一戰,文鴦就不如張遼勇猛。

三國第一猛將是關羽。萬軍之中斬殺敵方主帥,關羽是整個三國時期唯一一個做到的,關羽斬顏良,勇冠三軍,關羽敗曹仁、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在三國時期,也是一個唯一做到威震華夏的武將,而且關羽是萬人敵,三國之中,只有關羽和張飛有些稱號,而這些都是靠戰功得來的。



三國時期的以武將勇猛來排名,如下:

第1名、關羽

第2名、孫堅

第3名:張遼

第4名:張飛

第5名:典韋

第6名:文鴦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得益於《三國演義》的巨大影響力,三國時期的人物在後世擁有無與倫比的知名度。像諸葛亮曹操關羽這樣的大名人就不用多說了,就連“上將潘鳳”這樣的醬油都“名聲在外”。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諸葛孔明之死是三國時代的一個重要節點。在孔明死之前的人物和事件,那是如數家珍,孔明死之後的人物和事件,那就不甚瞭解。


如果我們以孔明之死為節點,分為前三國時代和後三國時代。那麼前三國時代可謂是將星如雲,張飛關羽,呂布馬超,張遼許褚,孫策太史慈,那可都是大名鼎鼎人物。但是對於後三國時代的猛將,很多人就說不出幾個。

其實,在後三國時代,也存在著不遜色前期的風流人物。比如說文鴦,那也是風流絕對,還有認為文鴦足以和前三國時代第一流武將爭雄,甚至還有人認為文鴦才是三國時代的第一猛將。

如果按照正史的記載,文鴦的個人戰績確實是無與倫比。如果說趙子龍在長坂坡的七進七出力斬曹營50員戰將屬於小說虛構的情節,那麼文鴦則是真正做到憑藉著一己之力獨戰8000餘人,殺了個七進七出,從容而退。

按照《資治通鑑》的記載,文鴦年少時跟隨自己的父親反對司馬師,結果司馬師親自引兵來平叛。結果文鴦夜襲司馬師大營,把司馬師的眼珠子都嚇得掉出來了。在文鴦撤退時,司馬師派8000騎兵追擊,結果文鴦為了掩護隊伍撤退,以單槍匹馬迎敵,殺傷數百人之後,從容而退。

師使左長史司馬班率驍將八千翼而追之,鴦以匹馬入數千騎中,輒殺傷百餘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騎莫敢逼。——《資治通鑑》

文鴦的這個戰績,在整個三國時期都是獨一份的。在正史記載中,三國時期的猛將以1敵8000的戰績,除了文鴦之外的再無第二人。唯一能夠與之相比的應該就只有關羽那個在萬軍叢中刺顏良了。

《資治通鑑》的內容也許有點水分,但應該還是有幾分可信度的。想來,文鴦之勇,倒也是確有其事。而且,文鴦的這個戰績,是在其18歲時候做到的,真可謂英雄出少年。

除了勇猛之外,文鴦也是頗具領兵之才。三家歸晉之後,文鴦在晉朝為將。恰逢突發鮮卑在其首領禿髮樹機能的率領下叛亂,一連擊殺了晉朝的多名封疆大吏,此時的文鴦臨危受命,大敗禿髮鮮卑,使20多萬胡人歸降,名動天下。

可見,文鴦不僅個人武力值超群,領兵作戰也是一把好手,確實是有實力去競爭一下三國第一猛將。只是可惜,文鴦生的太晚了,無緣與關羽這些名將同臺競技。

但是,文鴦的下場卻不怎麼好,司馬炎死後,晉惠帝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亂政,文鴦被賈南風夷三族,可謂悲慘。


小鎮月明


一提到三國第猛將,我們都會下意識地想到“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這樣的排位。不過,這樣的名將排位都在三國的早期,沒有囊括整個三國時期。其實三國末期還有一位猛將,如果把他和前期的那些大神比較,也絲毫不弱。有人甚至認為,他可以評為三國第一猛將。這個人就是文鴦。

