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廣東人的腸粉沒有在全國普及?

傾國傾城沈騷年


前面有的答主說:“廣東的腸粉,沒有腸,只有粉,是欺騙消費”。此番理由不成立,“夫妻肺片”和“老婆餅”,難道名副其實?俗話說得好:“沒見過豬跑還沒吃過豬肉嗎”?腸粉長什麼樣,心裡沒點數啊。所以真正的原因並非如此,要說起來是由3個方面造成的。



1、各地的飲食特點:可以細分為①口味,廣東人總體上喜清淡鮮甜,講究原汁原味,雖然現在年輕人也喜歡吃辣的、麻的等,但不見得天天吃,菊花受得了。而廣東腸粉口感是以清香鮮爽為特色,對於飲食味濃厚的地區,比如讓一個無辣不歡的四川人,吃廣東腸粉就顯得味淡帶甜,不習慣了。

②、份量:北方人相對飲食豪爽量大,比如同樣是吃餃子,南方人是以十幾個為單位的,而北方人是以斤論單位的,一次吃四十多個餃子,南方人看了目瞪口呆!在廣東吃腸粉是以一份為標準,剛好能飽腹。而北方人認為份量太少了,不夠塞牙縫,吃個三份吧,價格不划算,還容易膩。


2、出了廣東沒腸粉:這一點很正常的,離開了當地,腸粉的味道差距懸殊,做法不正宗,因為手藝的授權,只傳自己人,不流於外人。

就算是在廣東,每個店家的腸粉口感都不一,比如廣州的“布拉腸”,吃的是餡料的多樣化,潮汕的“腸粉”(抽屜式),吃的是蒸熟的米漿皮,和特製醬汁。兩種可謂各有特色,可是往往有的新手做得難入口,腸粉不夠薄,食材不過新鮮,醬汁不香等。

正宗的腸粉:米漿要新鮮且說當天磨的,食材(牛肉或者肉碎、蝦仁、豬肝、叉燒、魷魚……等等包括蔬菜)必需突出鮮。其次是淋腸粉醬汁非常關鍵,並不是單純的醬油兌水那樣簡單。總體腸粉要~皮薄,料鮮,醬香,入口滑嫩爽口。


2、普及要政策扶持:地域性的小吃,要在全國普及本身就是很難的。好不好吃是次要,比如“沙縣好吃”和“蘭州拉麵”好吃嗎?恐怕褒貶不一吧,之所以遍地開花,是有政府幫助的。

最後,我想做個調查:“您對廣東腸粉味道作何評價”?

佘小廚(完)


佘小廚


歡迎關注「飯醉分子閆濤」,看我分享不一般的美食感悟!

來廣東,第一個感覺被騙的美食就是“腸粉”。原以為這是豬大腸愛好者的福音,然而你會絕望的發現,腸粉的成分只不過是用米漿凝結而成的米制品罷了,與此相匹配的中華美食騙局,還有西安的肉夾饃,這明明就是饃在夾肉嘛!

可是慢慢在廣東生活久了,才發覺腸粉對於廣東人是有何意義。它是最為普及的街頭主食,因為事實上沒有多少人有時間在家裡做早餐,或是去茶樓裡慢慢品味,多數辛苦奔波的人們,早餐就是衝在街邊一碗瀨粉、一份拉腸,或是一碗雲吞麵就能解決。我以為,這健康早餐的三件寶,其江湖地位並不比北方的煎餅果子和豆漿油條差。

可是為什麼,廣東人的腸粉,並沒有火遍全中國呢?我和幾個朋友曾討論過這個問題,他們其中更是某些小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按他們的看法,大體上可以分成兩類原因:第一是原材料的不同,做腸粉用的米,粘性也不能太強,否則會太過堅硬,北方的大小麥以及珍珠米都未必適合做腸粉;第二就是操作技術的基本普及,腸粉這東西看著簡單,但是也涉及到開漿等等技術環節,比如說,現在廣州街頭流行的石磨拉腸,那並非是玩弄玄妙,因為在磨米漿的時候,如果用金屬的電木,那瞬間的高溫,實際上已經把米粉給燙熟了。用石磨的最大原因,不僅是為了復古的視覺審美,更重要是石磨它本身不會發熱,可以保證磨出來的冷水米漿,是製作腸粉的上好原材料,這些操作的技術,都是需要推廣的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

