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蘇南富有,蘇北窮?

用戶61894818672


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存在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即使在經濟最發達的美國,也是東海岸和西海岸富裕,中部相對落後;在日本,東京周圍相對富裕,北海道地區為日本最落後。

在今天的江蘇省,最富裕的地方是蘇南,啟市是蘇中,最後是蘇北。蘇南地區的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南京、南通,GDP規模排名全省前列,並且人均GDP也是領先全省平均水平。

之所以形成了蘇南和蘇北窮的經濟格局,既有歷史原因,也有地理、交通等方面的因素。

早在唐宋時期,那時候還沒有江蘇省。但是在今天江蘇省境內長江南部發達水平是高於北部的,那個時期的揚州、蘇州是全國經濟最發達的州,朝廷最主要的賦稅來源地。

在自然經濟時代,蘇南地區在全國的領先水平一直持續到期末。清朝晚期,作為江蘇省一個縣的上海被迫開放,成為全國第一批通商口岸。到民國初年,上海已經發展成為全國來自遠東地區最發達的城市,有著“東方巴黎”的美譽。

1927年上海脫離江蘇省成為中央直轄市,到上海,是吳文化的重要組成地,自身經濟發達之後,開始反哺蘇南地區。因此,蘇州、無錫本市成為上海發展起來的受益者。

改革開放之後,蘇南地區鄉鎮企業如雨後春筍冒出,到80年的末期,那裡的鄉鎮企業就發展到了相當數量的規模。

蘇北地區在文化、語言上並不和蘇南地區相近。徐州、宿遷、淮安倒是受到了安徽和山東文化的影響。在經濟發展模式上,也不是走的蘇南地區的鄉鎮經濟、縣域經濟模式,並且在地區周邊沒有像上海經濟發達的城市,因此經濟發展相對緩慢。

目前,蘇北5市人均GDP普遍在8萬元以下,和蘇南地區的13萬以上有了明顯的差距。


財經知識局


作為江蘇人個人對於江蘇的各地看法:

1.徐州:齊魯文化,古代兵家必爭之要地,交通四方八達,經濟帶輻射在連雲港,宿遷,山東西南地區。

2.宿遷:淮河文化,江蘇十三妹,項王故里,相對省內經濟較待發展,經濟帶輻射安徽宿州。

3.連雲港:齊魯文化,上個世紀的華東海運中心,城區基建較好,景區多,旅遊業發達。

4.淮安:淮河文化,周總理故里,隱形富豪較多,是淮河文化發起人,古代為淮安府,區域內淮陰較為富裕。

5.鹽城:淮河文化,鹽城市原先只有鹽都區亭湖區以及新區三部分,2015劃大豐縣級市為區。由於鹽城地級市處於鹽城中部故在其中又有鹽南鹽北之別。鹽南上世紀屬揚州市泰州海陵縣管轄所以文化口音略有差異,鹽南較鹽北生活質量好一點。目前除鹽都亭湖區鹽南以外,東臺縣級市經濟基礎較強,後併入的華東新灘塗大豐區旅遊業、海港業、進口工業相對發達。

6.泰州:揚泰文化,舊屬揚州,後劃地級市,地級市區沒有南邊縣級市泰興靖江活躍,也是皖北來蘇打工者的交通中轉站,區域內很重視教育行業的發展。

7.揚州:揚泰文化,外省人眼中的江南,是江蘇以致國內的對外名片城市之一,歷史文化濃厚,經濟帶輻射泰州、滁州、鎮江

8.南通:不被蘇南帶著玩的蘇中城市,南通自詡蘇中,蘇北東南角,故蘇北人調侃謂之“難通”。因與蘇州相連,經濟發展較快,大有第二個蘇州的發展勢頭,南通看南不看北,近幾年南通也成為打工者投資者來江蘇的不二之選。

9.鎮江:很容易被江蘇人遺忘的江中小城,地區內中老年對蘇南蘇北地域差異較為敏感,區域內人民自給自足,經濟近年發展勢頭慢,小城幾近飽和。

10.常州:吳越文化,蘇錫常鐵三角成員之一。上海經濟帶輻射下的後花園。各方面都不錯,人民親和力強。

11.無錫:吳越文化,蘇錫常鐵三角成員之一。上海經濟帶輻射下的後花園。中國物聯網之都,相較於旁邊兩個兄弟,地級市稍顯鄉土風氣,江陰宜興兩市較無錫本區更為整潔。

12.蘇州:蘇錫常老大哥。江蘇名片之一,歷史文化厚重比肩徐州,蘇州人內部較為其他十二市團結,崑山和上海僅一牆之隔,蘇州近幾年大有蘇滬一體化趨勢。

13.南京:江蘇西南角,安徽入蘇門戶。十年南京十年蘇州,地位岌岌可危的省會城市。對安徽經濟聯動輸出大於省內輸出,但教育醫學對於省內城市一直處於頻繁交流合作狀態。目前經濟政策上蘇北被南京影響,蘇南被蘇州影響的人民潛意識慢慢散發。