(文鴦)

文鴦本名俶,其事蹟在《三國志》《資治通鑑》等史書中都有記載,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同樣有對於文鴦的描述。我們今天就從兩個角度來談談文鴦。

首先說《三國演義》中的文鴦。

文鴦登場是在三國末期,他是魏國揚州刺史、前將軍文欽的兒子。當時文欽對司馬師廢掉魏帝曹芳的舉動感到不滿,因此與時任鎮東大將軍的毌丘儉等人在壽春起兵,共同討伐司馬師。

司馬師暗中率軍來到了樂嘉城,鄧艾率領大軍前往迎接司馬師。

文欽見兩路大軍前來,非常慌張,不知道如何是好。此時文鴦年僅18歲,他告訴父親,若趁著敵人未站穩腳跟,發起突襲,定可大破司馬師。

當晚,文鴦與父親文欽兵分兩路,趁夜圍攻司馬師。

(司馬師)

當時司馬師眼睛上長了個肉瘤,剛處理完,傷口還在流血,就聽到外邊兵馬大亂,喊殺震天。隨即有人來稟告,說大營遭一隊人馬突破,為首一將勇不可擋,左砍右殺,如入無人之境。

司馬師聽聞後急火攻心,眼珠直接從肉瘤的創口上掉了出來。而文鴦在營中衝殺了幾番,卻始終沒有見到父親文欽,無奈之下之下只得暫時撤退,魏國士兵竟然不敢上前抵擋。

不久後,鄧艾率領數百名將領殺到,文鴦勃然大怒,大喝道:“鼠輩何不惜命也!”隨後他提鞭上馬,衝入魏將群眾,接連打死數十人,魏將多方圍堵,卻都被文鴦一人殺退。

這就是著名的“文鴦踏營”的故事,羅貫中將文鴦塑造成了一個長坂坡七進七出的趙雲和百騎劫魏營的甘寧結合而成的形象。也就是說,在羅貫中的眼中,文鴦甚至是比趙雲和甘寧還要勇猛的人物。

(鄧艾)

在《三國志》《資治通鑑》等史書中,文鴦又是怎樣的呢?

《資治通鑑》中對於“文鴦踏營”一段的描述,更加誇張。

故事的前半段不變,在文鴦尋找父親無果,撤退之後的故事發生了變化,並不是鄧艾率領數百魏將趕來,而是司馬班率領8000驍騎追擊文鴦,文鴦單槍匹馬殺入數千人的人群中,先後衝殺了六、七次,每次都能擊殺百餘人,最後揚長而去。

當然,司馬光畢竟是八百多年以後的宋朝人,他寫《資治通鑑》,也是從大量的史籍中尋找素材,甚至受民間傳說的影響。因此這一段記載的準確度,可能有待考證。畢竟單槍匹馬擊殺數百人,並且還全身而退,要完成這樣的操作,恐怕只有“神”才做得到。

《三國志》中對於這一段的記載,就比較容易讓人信服。“於是分為二隊,夜夾攻軍。俶(即文鴦)率壯士先至,大呼大將軍,軍中震擾。欽後期不應。會明,俶退,欽亦引還。”

(文鴦踏營)

這一段中就只記載了文鴦夜襲敵營,併成功撤退的事蹟,並沒有談到擊殺百人,或者類似於七進七出這樣的橋段。換個角度來說,如果文鴦真的做到了獨自擊殺數百人的壯舉,那他在《三國志》中,肯定會有一番重點描寫,單列個傳也是有可能的。

那麼,文鴦是吹出來的嗎?答案也不盡然。

史料記載,西晉時期,禿髮鮮卑首領禿髮樹機能在河西舉兵反晉,擊殺了多名封疆大吏,讓整個朝野陷入恐懼。文鴦臨危受命前往征討,僅以三個州的兵力,就大敗禿髮樹機能,讓二十多萬人歸降。

僅憑這一點,他就絕對有資格躋身三國一流名將之列。

但由於他主要生活在三國末期和晉初,實在沒辦法拿他和三國早期的名將進行比較,因此,他究竟在三國名將中該怎麼排位,實在也不好說。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三國志》《三國演義》)


張生全精彩歷史


誰說三國時期第一猛將是文鴦?

