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康熙到民国,得而复失的外蒙古156万平方公里

世界上第二大内陆国蒙古,被誉为“骑在马背上的国家”,它北接俄罗斯,其余三面与中国为邻。这片156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地域,曾经是中国的一部分,称外蒙古。


从康熙到民国,得而复失的外蒙古156万平方公里


清总理学务大臣审定《皇朝直省图》的蒙古图

清朝统治者满人曾与蒙古部落互结姻亲,共同逐鹿中原。在满清建国后,这些蒙古人隶属于蒙古八旗之下,成为清朝统治者的一部分。清朝以盟旗制管理,设札萨克(执政官),这一部分后演化为内蒙古。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属漠西蒙古的准噶尔噶尔丹出兵占领漠北蒙古喀尔喀,喀尔喀各部贵族开会讨论出路。他们请外蒙古藏传佛教最大活佛哲布尊丹巴做决断。他说:“俄罗斯素不奉佛,俗尚不同我辈,异言异服,殊非久安之计,莫若全部内徙投诚大皇帝,可邀万年之福。”外蒙古从此归附中国。

喀尔喀部非常看重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以此决定投向中俄哪方。清朝统治者亦明白“蒙古唯信喇嘛,一切不顾”,对历世哲布尊丹巴优礼有加,一切以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礼遇待之。清廷大力扶持黄教,在蒙古各地建立寺庙,免除僧众的赋税、徭役和兵役,对于地位较高的喇嘛还赐给牧地和赏赉。同时,清廷准许蒙人一切习俗保持不变,引发内地民愤的“剃发令”也不在蒙古推行。


从康熙到民国,得而复失的外蒙古156万平方公里


清末的库伦喇嘛

就在外蒙归附中国时,中国已经开始面临沙皇俄国这个北方强邻的入侵,中俄之间发生多次外交和军事上的冲突。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军打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纲领,蒙古王公贵族闻之心有余悸,“弱小民族自治自决”思想也传进来,更加剧了他们的离心倾向。

1911年11月,在沙俄长期策动下,外蒙活佛八世哲布尊丹巴宣布独立,建立大蒙古国。外蒙独立拉开序幕。


从康熙到民国,得而复失的外蒙古156万平方公里


八世哲布尊丹巴称帝后所用旗帜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在全国上下强烈要求下,总统袁世凯出兵外蒙,瓦解了当地分裂势力。但沙俄阻止中国彻底收复外蒙,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中俄声明》,规定外蒙实行自治,中国只有宗主权。

不过情况很快逆转。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新上台的政府宣布废除沙俄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之前,外蒙古当局的自治一直依赖沙俄援助,俄国人突然放手不管,外蒙即致电北京,表示不要“自治”,要求恢复前清旧制。

当时的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即下令取消外蒙古自治,废除1913年的《中俄声明》和1915年的《中俄蒙协约》,收回外蒙古。1919年11月,“中华民国西北筹边使公署”在库伦(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成立,北洋军将领徐树铮率兵驻防。中国国民党领导人孙中山发电报庆贺:“徐(树铮)收回蒙古,功实过于傅介子、陈汤,公论自不可没!”


从康熙到民国,得而复失的外蒙古156万平方公里


北洋军进军外蒙古路线图

然而好景不长,中国中央政府政局变动,中国军队撤出库伦,外蒙局势再陷动荡。1921年3月,牧民出身的乔巴山(Horloogiyn Choybalsan)领导蒙古人民党,组建了“蒙古临时人民政府”,并向苏联求助。同年5月,在苏军帮助下,外蒙成立 “蒙古人民革命政府”。

中国政府不承认外蒙古“独立”,但国内军阀混战,后又抗日战争,外蒙古更成了被“遗忘”的土地。从1920年代至1940年代,外蒙古成为事实上的苏联卫星国。

1945年2月,二战接近尾声。苏联、美国、英国领导人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签订《雅尔塔协定》,为换取苏联尽快对日宣战,美英节节退让,不惜牺牲中国主权利益。协定中列有“维持外蒙现状”条款,而斯大林强硬地将“现状”解释为独立。


从康熙到民国,得而复失的外蒙古156万平方公里


君主立宪蒙古国旗(1921-1924年)

当时蒋介石决定“忍痛牺牲”。作为承认外蒙独立的条件,他指示外长宋子文提出三项要求:希望斯大林尊重中国东北的主权和行政完整,不再干涉新疆内政,另外只援助国民党不援助共产党。在明确交易条件后,1945年8月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国同意外蒙举行独立公投。

毛泽东也很关注收回外蒙古问题,曾先后两次向苏联提出相应要求。1949年1月,苏联领导人米高扬到中国会晤毛泽东。据他日记记载:“毛泽东主动问我们如何对待外蒙和内蒙的统一。我回答说,我们不主张这样的统一,因为这可能导致中国失去一大块领土。毛泽东说,他认为外蒙和内蒙可以联合起来并入中国版图。我对他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蒙古人民共和国已享有独立,日本投降之后中国政府承认了外蒙的独立。……如果什么时候它和内蒙合并,那一定是成立统一的独立的蒙古。”


从康熙到民国,得而复失的外蒙古156万平方公里


国民党外长王世杰复外蒙苏仑扎布的照会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夺权。他1954年来华参加建国五周年庆祝活动时,为了表示友好,提出解决两国之间此前遗留的许多问题。毛泽东想到了外蒙问题,对周恩来说:“我看这次新的苏联领导人很有诚意。我为他们这次能这么干脆地解决过去遗留下来的问题而感到满意。但是,现在唯一遗憾的是外蒙古问题。”

于是,外蒙古问题又提出来,周恩来与赫鲁晓夫正面交锋。只是,当时蒙古已与一些国家建交,并正申请加入联合国,赫鲁晓夫有更多的说辞来阻扰这件事的实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