赤豸


我們可以換個說法,蘇南曾經富有,蘇北潛力巨大。


蘇南富有的原因有兩個,第一,蘇南臨近上海,上海是什麼地方,是中國經濟得排頭兵,是風向標。蘇南其實就是上海的後花園。蘇南的主要功能就是承接上海的產業轉移,上海放不下,淘汰的東西就全都搬到蘇南去啦,雖然說,比起上海這些產業已經落後,但相對於其他地方還是相當先進的。總體上來講,上海的發展帶動了整個蘇南地區的經濟聯動。第二,那就是國家政策,這個對蘇南的影響是很大的,當年如果新加坡投資的蘇州產業園,放在揚州,或者蘇北,那麼今天富裕的可能就不是蘇南了。


為什麼說蘇北潛力巨大呢。首先,依然是發展問題,我們再來看上海。近年來,互聯網行業發展特別快,成為了能夠帶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那麼強勢的互聯網科技企業,上海有幾家呢,幾乎沒有。幾乎全被杭州,深圳搶去了。上海呢,什麼都沒了,新興產業都抓不住沒未來啊,還怎麼帶蘇南玩。第二,蘇南地區經過多年發展,人口密集,發展空間接近飽和,沒什麼再值得投資的了。第三,國家政策,蘇北蘇南這個概念已從官方文件中消失。南京建立江北新區的意義在哪?那就是帶動蘇北發展啊。


所以說,未來江蘇發展還得看曾經貧窮的蘇北啊。


歷史知識局


首先需要註明的是蘇北的窮,是相對蘇南而言的,看你和什麼地方比,放在全國並不算是落後地區。且幾十年的發展,江蘇蘇北地區的發展還是有目共睹的。

當然相對蘇南,這裡既有歷史的原因,也有地址位置的原因。

中國的改革開放是漸進式的改革,換句話說也是試點性改革,是由點到面展開的。蘇北地區,一直是平原地區,也是產糧大區,相當長的時間內,對蘇南甚至上海的蔬菜及糧食的重要供應地。

蘇北發展至今,一直受限交通建設,以面積最大的鹽城來說,去年才開通第一條高鐵線,從北京南至鹽城北,之前的時間內,鹽城人出行基本依賴汽車,交通發展的滯後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約了蘇北經濟的發展。

作為重要的農業生態區,也一定程度上了犧牲了蘇北的發展。這麼多年的經濟發展,但每個省份都有耕地面積紅線,整個江蘇省是以蘇北保留耕地面積換取蘇南發展的,這也是從當時的實際情況出發,無論是工業基礎還是區域優勢,蘇南確實比蘇北具有先發優勢,對於一省來說,統籌南北不同的發展資源,這個規劃其實也沒有錯。

改革開放以後,蘇南人創出一條鄉鎮經濟模式,以崑山為例,當地政府自己籌錢搞發展,這種闖勁放在全國也是少數,以崑山著名的好孩子集團為例,當然是村辦工廠,如無當時的陸家中學及政府的支持,也很難創出一條路。鄉鎮經濟的好處是靈活,以點面,既增加了收入,又帶動了技術與資源的普及,對當地經濟發展是良性循環,後面才有了臺資與外資企業的入駐。而蘇北城市的經濟模式,很多都是地方國企帶動城市發展,發展靈活受制約。

蘇南經濟的騰飛,對人才的需求像一個黑洞,導致了蘇北的人口急劇流失(年輕人在當地要麼進事業單位,要麼做點小生意,其他就業機會非常少。後來加大力度招商引資,但已經處於產業轉移的末期,經濟紅利已經趨向下半場),畢竟人往高處流,由此帶來的問題是惡性循環,今天的蘇北經濟發展依然沒有找到獨特的發展之路。基建投資、房地產仍是GDP中主要的組成部分。

下一輪城市的競爭,已經是存量競爭,流出的人才很難再召回。所以,面對現狀,蘇北地區還是需要找出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

希望有一天,蘇北地區也能富饒起來,年輕人務虛再背井離鄉,在當地也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機會。

最後,想起小時候,蘇北地區的一句話:長江南,樓上樓下亮電燈;長江北,點油燈。希望這種情況不會再出現。


以上,謝謝。(個人觀點,僅供交流。)