文鴦,只是三國後期數一數二的猛將,但拿到整個三國時期來講,他還當不得第一。

首先文鴦的戰績:嘉平六年(255年),大將軍司馬師廢魏帝曹芳。時任鎮東大將軍的毌丘儉和揚州刺史文欽等被司馬師的不臣舉動激怒,決定起兵勤王。隨後第二年,文欽等起兵討伐司馬師;誰知鄧艾暗中接應司馬師,司馬師暗中率軍自汝陽開來到樂嘉,讓文欽措手不及。當時文鴦才十八歲,申請出戰偷襲匆匆而來,立足未穩的司馬師。文欽應允趁夜和文鴦兵分兩路夾擊司馬師。


當晚,文鴦銘鼓喧鬧,令司馬師軍震動,但一晚並未得到文欽的會和,見魏軍強大隻能撤退。司馬師認為文鴦未得到回應士氣受挫,便趁機追擊,而後文鴦想挫一挫司馬師銳氣,便率領數十騎入敵軍數千陣容殺了六、七個進出無人能擋;而後又與前來追擊,當時數一數二的武將鄧艾拼殺了五、六十回合不分勝敗,從容離去。

從此文鴦一戰成名,有人拿他和張飛相提並論,也有拿他和趙雲比個高低。但不論是張飛和趙雲,武力都比不過呂布! 從三英戰呂布這點就可以看出,呂布單人迎戰關羽、張飛、劉備,數十回合不落下風,三英也才堪堪打成個平手,足以見得呂布的恐怖之處,而文鴦如果同時對戰關羽張飛,都不一定打得過,何況還有一個劉備!而三國時期除了呂布,無人能單獨對戰關羽張飛還能取勝。



所以文鴦只是在三國後期武力能稱雄,如果放在整個三國,他還有不小的差距。文鴦當的上猛將,但三國第一他還沒達到那個地步。


用戶53246237827


方圓論壇觀點!

歷史上三國時期呂布以勇武聞名天下,號稱“飛將”當時有人稱“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由此可見呂布之勇猛。就算是小說演義呂布的勇猛也是毫不遜色。



但在三國末期曹魏陣營又出了一個絕世武將,武力值甚至不在呂布這個“飛將”之下。這個人就是文俶,小名叫阿鴦。所以世人也多稱他為文鴦。在小說《三國演義》裡有一段描述文鴦單騎退雄兵,來形容文鴦的勇武。但在歷史上文鴦之勇更甚小說。


文鴦是三國時期魏國前將軍文欽的兒子。後來文家得罪了司馬家族被派到揚州鎮守防備東吳。後來司馬師廢了魏帝曹芳,文欽憤而起兵討伐司馬師。再次期間文鴦大展神威,曾單人單騎殺入數千騎兵陣中,來回衝擊了六七次,擊殺百餘人,策馬而去,這一段和趙雲的七進七出有這異曲同工之妙,但是文鴦的這段記載是歷史真實發生過的事情,絕非杜撰。之後無處可去文欽帶著兒子文鴦等人投奔吳國。之後吳國大將軍諸葛誕起兵討伐司馬昭,文欽和文鴦父子也在其列,但因為矛盾文欽被諸葛誕殺死。文鴦無處可去又重新投奔回司馬昭。


