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下行中的中國機遇

全球經濟增長存在隱憂

近期,全球多個主要經濟體下調2019年經濟增速預期,全球經濟增速可能有所放緩。IMF預計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從2018年的3.73%降低為3.65%,其中發達經濟體從2.36%降低為2.13%,新興經濟體增速穩定在4.68%。

在全球經濟增速有所放緩的預期下,世界經濟形勢面臨著壓力和風險。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對《經濟》記者稱,全球經濟下行對資產市場如房價、股價、匯率等可能會構成一些壓力,不可避免地出現劇烈波動。

風險方面,華泰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研究員李超對記者表示,主要發達經濟體央行貨幣政策邊際收緊使得全球流動性淨減少,可能加劇金融市場波動及新興市場風險敞口暴露。當前全球流動性環境相對收緊,源於美聯儲縮表導致美歐日央行總資產規模在2018年一季度出現拐點,其實質是美聯儲縮表幅度高於歐日央行的擴表幅度,流動性趨緊或對資產價格施壓。

另一方面,英脫歐問題對全球的風險偏好及美元指數影響也比較大。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王勝表示,一旦英脫歐,整個美元指數會階段性地有所跳升,保守估計美元指數升3%對全球新興市場壓力也非常大。此外,從資產價格的角度來說,美股自身也存在著微觀結構擁擠的問題,“由於長期美股低估引發了大量的被動資金以ETF等形式進入美股,這些資金的來源幾乎都是401K等絕對收益賬戶,一旦市場波動率開始上升,美國大力資產配置發生遷移,美股的反身性會比較突出,也就是越跌需要被動減倉的資金越多”。

其次,“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甚囂塵上,以WTO為核心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處於崩潰的邊緣,但由於各國分歧比較大,新的格局和規則還沒有形成”。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稱,原先的分工體系被打碎,上中下游產業鏈、價值鏈正面臨重組,產業發展可能會因此產生不確定性和震盪,而新的分工體系還沒有形成。此外,意識形態方面缺乏包容性也必然會影響經濟和社會的方方面面。

全球最好的機會可能在中國

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快,我國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目前我國政策取向以穩為主,李超認為,經濟斷崖式下行風險不大,且我國在出現類滯脹風險時,貨幣政策往往會增加對通貨膨脹的容忍度,首先實現穩增長目標。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逆週期調節”及“穩定總需求”放在首位,先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體現政策以穩為主的總基調。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提“六個穩”,延續了以穩為主的總基調,預計積極的財政政策將繼續發力,貨幣政策由穩健靈活適度轉為穩健略寬鬆,將繼續強化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就業優先政策”的方針下,預計就業政策或將繼續加碼。有觀點認為,全球最好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

對此,蘇劍認為,如果從炒股的角度來看,最好的投資機會可能在中國,特別是金融方面的投資機會更多,而如果從實體經濟投資來說就未必,“因為我國已經上升到中高等收入國家,要素成本尤其是勞動力成本已經相當高,特別是比越南、印度等國高很多”。

“傳統制造業、科技產業、金融服務業等領域跟與中國的深度參與是分不開的,在中國深度參與全球主要發展領域的過程中,對外開放肯定是一個非常大的亮點。”在王勝看來,全球最大的增長機會是在中國,但很多投資需要考慮風險調整之後的一個動態回報,以及波動性等各方面因素。“可以確定的是,中國是一個非常好的投資機會,特別是中國的權益市場,估值還比較低,目前的價值階段對外資來說還是很有吸引力的。另外,A股納入MSCI因子的不斷上調,也促成了外資對於中國A股的關注。當然,對於不同類型的資金、期限與風險敞口需求的投資者來說,還需要進行一個自我評估。”

另外,中美經濟對比存在的“比差邏輯”和“比好邏輯”。李超表示,在“比好邏輯”中,美國經濟相比中國更為強勁,中國將面臨資本流出壓力,此時國際收支平衡目標將面臨更大的壓力,穩經濟的寬鬆政策空間也大大受限;但中國不怕“比差邏輯”,在“比差邏輯”中,兩國經濟都在回落,但是中國會採取政策對沖,經濟韌性更強,使得相對沒那麼差,資本反而會流向中國。

從新興市場內部看,能和中國進行資本回流競爭的國家主要分為兩類,李超告訴記者,一類是經濟體量較大的金磚國家,另一類是東南亞小型經濟體。“總體判斷,金磚國家仍無法衝擊中國地位,東南亞小國容納資金有限,這兩類國家都不足以對中國帶來較強競爭,我國市場預計將充分受益於資本回流。在外資迴流、資產重估的邏輯下,繼續看多人民幣資產,A股有望迎來一輪長週期牛市行情。”

A股進入技術性牛市以來,外資不斷進入中國資本市場。“對海外投資者來說,中國的投資機會有很多。”徐洪才稱,第一,中國擴大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因此,這方面對於外資來說是一個機會。第二,我國的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高速增長,這方面如德國、日本、美國等國都處於領先地位,對外資來說其實也是一個機會。第三,服務業的一個重要內容即我國的養老產業、銀髮經濟這方面嚴重供給不足,日本、美國、歐洲等在這方面已經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和我國合作。第四,我國的高端製造業是國家產業政策引領的一個重要方向,外資可以參與該領域的投資,比如智能製造等熱點領域。第五,中國的基礎設施如鐵路、公路、橋樑、水利工程等基礎設施,外資可以選擇一些其有優勢的領域、技術或項目管理上和我國進行合作。

營商環境改善拉動經濟增長

3月15日,在全國兩會閉幕會議上,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以下簡稱“外商投資法”),這是我國外商投資領域第一部統一的基礎性法律,將從明年1月1日起實施。在目前外資大量、長期關注中國市場的情況下,外商投資法的推出具有重要意義。

外商投資法確定外商企業在中國可以享受平等的待遇,減少外企的擔憂,創造公平、開放、透明、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而中國營商環境的改善,對外資進入中國市場進行投資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外部條件,包括“全國一張清單”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等。

徐洪才表示,我國更加註重規則等制度型開放,以高水平開放帶動改革全面深化在推進規則制度高水準的開放。“對於外資來說,營商環境的改善使其運營成本在下降,效率在提升。”

外商投資法其實對我國也有正面的溢出效應。對於我國的投資者來說,資本市場的機會也有很多。

蘇劍認為,中國已經進入中等收入國家,接下來老百姓消費升級的方向在哪裡,哪裡就是投資的方向和機會。未來,中國老百姓需要的是高端服務,消費將向高端服務業升級,比如教育、醫療、保險、金融、法律、信息服務等。教育、醫療等本身屬於民生行業,不能把它作為經濟發展的動力,但作為民生問題,應該把它做好,把問題解決,同時也能拉動經濟增長。

此外,養老、醫療健康行業是可以市場化的一部分,比如保健、養生與醫療這類剛需沒關係,可以作為拉動經濟的行業。“其他的比如電影、電視劇、書畫等行業完全可以作為拉動經濟的手段,高端服務業比如文化旅遊同樣如此。”蘇劍如是說。

為深化對國際國內金融形勢的認識,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堅決打好防範化解包括金融風險在內的重大風險攻堅戰,推動我國金融業健康發展,《經濟》雜誌社將於今年5月25日召開“世界經濟與中國機會”之2019經濟高峰會議,對金融本質進行深入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