留聲之地


我的觀點:首先我想說蘇南經濟是比較發達,人民生活水平相對比較高,不管是城建,交通,醫療等各方面水平都較高。但說蘇北窮,這個“窮”字到底該怎麼定義,什麼樣的水平在人們看來就是窮?我覺得這裡這個“窮”字用的不合適,蘇北人也沒到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地步,只能說蘇北相對於蘇南來說是顯得有點拿不出手來,但這種情況也是老早以前的了,如今的蘇北相比以前變化很大了,甚至有些地方老百姓的生活富裕程度不比蘇南差啊。很多人都知道江蘇經濟在全國範圍內一直排老二,僅次於廣東省。江蘇經濟發展最好的地方就是在蘇南,就像蘇州,無錫,常州等城市在外的知名度及影響力都較高,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已經成了經濟發達的標誌。

上述這些地方經濟發達也是有原因的,不是一時間就能達到這樣的成果的,一方面是地理位置優越,資本積累的豐富,底子厚;另一方面是政策的支持,政府對這些地方的扶持力度,重視程度,這兩者缺一不可。

而蘇北地區雖為沿海沿江,地理位置也不差,但相較於蘇南地區來說還是有差距的,蘇南幾市強強聯手,聯繫緊密,不發達也不行啊。但作為蘇北幾市來說,首先自身經濟基礎就那麼點,沒有蘇南底子厚,再加上沒有好的政策支持,人家也不帶你玩,自個兒要發展的好是很難很難的。

但如今蘇北已經不是十幾年前的蘇北了,蘇北幾兄弟的經濟已經佔據了江蘇省的半壁江山,未來經濟在省內的佔比只會越來越高,與蘇南城市間的差距也在一點點縮小,雖然要想達到或超過蘇南城市的水平還有很長路要走,但也不是不可能實現。


沙地人家


非常正常的事情,江蘇省在我國,還是經濟比較均衡的省份了!13個地級市全部進入全國百強市,同時,江蘇省也是我國為一個所有城市都進入全國百強市的省份。之所以會給大家造成蘇南富,蘇北窮的感覺,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歷史原因

自古以來,就是蘇南富有,蘇州、無錫、常州、南通一帶,水運發達,近代工業發達,靠近上海,工業基礎好。

2:文化差異

江蘇省其實跨了南北兩個區域,南邊經商活躍,南方人自古比北方人勤快,所以在改革開放之後,南方人的優越性體現出來了。蘇北慢慢與蘇南的差距越來越大。

3:地理因素

大城市都是建在大江大河,或者濱海,蘇南水系發達,河流交錯,碼頭眾多,所以很方便物流,而蘇北很多地區,地形沒有蘇南的優越,再加上氣候也沒有蘇南好。所以,人口密度也比不上蘇南。落後蘇南,也很正常。

總結:

徐州算是蘇北地區崛起的中心城市,淮海經濟區20多個城市,徐州作為中心,在未來的發展中,必將脫穎而出。而蘇北只是在江蘇省相對較窮,放眼全國,蘇北地區的GDP,例如鹽城,可以和中檔次的省會城市相比。

所以,不是蘇北窮,而是我們拿蘇南作為參照物。就好比,你拿蘇南跟美國加州比,不一樣窮嗎?


蔣昊說經濟


蘇南經濟為全省經濟撐起一片天

蘇南地區地理位置優越,氣候宜人,交通便捷,人才輩出,物產豐富,人傑地靈。

蘇南地區經濟發達的原因首先得益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毗鄰大上海,北接山東省,西臨安徽、河南省。短則一個小時,長則二個小時的車程可達上海市中心。蘇南地區還屬於長三角經濟帶的核心地塊,中樞神經。地區與地區間的發展呈塊狀,成網狀,成條狀。相互帶動、相互倚靠、相互促進、相互發展。蘇南地區經濟的迅速發展不僅為江蘇省,而且還為全國的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近二十多年來,蘇南地區發達的先進製造業發展使該地區猶如長了翅膀一樣,迅速崛起。從地區級城市來說,蘇州、無錫、南通、常州、楊州、泰州等地的經濟發展在全國範圍內遙遙領先,無人可及。蘇州市在全國百強地級市中排名第一;從縣級市來說,崑山、常熟、江陰、太倉、張家港等地區在全國百強縣裡面都排名在前十。尤其是崑山、常熟、江陰、張家港市更是獨佔鰲頭。佔了全國前四名。截至今年十月份,崑山市的經濟已經連續十四年排名全國百強縣榜首。江陰市的華西村,在二十年前,家家戶戶住別墅,家家戶戶有轎車,家家戶戶都是百萬元戶,名聞遐邇。崑山市巴城鎮的洋澄湖大閘蟹被稱之為該地區“舌尖上的經濟”,大閘蟹暢銷世界和全國各地,全年營業收入可達百億元。啟東市的“呂四魚港”更是全國最著名的魚港之一。