本來文鴦是死路一條的。本來文鴦和他父親就是背叛了魏國,現在回來只有死路一條。但是司馬昭考慮到和吳國大戰在即,若果殺掉了文鴦那麼吳國可能就沒人敢投降了,肯定會拼死一博的。所以司馬昭赦免了文鴦的死罪,還封他做了將軍。並且告訴對面的吳國。連文鴦我們都不殺,你們還不投降等什麼。果然吳國軍心動搖。

鹹熙二年西晉取代了曹魏。而這個時候鮮卑背叛了晉朝。並且殺了好多晉朝的邊疆官員。晉武帝司馬炎派遣文鴦平叛,文鴦帥軍大破鮮卑,使得鮮卑再次臣服於晉朝,俘虜草原胡族二十多萬人。從此文鴦名震天下。由以上可見,文鴦甚至在能力上遠超呂布。呂布個人武力無敵不假,但是統軍作戰能力就一般般了。而文鴦個人武力能在數千騎兵中殺十幾個來回。統兵作戰還可以降服鮮卑。可見綜合能力之強。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方圓論壇


若提及《三國演義》中誰堪為英雄,相信有許多三國迷們會提及長沙趙子龍也,其可謂常勝將軍,一生未嘗敗績。


《三國演義》趙雲高光時刻,當屬單騎救主的故事了,這也是被人津津樂道,常以此炫耀趙雲厲害之處。長坂坡之戰,劉備棄家眷而逃,趙雲護衛劉備家眷,結果由於戰亂,趙子龍與保護的糜夫人、甘夫人等劉備家眷失散,趙雲自責本有心與敵軍一決雌雄,奈何顧慮甘夫人,阿斗之安危,於是上演趙子龍單騎七進七出於曹操百萬大軍之中,先後救得簡雍、糜竺、甘夫人、阿斗等人,斬敵將夏侯恩等五十餘名,可謂英雄無敵。單騎之猛也。

三國演義影視戰爭場面(圖)

無獨有偶,《三國演義》之中還有一人能與趙雲相匹配之單騎英勇,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此人是誰?且聽悔昔道來: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文鴦。


文鴦雖然在《三國演義》之中並沒有趙子龍那麼的出名,那麼的被世人所傳唱,但他的一事蹟絕對可與趙子龍單騎救主相提並論。那麼此事是何事呢?且聽悔昔道來,便是文鴦單騎退雄兵之事。

趙雲影視形象(圖)


當時,文鴦與其父舉兵討伐司馬師,其父子各點二千五百兵馬分方向城南、城北偷襲司馬師軍,然而等這文鴦帶著二千五百兵馬殺進司馬師軍營之中時,其父文欽帶著的二千五百兵馬卻因為山路崎嶇,迷了路,遲遲沒有殺進司馬師的軍營之中。再說這文鴦衝進敵營,勇猛無敵,司馬師軍將擋都擋不住他。嚇得這司馬師的眼珠子迸了出來,鮮血直流(因為眼睛長了肉瘤瘡,剛動了手術)。文鴦在敵營中猶如下山猛獸,所向披靡,敵軍將領都不敢上前抵擋他,擋者皆被文鴦挑殺而死。文鴦一騎在敵營中橫衝直撞,猶如橫闖於無人之境。這文鴦一直盼望著其父親前來,可裡應外合,奈何其父親兵馬卻遲遲未來,所以這文鴦在敵營中殺進殺出,多次殺到敵營的中軍之中。後來,敵營援兵又到,乃鄧艾,文鴦與其大戰五十餘回合,不分勝負!

文鴦三國遊戲畫像形象(圖)

由於敵眾我寡,文鴦所帶的兵馬皆被射殺,文鴦單騎,一人一馬衝殺開魏兵的圍追堵截,面對背後追來的百餘名魏將,文鴦好不懼怕,他反而不逃,卻勒馬回頭殺將回去,去那百餘名魏將纏鬥起來,以單騎殺得百餘名魏將節節敗退。魏營百餘名將軍多次追趕上文鴦,皆被文鴦單騎回頭,以一抵百來戰,殺得他們各個心驚膽寒。文鴦如此重複殺回追擊由百餘名魏將領頭的追兵陣營之中,將四五波的追兵打得落花流水,打死眾多之人。文鴦單騎退雄兵也成為傳奇與佳話!


