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張禹、薛宣、翟方進三丞相為例,淺析漢成帝時期的官場政治生態

說起漢成帝,可能大家對他的印象主要有三點:一就是怕趙飛燕,二就是怕他媽王太后,三就是怕他的幾個舅舅。

今天,大鵬不打算說他那些家事,而想通過對比張禹、薛宣和翟方進三位丞相的官場經歷,來淺析一下漢成帝時期的官場政治生態。

以張禹、薛宣、翟方進三丞相為例,淺析漢成帝時期的官場政治生態

嚴格來說,他們三個都非世家出身,而是依靠個人努力,從小地方奮鬥出來的鳳凰男,但成長路線也不盡相同。

張禹小時很聰慧,有算卦的對他父親說,你兒子是個讀書的種子,得好好培養。張禹長大以後,就被送到長安去讀書。

教他的老師都是當時的儒學名家,什麼沛郡的施仇、琅琊的王陽、膠東的庸生,個個都是清華北大博士生導師的級別。

張禹學成之後,經漢元帝的老師蕭望之考察合格,成了博士。後來,被推薦去教當時還是太子的漢成帝學《論語》。

以張禹、薛宣、翟方進三丞相為例,淺析漢成帝時期的官場政治生態

等漢元帝去世,漢成帝接班,張禹作為帝師自然就混得風生水起,賜爵關內侯,食邑六百戶。封為諸吏光祿大夫,加官給事中,統領尚書事。

咱們回頭再看看薛宣,那就苦逼了。從基層小科員幹起,一步一步往上熬,先後當過不其縣的副縣長、樂浪都尉丞、宛句縣令等。

因為治理有方,大將軍王鳳推薦他為長安令。後因通曉法律條文,被漢元帝提拔為御史中丞,這才算是進了中央。

漢成帝登基後,薛宣又離開京師,先後出任淮陽太守、陳留太守、左馮翊太守,都乾的不錯。空口無憑,舉幾個例子。

以張禹、薛宣、翟方進三丞相為例,淺析漢成帝時期的官場政治生態

薛宣聽說手下有倆縣令存在貪汙腐敗行為,就暗中收集了他們的犯罪證據,然後寫信讓他們引咎辭職,沒引起官場動盪。

還有兩個縣令,一個是孝廉出身,不擅長治理民事,而境內多有盜賊。另一個縣令是小吏出身,基層經驗豐富,但不擅長教化。

於是,薛宣就根據時令條文,讓倆人進行了交流,互換了轄區,結果二人換縣後,兩縣的治理都有了很大的改觀。

下面再說說翟方進,他可以算是張禹和薛宣的結合體,為什麼這麼說呢?翟方進也是跑腿兒的小吏出身。

以張禹、薛宣、翟方進三丞相為例,淺析漢成帝時期的官場政治生態

後來,因為老受人欺負,翟方進覺得前途渺茫,人生一片灰暗,就跑去算卦。卦師蔡父就把他大大地誇獎了一番。

說他雖是小吏,但有封侯骨,當以經術進,趕緊好好讀書去吧!於是,翟方進辭掉工作,跑到長安讀書去了。

不過,他的讀書之路又跟張禹有所不同,他沒能幸運的成為帝師,而是當了定向選調生,後來去了國務院督察室。

其具體事蹟請參見拙文《極富鬥爭精神的大漢丞相,曾一年搞掉兩個負責監察官員的司隸校尉》,在這裡就不多說了。

以張禹、薛宣、翟方進三丞相為例,淺析漢成帝時期的官場政治生態

說完他們三個人的成長經歷,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經論,漢成帝時期的階層並未完全固化,平民通過努力,還是有一定的上升空間的,因為他們三個後來都做了丞相。不過,因為成長道路不同,他們三個的人生結局也迥異。

還是先說張禹,因為沒進行過基層鍛鍊,張禹十分缺乏鬥爭精神和擔當意識,因與王鳳並領尚書事,內心十分不安,屢次以病上書請求退職,想退避王鳳。

漢成帝一看,這不成啊,還指望著你制衡外戚呢,於是多次賜金挽留,還派御醫上門看病,張禹沒辦法,只好又繼續上班。

以張禹、薛宣、翟方進三丞相為例,淺析漢成帝時期的官場政治生態

後來,因為一塊土地的歸屬,張禹和王根有了矛盾。王根多次在漢成帝面前詆譭張禹。張禹知道後,不僅不敢反擊,反而擔心自己死後,子孫遭受王氏報復,於是借發生日食的機會,給王氏說了不少好話。

漢成帝一向信任張禹,從此不再猜忌王氏。王根以及諸位王氏子弟聽說以後,都很高興,就與張禹親近起來。

因為張禹尸位素餐,曾任槐裡縣令的朱雲,當著諸位公卿大臣的面,向漢成帝請尚方寶劍,要把張禹的腦袋斬下。

漢成帝大怒,說朱雲以下犯上,命人把他拖出去斬了。朱雲緊緊地抓住一根欄杆不放,結果欄杆都被扒斷了。

以張禹、薛宣、翟方進三丞相為例,淺析漢成帝時期的官場政治生態

後來,經過左將軍辛慶忌勸說,朱雲才得以倖免。後來工匠要更換被朱雲扯斷的欄杆,漢成帝說:“留著吧!以此表彰以死諫諍的良臣!”

這說明,漢成帝本人也知道張禹到底是個啥水平,但就因為他是自己的老師,是有名的大儒,即使這樣管理水平不咋地,也得捧在手心裡當寶。

再看薛宣,就因為不是科班出身,不懂《論語》什麼的,儘管能力非常強,仍然不受漢成帝的待見,說他不會領兵打仗。

後來,漢成帝以邛成太后去世,喪事辦的太倉促為由,下書免去薛宣丞相之職。薛宣離職後,翟方進得以繼任。

以張禹、薛宣、翟方進三丞相為例,淺析漢成帝時期的官場政治生態

翟方進是當時的名儒,所以,漢成帝很器重他。加上翟方進又有基層工作經驗,所以辦事說話無不稱天子之意,人稱“通明相”。

但是因翟方進得罪的權貴太多,後來有人上書說: 天意震怒,須大臣替身才能消災,並暗示翟方進正好符合條件。

漢成帝本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原則,立即賜死了翟方進。然後,漢成帝以“丞相暴亡”宣示中外,並親往弔祭,做足了表面文章。

由此看來,在漢成帝時期,要想當官,工作能力不用太強,但必須通曉儒家經典;出身不用太高貴,但必須不能得罪權貴。

如果能在長安的書院,跟著當時的名儒大家讀書就更好了,那簡直就是登上了官場直通車,畢業直接進部委,轉正直接定正科。

以張禹、薛宣、翟方進三丞相為例,淺析漢成帝時期的官場政治生態

然後就是三年一小步,兩年一大步,不到四十就能混成一方大員,比起在地方上苦苦熬資歷的同志幸運多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也不是隨隨便便哪個人都能長安讀書的,這些人腦子還是很聰明的,屬於推動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

可惜的是,他們選錯了努力方向,無數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讀好四書五經並不能推動社會發展,也不會造福人類。

但因為兩千年來,主流社會一直強調,讀好四書五經就能當大官,所以大家一直埋頭苦讀,想從中研究出點什麼來,以致阻礙了社會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