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再度發掘

在106年前的今天,1911年7月24日 (農曆六月廿九),馬丘比丘重被發現。

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再度發掘


馬丘比丘(西班牙語、英語:Machu Picchu,奇楚亞語:Machu Piqchu,其意為“古老的山”),又譯麻丘比丘,是秘魯一個著名的前哥倫布時期時印加帝國的遺蹟,西北方距庫斯科130公里,整個遺址高聳在海拔2350—2430米的山脊上,俯瞰著烏魯班巴河谷,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

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再度發掘


由於獨特的位置、地址特點和發現時間較晚(1911年),馬丘比丘成了印加帝國最為人所熟悉的標誌。在1983年,馬丘比丘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遺產,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之一。但與此同時,馬丘比丘也面臨著遭旅遊業破壞的擔憂。

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再度發掘

1911年的7月24日,美國曆史學者海勒姆·賓厄姆三世讓西方世界注意到了馬丘比丘。他被熟悉此地的本地人帶到馬丘比丘。這位受爭議的探險家-考古學家在這裡完成了一份該地區的考古學報告。賓厄姆想出了“失落的印加城市”這個吸引人的名字,並用作他第一本書的書名。

2002年,其他不為人知的二十世紀探險家留下的足跡被人發現,這些發現顯示賓厄姆當初為了成為公認的馬丘比丘發現者而故意掩蓋了這些痕跡。

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再度發掘

雖然發現馬丘比丘的功勞落到了賓厄姆的頭上,長期研究庫斯科的Simone Waisbard仍然堅稱馬丘比丘的發現者另有其人,最先到訪這裡的是Enrique Palma,Gabino Sánchez和Agustín Lizárraga,他們於1901年7月14日(距今116年)將名字刻在了一塊岩石上。而賓厄姆最初實際上在尋找的是維特科,印加帝國在西班牙征服秘魯時期最後的避難所和反抗據點。反覆探索這個區域之後,他在1911年被居住在遺蹟所在地的當地奇楚亞人帶到了馬丘比丘。賓厄姆之後又幾次到訪這裡並進行挖掘,直到1915年。在他寫的幾部關於馬丘比丘的發現的書籍中,《失落的印加城市》一書大為暢銷。

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再度發掘

賓厄姆將5,000件古文物帶回了耶魯大學。在秘魯政府長期要求之下,這些文物至今仍然未被歸還。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賓厄姆的行為是典型的對文化遺產的掠奪,秘魯遭受其害頗深。

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再度發掘


點評:西方式的考古,發現是偉大的,搶劫是合法的,秘魯版藏經洞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