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苏轼、杜甫、屈原、白居易,你觉得谁的才华更出众?为什么?

冰中一朵梅


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及苏轼,这五位都是人中之杰,都有着出众的才华,很难说谁是其中绝对最有才华的。

屈原的生平资料太缺,基本上只能从《史记》的《屈原贾生列传》以及屈原本人作品中略有所知。由于史料太少,屈原的经历、兴趣爱好、文化旨趣等等留给后人的印象不是特别清晰全面,以很有限的资料来估量屈原的才华全貌,就有些困难了。最保守的估计,屈原在文学、天文、巫道、纺织、美食等方面都颇有造诣。

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代诗坛的丰碑。



李白、杜甫、白居易的相关史料较为丰富。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有着宽广的知识面,文才都出类拔萃,也都对歌舞(如琵琶)等多个知识门类充满兴趣与了解,其才华处在唐代同时代诗人的前列。

苏轼的相关资料多于李白、杜甫、白居易,一生的兴趣爱好及涉猎领域非常广,多于前面三位,在儒、道、佛、哲学、大自然探秘(地理等多方面)、治国大计、水利(如疏浚西湖)、美食等许多领域,苏轼都广泛涉猎、甚至进行不同程度的钻研,可以说是典型的广博型文人。



东坡先生的许许多多作品中,无不透露出多方面才华与丰富饱满的人生情趣与卓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中,他的理性眼光跃然纸上。“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他的旷达、他的美食观在此诗里活灵活现。

如果一定要估计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这四人中的才华之最,那么,我个人觉得,综合估量,东坡先生可能数第一,略胜一筹。个人意见,不喜勿喷。


晓帆轻舟


绝对是东坡大叔,拒绝接受不同意见!

因为题主问的是才华,而不是诗才,所以,只能是东坡大叔!

屈原,懂音乐,爱时尚,会创作,知音乐,还懂植物香料学。

李白,以诗为尊,其它方面无非是饮酒,打架,修道,炼丹。

杜甫,以诗为圣,因为太过穷苦,其余才华没有机会可展现。

乐天,以诗为名,茶煮得好,酒喝得醇,风流韵事这个不算。

东坡,诗开境界,词开一宗,文成一脉,还有书法,绘画、烹饪、宗教、音乐......别人终其一生,能在一方面得到成就已经很难,但苏东坡却是琴棋书画,诗词曲赋,医卜星相,乐礼宫商,美食烹饪、农田水利,样样精通。

所以,以上五人,论才华,东坡第一。

当然,这和东坡大叔有机会有平台施展才华,有生活有情趣享受才华是分不开来的,北宋时期文人比较优越,业余生活更是丰富多彩,加上东坡本人风流雅致,格调超绝,兼之时间又特别充足,天赋又高,所以难免诸多涉猎。在他的诗词里,你会发现所有的业余生活爱好都让他享受了一个遍。

唐朝也有才学牛人,比如王维就是,诗,画,琴可谓三绝,盛世大唐,人杰无数,能同时在三个不同的艺术领域称王称霸,由此可见王维才华的含金量有多高。

东坡之后也有牛人,比如姜白石,音律大家,词坛高手,所以音乐,乐器,歌曲,舞蹈、文学,这几方面肯定超出别人一大截不在话下。

稼轩相比,可能落后一些,但稼轩才华的含金量更高,因为他是武林高手,兵法大伽,又是词坛一哥。如果论到文武双全,这些诗人还真没有一个是稼轩的对手,陆游也不行,陆游只是提着刀剑上阵去杀敌,是值得尊敬的匹夫之勇,但论武功战阵,与稼轩完全没有可比性。

其实,还有一个牛人不得不提,因为这个人不比东坡大叔差多少,此人就是易安仙子。

诗追盛唐,词开一派,文尚秦汉,两宋仅此一人,其它人诗和词在风格创意上没有多少差别。同时,李仙子还是考古学家,批评家,服装搭配达人,美妆大师,金石学家,同时还是名符其实的赌神,而且是行业祖师级别的赌神。至于生活情趣,茶,酒,更是甩出东坡一万多公里。

后世俗人如我,见前辈如此多姿,恨煞!


亦有所思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此五人皆是一时的诗坛高手,在后世诗歌史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个问题最后的答案不过是看个人的喜好而已。

一、天才型的诗人----李白

无论是李白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还是后人对其的评价,都可以看出李白的诗歌是以先天禀赋为基础的。

李白说自己“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这就是一个神童嘛,十岁就能够观百家思想之概要,即便放眼历史长河,又几人能及?杜甫评价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韩愈在《调张籍》中如此写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李白的主观评价,还是其他人的客观评价,李白的才华是无可置疑的。

李白还十分自信。他在《赠张相镐二首》其二中写道“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又在《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写道“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李白把自己比作楚狂人,孔子在他眼里也堪可笑,要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孔子一直是世人心中的“圣人”,读书人敬之重之唯恐不及,谁又敢笑孔子呢?但是李白敢笑,这是一种狂妄,也是一种自信。