相對而言,任何一個地方最早紮根生長的,就是那種和老百姓最接近的街頭早餐,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早餐,這是人和地理環境在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相互選擇成果。突然間,要讓他們接受一種全新的早餐,這是需要很長的時間成本的,而我個人認為這也沒什麼必要。因為在去旅行的時候,永遠能不同城市裡,發現各自不同的早餐,這最能開啟我全新體驗的旅途感受。


飯醉分子閆濤


在廣東出差期間,吃過幾次那邊的腸粉,感覺並不如宣傳的那麼好吃,口味比較清淡,不適合我的口味

我個人認為,廣東腸粉沒有在全國普及開來,是有這幾個原因的

主要原因:口味問題

我個人感覺廣東那邊人吃東西比較清淡,所以做出來的腸粉多是符合它們當地口味的

就拿這腸粉來說,在做好之前,沒有任何調料入味,只有做好後配點調料沾著吃,這樣的吃法大部分人估計多不喜歡的


主要原因:操作原因

做廣東腸粉,不像那些賣煎餅果子的那樣簡單,而是需要一套專業的蒸汽設備操作,而這樣的設備一套下來最少要幾千塊錢

這對於做小吃行業來說,也是屬於投資比較大的了,而且操作專業性也比較強,不然容易被燙傷

主要原因:經濟水平問題

本來廣東那邊的經濟水平就要比其他城市高,人圴消費也高,土生土長的廣東人基本多有些家底

不可能背井離鄉到外地來賣腸粉的,就算要賣,也是在他們當地擺個攤售賣,畢竟腸粉的口味更符合它們當地人的口味


街角美味


不單單是腸粉,廣東的很多美食在其他地方都比較少見,相比湘菜和川菜就推廣得比較好。個人看法有幾個原因,第一:廣東人比起其他省份的人出外地打工的人數要少的多,去外地開店做美食推廣難度大,因為沒有基礎的消費者去慢慢維持和帶動外地人消費。第二:廣東的飲食總體比較清淡,外地人不一定吃得慣,如果沒有加入麻辣等口味推廣市場是比較有難度的。第三:廣東對飲食文化比較保守,不太願意向外輸出,像燒臘這些本土很著名的美食都有很多外地人不知道,論口味不差北京烤鴨,但背景烤鴨卻能做得很好。知道廣東燒臘的大多數外地人都曾在廣東生活過。


敬行者


中國地大物博,多民族,而且每個地方的飲食文化不一樣,但是廣東人是最會吃的。很多人表示來廣東吃腸粉表示失望,我想說的是有些人吃的是路邊攤的假腸粉吧!很多路邊的,小吃館的腸粉都不是正宗的腸粉,只能說是刮粉糊!腸粉要嫩,滑,爽。誠然路邊的刮粉一個也沒有,只是簡單的蒸粉!腸粉是非常講究秘方和火侯,粉和水的比例,餡的醃製,蒸的時間,還有最重要的醬油!其中一個做的不好,味道好感就會差很多。腸粉必須要紗布拉出來的才能算是正宗的廣東腸粉!那些刮出來的粉根本不能叫腸粉,這樣的做法只是賣腸粉機的廠家推廣這樣的做法,根本不是腸粉!2000年以前是沒有這樣的腸粉機,但是腸粉卻是從民國的時侯就有了。要吃腸粉就要吃布拉出來的那種,也不要加什麼雞蛋,火腿腸什麼的。哪是廣東人專為外省人定製的,因為他們不會吃,因為他們喜歡重口味的!而且很多賣腸粉的不是廣東人,一點精髓也沒學到。最簡單的肉腸粉,蝦餃腸粉是最好吃的,但是最簡單的就越是沒人做的好,肉餡,蝦餡的醃製很關鍵!廣東人飲食講究的是鮮,儘量保留原材料的口感味道,不喜歡加太辣太的口味!所以一個有著濃郁地方特色的小吃是很難讓所有人喜歡的!


edc裝備


怎麼說呢,跟廣州人的性格有關吧。1.不大願意為了賺錢背井離鄉。但求有兩餐,夠用就好。2.不外傳。用料,手法,各家有各家的味道。一般都是家族傳下去。3.小富即安的心態。一個好的小吃店,最多多開家分店,一般店都是老闆親力親為打理。即使累,也不會請很多人,或者交給外人打理。4.廣東飲食清淡,講究原味,新鮮。追求薄利多銷。一來成本價本來就貴。二來長途跋涉,價格得高到什麼程度才有賺。5.湘菜什麼的,一把辣椒,你也吃不出肉新不新鮮。辣椒炒肉,就一盆菜就幾片肉。炒雞就幾塊雞。在粵菜館,一般都是半隻,一隻完整的雞給你拼出來。另外,其他省份的也不愛吃腸粉和粥,畢竟太清淡了。


