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说:此地若失,明朝必亡;后来,居然成为了事实

山西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地带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据史料记载,在夏商时期的时候,当时的山西有一个唐国,后来发生叛乱,被周朝的将领剿灭,然后封叔虞于唐,虞把唐改为晋,是为晋候,可见山西历史之悠久。

山西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从中原出发征服少数民族,山西是必经之地,如果据守山西,就可逐鹿中原。心学大师王阳明更是认为,失去了大同,明朝必亡,这句话后来也变成了事实。

王阳明说:此地若失,明朝必亡;后来,居然成为了事实

实际上,因为失去山西而导致亡国的朝代不止明朝一个,尤其是西晋因为失去山西而导致亡国,也造成了北方100多年的战乱。西晋末期的时候,匈奴人刘渊起兵反叛西晋,并且很快取得了西河,河东等地,控制了整个山西。当时的刘渊在平阳(今甘肃省临汾)称帝,建国号为汉。平阳这个地方,离洛阳非常近。刘渊就经常派兵攻打洛阳,最终洛阳被刘渊孙攻陷,晋怀帝被俘。

洛阳失陷后,晋憨帝带着自己的人迁都长安,希望重振西晋的势力。无奈的是,山西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晋憨帝一直攻取不下平阳,最终导致长安失陷,西晋灭亡。可见,西晋的灭亡与刘渊控制整个山西有很大的关系。顾祖禹曾经说过,如果控制了平阳,就意味着长安,河南等很多地方皆在自己的手中。

王阳明说:此地若失,明朝必亡;后来,居然成为了事实

山西对于明朝有多么重要呢?听我慢慢道来。

公元1368年,朱元璋攻克了元朝都城——大都。元顺帝率后妃、太子等退奔上都,这标志着蒙元王朝统治的终结。元顺帝一退到上都,就开始着手组织力量,调整部署,以图恢复。

八月里,元将脱列伯,孔兴率军攻大同。正驻扎在太原的李文忠得知后,毅然违令北上,击败元军,生擒脱列伯,孔兴逃至绥德为部下所杀,此场战役之后,元朝认为想要光复之前的地方,已经不可能了,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没有攻打大同。

大同之战充分说明此地在防御蒙古族南下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旦大同失守,将会危及明廷整个山西战场,李文忠正是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才在没有得到诏命的情况下自作主张,率领增援陕西的部队北上救援大同,事实证明李文忠的做法完全正确,也证明大同建镇对明朝的意义。此后大同作为北御蒙古、南屏内地的军事重镇,成为徐达、李文忠等名将的御边练兵之地。

大同在整个明代一直处于重要的战略位置。朱棣在即位后的八月里就加强了这里的防御,“命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陈用、都佥事曹远掌山西行都司事。”接着又任命右军都督府左都督何福出镇陕西、宁夏,节制山西行都司等。到永乐元年三月,正式任命“江阴侯吴高镇守山西大同,防御胡寇,节制山西行都司诸卫。”此后大同作为明朝的北边军事重镇,镇守总兵官的派遣一直没有中断过。

王阳明说:此地若失,明朝必亡;后来,居然成为了事实

明英宗时,瓦刺部落逐渐强盛起来。瓦刺头领马哈木死后,其子脱欢吞并了鞑靼和兀良哈,统一了蒙古部族。脱欢死后,其子也先继承王位,势力进一步发展。控制了东起辽河,西至关山东麓的大片土地。当时,为了和平相处,更为了解决军队的物质需要,朝廷以“盐引”为酬谢,鼓励商人把粮食草料运输到边塞,这就是明朝的“开中制”。

所谓“盐引”,就是在政府专控盐业的条件下,获取购买销售食盐的额度凭证。山西商人敏锐地捕捉了这个商业机会,从河南、山东以及江南地区将粮食运往北部边镇,以换得“盐引”,再折身辗转两淮、河东、四川等地出产食盐的地方凭“盐引”购买食盐,最后到全国其他地方出售食盐获利。 这是非常艰辛的商业历程,需要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好在山西商人吃得苦耐得劳,他们用汗水、勤劳挣了很多的钱,成为当时盛极一时的商业帮派——晋商。

王阳明说:此地若失,明朝必亡;后来,居然成为了事实

祁县晋商老街

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冬季,也先因为粮食缺乏,派使臣来大同借粮,并要求与大同的守备太监郭敬见面,商谈具体事宜。明英宗朱祁镇得知此事后,命令郭敬不要见瓦刺的使臣,拒绝了瓦刺的借粮要求,引起瓦刺的不满。之后,明朝政府又单方面撕毁贸易协议,随意降低了马价,使瓦刺受到损失。从此,明朝与瓦刺关系破裂,局势紧张,双方都在调集军队,加紧备战。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农历七月,也先在军事部署就绪后,带领大军兵分四路向明朝沿边大举进犯。也先亲自率领瓦刺主力部队向大同一带进军。企图首先攻占大同,然后进逼明朝都城北京。在瓦刺军队南下的同时,明朝驻守大同的军队北上抵抗,双方在猫儿庄(今内蒙隆盛庄东南)遭遇,发生激战。结果,明军初战失利,损失很大,大同参将吴浩阵亡。为了堵截瓦刺的进犯,明朝大同守备太监郭敬担任监军,带领守将宋瑛、朱冕、都督石亨等,率领大军再次与瓦刺军队在阳高卫交战。由于郭敬不懂军事,胡乱指挥,这次,明军败得更惨,宋瑛、朱冕战死,石亨仪以单骑逃归,太监郭敬吓得躲藏在草丛中才幸免一死。后来就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变。朱祁镇被俘后,也先曾两次带着朱祁镇以索取金币为名,攻打大同。

王阳明说:此地若失,明朝必亡;后来,居然成为了事实

大同都督郭登识破了也先的计谋,曾两次设计,想夺回朱祁镇,袭击瓦刺军,但都没有成功。之后,也先又以送朱祁镇回朝为名,由大同、阳高卫向北京进攻。明军经过土木堡惨败后,北京驻军不满十万,士气不振,无心恋战。有的大臣主张迁都,不少王公贵族纷纷潜逃。在这危急关头,主战派于谦拥立朱祁钰为皇帝(即明代宗),杀死王振族党,籍没其家产。于谦又从各地调集兵马,招募民众抗战,派兵防守各处要隘,初步稳定了局势。也先带领瓦刺军来到北京城外时,遭到明军奋力抵抗,也先的阴谋没有得逞。

王阳明说:此地若失,明朝必亡;后来,居然成为了事实

后来也先见拘留朱祁镇没有多大作用时,又放回了朱祁镇。朱祁镇回朝后,复辟登基,杀死于谦等主战派,使明朝政治更加腐败,国势日益衰落。此后,一直到明朝灭亡,明朝与各少数民族的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大同地区一直成为重要战场,使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重大损失。明末,李自成率军从陕西出发,由于山西守备虚弱,导致李自成在山西几乎如入无人之境,最终占领北京,明朝灭亡。

王阳明说:此地若失,明朝必亡;后来,居然成为了事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