二、全能型的诗人----苏轼

仅仅只说苏轼是一位诗人的话,这显然是不够全面的,苏轼在诗歌、散文、辞赋、书法、绘画、美食等领域都有独特的影响力。其散文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三、后天努力成才的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曾经自己写过一首诗说自己努力吟诗到了口舌生疮的程度,可见其付出努力之大。也难怪他到长安后,顾况调侃说“长安米贵,久居不易。”到读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后,当即夸赞说“道得个语,居亦易矣。”



四、忠君爱国性的诗人----屈原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通过其《离骚》《怀沙》等诗歌,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到屈原对国家日益衰败以及君王不听忠言的苦闷。


五、一生都苦逼的诗人----杜甫

要说起人家老杜啊, 毕竟也是名门之后,望族之家。他是晋代名将杜预的后人,其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出身的家族是京兆杜氏家族,乃北方大士族,他少年时期生活安定富足。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杜甫参加进士考试落第。

至此之后,到处漂泊,生活穷困潦倒。他曾经在《曲江二首》中写道:“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就连喝个小酒也要典当春衣,甚至还到处欠有酒债。再有,我们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也可以看出老杜的穷困。最后,杜甫还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诗中这样写道:“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就连小儿子都因为饥饿而卒,这些诗人中很少有人这么穷吧!

杜甫曾经的理想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可是仕途失意,再加上生活的穷困,如果比惨的话,杜甫说自己是第二,谁敢说自己第一?

我是“文史小论坛”,酷爱读书,文化、历史、文学等均有所涉猎,欢迎各位关注,一起学习!

国学先锋官






飞天ZY漫雪


屈原最受尊敬。李杜双峰并峙,苏轼是个多面手。不同时代的文人比较,也像关公斗秦琼,能说李白的绝句,比苏轼的豪放词孰高孰低。不同时代人们擅长不同的文体:楚辞——唐诗——宋词——小说和散文。


这可以用一首诗来涵盖,


李杜诗篇万古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所以说每一位词人,诗人就想鲁迅一样一代文宗,代表的每一个时代的属性,不能用俗人的眼光去评论好坏,他们都是我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的奠基人。




AAA喵先生


你好!

对于历史文化人物的评价问题,往往因评价者所持的角度不同而常常是难分伯仲的。

我在回答这个问题前,首先说明一下我对“才华”二字的理解。“才华”二字是一个具有偏正关系的古汉语词组演变成的词语。“才”往往指才气和创作水平,即文采。而“华”则是指其文采在一定时空内的光照程度及其影响作用。

那么从此种意义上讲,我认为你所例举的历史文人中,屈原是当居第一位的。因为:

1 他创造了骚体诗,《楚辞》中大量作品出自他的手笔。

2 他的不朽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虽然是抒发个人政治情怀,不乏“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世之条贯”(司马迁语),却创造了超乎常人想象的美妙悬想境界。

3 他在诗中运用了美丽动人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美人、芳草等等),让读者驰骋想象,美不胜收。

4 屈原的遣词造句能力极強,他创造了一批美妙、灵动感人的词语。

5屈原作品二千受年来流传不断延续至今,对后代文人及后世文化影响极其深远。刘勰在《文心雕龙 . 辨骚》中有一段最具说服力的话:“才高者挽其鸿才,中巧者猎其艳词,吟讽者御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屈原在诗中用“美人”、“女”或众仙姝比喻自己的理想或“同志”(鲁迅语),就影响启示了多位后世文豪,如:宋玉《神女赋》,曹植《洛神賦》,苏轼“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前赤壁赋》),鲁迅“所思美人不可见,归忆江天发浩歌”(《雨花台》)“可怜无女耀高丘”(《悼丁君》),郭沫若《女神》等等。

还有一位可居屈原之后,即苏轼,他化儒道禅于一心,在散文诗词中开创的清丽、洒脱、空灵、超旷的境界,对后世文人也具有较強影响力。


鉴钟楼主人


悠悠白云,幻化千古,蔚蓝高天,因云壮美。超于形骸,随性而致。李白是一种境界,一种理想,可遐思而难以企及。从老庄诞出,直至李白,使天国与人间有了桥梁。“谪仙”从未踏足尘土,他在霓虹。

宁愿做屈原,也不做杜甫。读杜甫、思杜甫凝滞而憋气,生活如此,活着只是为了背负,留给后世“唉叹”,活又为何。寄身汨罗也罢,以死对抗,或者殉葬理想,文人铁骨者寥寥,卑媚者纷沓,屈原为文人争尽颜面,文人在“权势”下引鉴了多少文人,不过是更多媚骨,假惺惺端午作祭。

李白学不了,杜甫不愿做,只想做半个屈原,和子兰厮混时。

历艰辛苦,脱茧织锦,连环入扣,出入自如。苦能熬,愁可消,泪澄澈,笑爽朗。天地之间一苏轼,时刻是个“人”。苏轼是个“完美”,苏轼是个“生命”,是个“楷模”是人生迭宕。