不養狗的貓控


廣東腸粉是廣東早茶的一大特色,必點!很多廣東人的早餐就吃腸粉,無論高大上的酒樓、餐廳或者街邊的小吃店、早餐店都可以買到。價錢三塊到十幾塊不等。

廣東腸粉種類有分佈拉腸和抽屜腸粉。現在很多茶樓賣的就是布拉腸,布拉腸是以廣州西關這邊的技藝比較出名,口感嫩滑,皮薄餡靚,裡面的餡才是精髓。

抽屜腸粉的話,大多是在街邊的早餐店和小吃店比較常見,品嚐的是粉質和醬汁。有工具的話,在家也能自己做,非常的方便。

腸粉的口味有很多,不同的內陷不同的風味,有豬肉、玉米、鮮蝦、牛肉等,不加任何餡就成為齋腸,一樣的好吃。

吃貨們關注今日頭條:四美覓食。四美帶你穿街過巷介紹特色廣東美食。


四美覓食


一〉量太少只合廣東人食量細,還講究少而精,飲茶時有一款只品嚐一點點的習慣,用廣州話講,一碟吃下去,只到得心肝唔到肺,北方人吃不飽覺得不實惠。

二),清淡味道偏甜合廣東人口味,不夠濃烈不受外地人歡迎。

三)一次才蒸出一兩碟製作不方便,太熱放冷都不好吃只能現拉現食。外賣都失了真,不像飽子饅頭及其它糕點產出量大,帶得留得攜帶方便。

拉腸是廣東人的至愛之一,人無我有也算特色。羅卜青菜各有所愛,由於口味習慣不同,出不了廣東也不必強求,沒所謂啦。各位喜歡食的請到廣州來!


小笙常談


推廣的人太少了,影響力不大,就拿沙縣小吃來說吧,其實沙縣小吃原來沒幾樣東西味道也不是特別的出眾,但是沙縣人在全國各地開的店多,而且都以沙縣小吃命名,所以在外地說起福州小吃或三明市可能沒幾個人知道是福建的,如果說起沙縣小吃,大部分的人都知道是福建小吃,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個做鍋邊糊培訓的推廣視頻,裡面說鍋邊糊是沙縣小吃,其實鍋邊糊是地地道道的福州小吃,但是福州人的鍋邊糊只在福州做給福州人吃,而沙縣人在全國各地推廣鍋邊糊是沙縣小吃,所以福州小吃鍋邊糊就變成沙縣小吃鍋邊糊了,想要廣東腸粉在全國普及,推廣是關鍵


霧鎖心扉520


這問題問的好呀,為什麼沒有普及全國?反過來問一句?為什麼要普及全國呢?

一個東西再好吃要是去到哪裡都有哪裡都是,你就不會那麼想吃它了。

並且每個地方都會有屬於本土的小吃,飲食文化和習慣!我認為沒必要普及全國,反正全國人民都知道腸粉是廣州的!

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哈,你看啊,在廣
西,有老友粉,有螺螄粉,石墨米粉這些是廣西人最喜歡吃的了,腸粉過去的話也沒多大市場,試問有誰回家不是第一時間就去吃本家本土的美食?在廣西基本上都是螺螄粉的天下

再看腸粉在廣東省是不是無人不吃?無人不知?不管是廣東人也好,其他地方的人也好,在廣東的是不是都吃過腸粉?大街小巷都有腸粉店,熱度僅次於茶餐廳了,接著我們再看看別的地方,來分析一下哈


在湖南,早餐“嗦粉”,蔥油粑粑,蔥油麵

在河南那就是,包子,饅頭,胡辣湯

在北京,那就是豆汁兒,油條!煎餅果子來一套。

就不說其他地方了,反正就是,每個地方都有他們本土從小吃到大的味道,每個地方都有它的飲食特色,我覺得也不需要普及全國。

一旦有個什麼東西普及全國那就沒有特色了,,沒了本土特色也就不會有所謂的特產,那個地方也就沒那麼吸引人了!腸粉也好其他的地方美食也好,就在本土發揮最大的作用,就這樣挺好的!吸引中內外遊客過來,保留本土獨有的特色~那就是棒棒的……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立即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