蘇南地區的各級幹部勤勉、務實、高效、聰穎的工作作風和敢為人先,勇於拼搏,開拓創新,奮發向上的精神也是該地區發展的重要因素。

江蘇省的經濟總量歷年來都排名全國第一,這與蘇南地區經濟的高速發展是密不可分的。


講述百姓身邊故事


蘇南是真的富裕,但蘇北也不是真的窮。

蘇南算是全國經濟發達的地區之一了,所以是真的富裕;而蘇北也不是真的貧窮,只是相對於蘇南的貧窮,依然還是全國較為發達的地區。但是同在一塊土地上,為什麼蘇南和蘇北的差距那麼大呢?

江蘇的蘇南和蘇北,即是一個地域概念,也是一種文化概念,也就是兩種不同的發展模式。

首先我們來看看蘇南和蘇北都有哪些城市,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和鎮江是屬於蘇南城市,然後蘇北城市就有徐州、淮南、鹽城和連雲港。

先說說歷史上的因素:歷史上底子好,工業化有傳承。魚米之鄉,基本沒天災沒人害,僅有一次太平天國造成的赤地千里。農業經濟發達而後必然帶來發達的小商品經濟。而後,常州有盛宣懷,劉國均,無錫有老榮家。再後來的蘇南模式,算是全國範圍內較早完成工業化的地區。

再說說地理上的因素:區位上靠近上海,交通上四通八達。90年代修建的滬寧高速,對蘇南經濟的騰飛貢獻卓著,再到現在看蘇南,感覺全國沒有別的地方交通如此便利了。便利的交通,適宜商業發展,水運也發達,還靠近上海,工業基礎好。

最後說一個,在於蘇北的產業層次比較低,產品附加值少利潤低。就拿徐州來說,首先想到的是徐工、徐礦。如徐州的煤礦蘊藏量江蘇第一,但在開發煤產業的問題上,好像也不比山西好多少,一車一車的煤燒出了GDP。粗放型發展模式把蘇北死死鎖在產業鏈的中低端。

但現在的蘇北可不是以前的蘇北了,畢竟,“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不過現在的蘇南也不是以前的蘇南了,畢竟,蘇北在全力奔跑的時候,它在坐滑翔機。


環球老虎財經


不光是江蘇有蘇北和蘇南的差別,很多省份都有這樣的發達和落後現象,也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


1)格局不同,蘇南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優先發展工業,國家和政府對這些地方的基礎建設也加大了投入,所以蘇州、無錫、常州、南京成為江蘇的“四小強”。

2)產業不同,近三十年來發展的軌跡是工業提高了原始積累,房地產更添後勁,而同時的蘇北還主要停留在低端農業基礎上,發展緩慢。


3)積累不同,發展的早有錢就會滾動發展更上一層樓,比如早在兩千年就有“張家港精神”,政府敢於負債投資建設保稅區,張家港港口,使沙鋼等大批企業崛起。今天轉型箭在弦上,以高科技和軟件開發為主的南京、蘇州又在為明天的領先而狂奔!

4)理念提升,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提高了上上下下人們先進的理念,蘇南的外來人口一直很高,帶來大批重要的人才和先進經營思想,而蘇北很多人都是外出打工,差經濟實力也差眼界魄力!



黃蜂二師兄


比較兩個地方富有與否,其實是相對的,在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得出A區域比B區域富裕的結論。


兩兩對比,浙北比浙南富,粵南比粵北富,膠東比魯西南要富,類似的比較可以羅列出很多,只是因為歷史地理等一系列原因,蘇南和蘇北的對比最是頻繁,也造成了如今江蘇是個大內鬥省的局面。其實無論是廣義上的蘇北八市,還是狹義上的蘇北五市,以2017年的數據來看,在全國範圍內都談不上差,最強的南通市GDP7700億元,遠超大多數的省會城市。即使是數值最低的連雲港和宿遷,也和新疆首府烏魯木齊的2743.82億元相差不遠。


以GDP總量最低的宿遷市為例,近年來的GDP增速雖然呈現一種逐年下降的狀態,也遠遠高於2017年全國6.9%的增速。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的加速和淮海經濟區的崛起,蘇南和蘇北的經濟差距將會沒以前那麼巨大,不過關於蘇南和蘇北的話題會一直持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