文鴦的如此壯舉堪比趙雲當年長坂坡一役,勇猛較於趙雲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相對於趙雲戰長坂坡的情況,文鴦的壯舉更加的瘋狂!文鴦之英勇,悔昔認為勝過於呂布!


悔昔言道正是:世人只道趙子龍,當年長坂獨拒曹;且忘文鴦英勇高,單騎獨闖爭鋒豪!(文:潘悔昔)


悔昔道來


時無英雄,隨使豎子成名。

三國演義成書三四百年,傳播之廣,影響之深,是無法想象的。到了今天,在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已發掘不出太多有深意的話題,於是強大的網友們,從小說的每個字裡行間,居然扣出瞭如曲阿小將,文鴦這樣也就幾十,幾百字的路人甲,宋兵乙等,奉為上將,要把他們捧上神壇,也著實讓人爭無可爭,辯無可辨,無語啊!

小說中前半部,諸侯並起,逐鹿中原,波瀾壯闊,波譎雲詭。人才方面也可稱之為謀士如雲,猛將如雨。就算最早敗亡的袁術,也有個能與關羽戰個二三十合的大將紀靈。而到後半部,三國都人才凋敝,讓在上半部四處打醬油的張郃成了網紅,而張郃死後,幾乎沒了勇冠三軍的猛將。於是有了“蜀中無大將、廖化充先鋒”之說。可見在羅貫中心目中,前後部英雄的能力差距是巨大的,如王雙、文鴦之類,也不過如此。

有人說,文鴦也在魏軍中殺個幾進幾齣,如趙雲長板坡一般。先不說趙雲初出茅廬時戰平文丑,中年槍挑高覽,到老年仍獨殺號稱魏之猛將的韓德父子。這戰績豈是文鴦殺了幾百個魏軍小兵可比的。

如果以古時對武將的評判標準,衝鋒陷陣的百人敵,是匹夫之勇,猛如項羽,也落得自刎烏江。而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極強統兵能力的,才稱之為“萬人敵”,為世之名將。





淨月暖陽



三國中提到“猛”字,大家都會想起張飛、典韋、許褚等人,然而在三國時代的後半段,最猛的應該是文鴦。

文俶(wén chù)(238年?-291年),字次騫(cì qiān),小名阿鴦,世稱文鴦。譙郡人(治今安徽亳州)。魏末晉初名將。前將軍揚州刺史文欽之子。文鴛為何“猛”冠天下?且看:

場景一:

司馬師率大軍前來征討, 文鴦率領幾十騎,衝進司馬軍軍陣,左右衝殺,如入無人之境,後來司馬師又有八千精兵增援,文鴦不怕,更抖擻了精神,轉頭殺向這八千人,進出六七次,一時間,刀光劍影,血肉橫飛,最後在幹掉百餘人後,文鴦安全撤出。此戰文鴛揚名天下!

場景二:

鮮卑族想要謀反,率領軍隊來攻打晉朝,胡人天生驍勇善戰。他們接連攻下的幾座城池。士氣非常高,司馬昭派文鴛出戰,文鴛一出馬胡人馬上節節敗退,他一舉擊胡人主力讓他們潰不成軍,最終紛紛向文鴛投降。此戰收服降並二十餘萬!


智帝輝煌


文鴛是生不逢時,在那個英雄調零的年代。三國前期的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隨便一個他都打不過,可以從他與姜維趙雲三代人對比,六出祁山時趙雲已年近七旬,跟姜維打個平手!而姜維的武力值跟當時的魏延差不多!姜維在趙雲死後就是三第一人,到姜維死後,更加一代不如一代了!而文鴛剛好是生在這一個沒有英雄的年代,只是他比較突出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