大众享用,被“文化”哺养时,才会使整个社会泛溢美,不论白居易文学成就如何,他创作思想高于别人,他不是一个宗师,但他是一个“播火者”,此一点就足配敬仰。


手机用户3660599016


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综合影响上看,我推祟屈原。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中国伟大的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是屈原的代表作。其中《离骚》影响最深远,诗人把深厚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融入作品中,表达了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名句童叟皆知。



银湖金涛


这些诗人都才华横溢,其中李白更是被人广为传颂。

但是,就像金庸武侠小说中,最顶尖的武林高手是不知名的扫地僧一样,最有才华的诗人,可能我们都很少知道。

下面介绍的一个不太知名的牛人,李白都说过,我写的最好的诗都是模仿他的。

四句诗道破皇权争夺秘闻,难怪连李白崔颢都要模仿他

奇葩说名嘴池子刚刚怒怼吴亦凡粉丝刷榜:

來,我善良一回,我提醒吳亦凡的粉絲,你們這麼刷榜,他永遠不知道自己音樂什麼水平,沒辦法進步,為了他好,別刷了!

现在的明星之间既有互怼,也有互粉的。而在古代,你知道李白这样的超级大明星诗人,他最粉的对象是谁吗?

粉到什么程度呢,他说自己最得意的诗,是受这个诗人的大作启发而写出来的。

龙池篇

唐 · 沈佺期

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

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

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

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

唐代诗人沈佺期的《龙池篇》,一看题目即知,这是给皇帝所做的一首歌功颂德的命题作文。

关于龙池的来历,其中还涉及一段唐朝皇权争夺的内幕。

传说在武则天当女皇的时候,唐朝帝都长安城里发生了一件怪事,在一条街道叫隆庆坊的一家居民的家里,一口井突然向外不停地冒水,从地底喷涌而出的水,很快在城中形成面积达数十顷的一个大水池,人们称呼为“隆庆池”。

在市井繁华的帝都之中,突然出现这么一片水色天光的胡泊美景,相当于免费给大家赠送了一个湖景房,于是有钱的王公贵族们,当然要圈地盖楼,在湖边大修豪宅。当时,还没有当上皇帝的李隆基等皇子兄弟们,被武则天接回长安后,都在这个隆庆池边的王府中住了下来。

这事后来越传越玄乎,都说这是龙气飞腾,附近住的皇子们要当皇帝。闹的动静太大,当时的皇帝唐中宗坐不住了,于是找个机会,以游览为名,带领百官到隆庆池游玩,乘机把大象赶进水池中践踏龙气,还在水池上举办赛龙舟镇压龙气。可惜一切都晚了,不到两个月,唐中宗被韦皇后下毒毒死。

此时,朝纲大乱,群龙无首。当时还是临淄王的李隆基乘势而起,发动政变,废除了摄政的韦太后和安乐公主,一年后,从父亲手中接过皇位,开启了开元天宝的大唐盛世。

李隆基当上皇帝后,首先就是把隆庆池改名为龙池,寓意自己从这里龙气腾飞,并在池边大兴土木,修建兴庆宫,布置龙亭、沉香亭、花萼相辉楼、勤政务本楼等皇家园林,和杨贵妃在园林中风花雪月,和李白、李龟年等吟诗唱和,留下了无数的华丽篇章。最著名的故事是唐玄宗召李白,于沉香亭前为杨贵妃醉写《清平调》三章。李白写完后,贵妃非常欣赏,唐玄宗大喜,让李龟年高歌演唱,自己亲自吹玉笛伴奏,传为千古佳话。

这首沈佺期的《龙池篇》恰好作于唐玄宗即位之时,大唐国力蒸蒸日上,诗句通篇都是帝王象征。仅前四句就用了五个龙字,四个天字,天威浩荡,起笔不凡。

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这句盛赞当今皇帝秉承天意,神龙下凡,从龙池中腾空而出,龙跃是起事,龙飞是成事,龙德是天命。

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这句把眼前实景与上天虚景结合起来,虚虚实实,暗合天道。池水波光倒影,天地连为一体,天上太阳的光辉和地上皇帝的光辉一起照亮了世界,皇帝化为天龙升入了天上的紫微星宿。

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这句把龙池周围景观与重大活动结合起来,龙池作为皇家园林,水边亭台楼阁风景旖旎,湖面画舫游弋,再加上唐玄宗、杨贵妃在此恩爱多年,百官群臣多在此宴饮娱乐, 龙池美景与太平盛世相映成辉。

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这句又化实为虚,从写龙池到赞天下太平,皇帝的大德感化了天下百川的河水,都争相来一睹皇帝的真容,虔诚朝拜皇帝,水流一起注入到这个龙池之中,已经忘了要向东流去回归大海。

后来沈佺期写下这篇龙池诗,崔颢读了非常喜欢,仿照此诗写下了千古名篇《黄鹤楼》,再后来诗仙李白看到崔颢的这首诗,也自愧不如,只好仿写了《凤凰台》《鹦鹉洲》,也成一流诗篇。

一首诗不仅承载了一个皇朝的更迭权变,还启发了一代诗仙的创作灵感,或许,这就是这首诗的高明之处。



菠菜花陪你看美文


东坡先生是全才,别人都是一面之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