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盟军都是什么德性?自私自利多废柴,勾心斗角是常态

昨天我说过:苏峻的失败是必然的。作为后世读者的我,都能根据有限的史料分析出来。当时的豪门士族情报充足,没理由不知道这一点。

他们最初支持苏峻,只是不希望被苏峻当做典型杀掉。而理智状态下的苏峻非常尊重豪门士族,与他合作又能维持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何乐而不为呢?

虽然苏峻注定会失败,但苏峻失败前肯定会拉着一堆人垫背。既然如此,他们又何必带头闹事呢?所以大多数认虽然瞧不起苏峻,却依然与他保持合作关系。

中国历史上的盟军都是什么德性?自私自利多废柴,勾心斗角是常态


如果大家齐心协力,打败苏峻并不困难。但现在的问题就是:谁来挑头?

再说得深一点:与苏峻交战的过程中,谁应该领头?打败苏峻之后,权力该由谁来分配?

王导处在苏峻军事控制范围之内,他肯定不会挑头反对苏峻,这样太危险了。

陶侃坐镇长江上游的荆州,实力和资历都是一等一的。如果由他来挑头反对苏峻,似乎最为合适。

但陶侃与苏峻的出身背景大同小异,他们都是寒门子弟,在乱世中用手段和军队冲破了豪门士族的重重束缚。而且陶侃的实力比苏峻更强,如果让陶侃挑头,岂不是前门驱狼后门引虎?

侃早孤贫,为县吏。鄱阳孝廉范逵尝过侃,时仓卒无以待宾,其母乃截发得双髲,以易酒肴,乐饮极欢,虽仆从亦过所望。——《晋书》·卷六十六·列传第三十六

中国历史上的盟军都是什么德性?自私自利多废柴,勾心斗角是常态


既然王导和陶侃无法挑头,反苏峻的大旗就只能由别人来扛,于是温峤站了出来。

温峤之所以会站出来,是因为他收留了庾亮。而温峤之所以会收留庾亮,是因为他不相信苏峻能够掌控帝国。

温峤身为江州刺史,没有王导的顾虑;温峤同为豪门士族的一员,也没有陶侃的尴尬。由温峤连同庾亮一起扛这面大旗,也挺合适的。

虽然找出了合适的挑头人选,但温庾盟军还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无法回答:温庾盟军打得过苏峻吗?

当初庾亮自以为了不起,决定跟苏峻单挑,结果被苏峻打得灰头土脸,仓皇逃窜至江州。

亮携其三弟怿、条、翼南奔温峤,峤素钦重亮,虽在奔败,犹欲推为都统。——《晋书》·卷七十三·列传第四十三

中国历史上的盟军都是什么德性?自私自利多废柴,勾心斗角是常态


温峤之所以敢挑头,也是因为他得到了一个情报:据说,苏峻在都城不得人心,只要敢出兵,就一定能打败苏峻。

庾亮、温峤屯兵寻阳,时行李断绝,莫知峻之虚实,咸恐贼强,未敢轻进。及汪至,峤等访之,汪曰:“贼政令不一,贪暴纵横,灭亡已兆,虽强易弱。朝廷有倒悬之急,宜时进讨。”峤深纳之。——《晋书》·卷七十五·列传第四十五

这个情报靠谱吗?相当不靠谱。正如我前文所说,苏峻的确不得人心,但想打败苏峻,却需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温峤认为苏峻是个软柿子,可就在几个月前,这个软柿子把庾亮打得狼狈败逃。

温庾盟军的许多军官都认为应该联合陶侃一起出兵,这样才有胜算。

凡举大事,当与天下共同,众克在和,不闻有异。假令可疑,犹当外示不觉,况自作疑耶。便宜急追信,改旧书,说必应俱征。若不及前信,宜更遣使。——《晋书》·卷八十一·列传第五十一

中国历史上的盟军都是什么德性?自私自利多废柴,勾心斗角是常态


但陶侃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联合的,温峤和庾亮不愿意联合陶侃,陶侃也不愿意与温峤、庾亮合作。

温峤和庾亮之所以不愿意联合陶侃,是因为陶侃的地位太高。如果陶侃加入盟军,他们三人谁该当盟主呢?必然是陶侃啊!

而豪门士族最担心的就是陶侃成为苏峻第二,如果现在把陶侃弄来当盟主,又何必挑头反苏峻呢?

陶侃之所以不愿意与温峤、庾亮合作,是因为温峤、庾亮的邀请根本就没有诚意。

豪门士族出身的温峤、庾亮瞧不起寒门子弟陶侃,始终认为他才是帝国最大的祸患。陶侃虽然从未对此表示过不满,但要说陶侃完全不介意,那是不可能的。

尽管不情愿,但反苏峻的大旗既然已经扛起来了,温峤和庾亮就得硬着头皮把戏唱完。手下的军官担忧实力不足,两人还是发出邀请,请陶侃一起出兵,并尊奉陶侃为盟主。

中国历史上的盟军都是什么德性?自私自利多废柴,勾心斗角是常态


在一次装模作样的邀请之后,陶侃派兵与温庾盟军回合。可温峤和庾亮不等陶侃下令,就独自誓师起兵了。

陶侃得知这件事之后,差点把鼻子给气歪了,立刻召回了自己的军队。

陶侃召回军队的消息,把温峤和庾亮吓了一大跳,大军刚刚誓师起兵,就有一个重要的盟友突然撂挑子走人,这肯定会造成难以估算的恶劣影响。

无奈之下,温峤和庾亮只能晓之于情、动之于理地劝说陶侃出兵。

侃乃遣督护龚登率众赴峤,而又追回。峤以峻杀其子,重遣书以激怒之。侃妻龚氏亦固劝自行。于是便戎服登舟,星言兼迈,瞻丧至不临。五月,与温峤、庾亮等俱会石头。——《晋书》·卷六十六·列传第三十六

从这件事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虽然温峤和庾亮在明面上尊奉陶侃为盟主,实际上却没把陶侃当回事。

陶侃并不是不想起兵,因为江州一旦起兵,荆州必然也只能起兵。如果荆州坐视江州被苏峻占领,届时,荆州的西边是胡人,东边是苏峻,陶侃能安生吗?

温峤和庾亮之所以不愿意积极联合陶侃,主要原因固然是因为豪门士族地方陶侃,但也有江州和荆州的地理因素。

中国历史上的盟军都是什么德性?自私自利多废柴,勾心斗角是常态


最终,七十高龄的陶侃决定亲自率兵勤王。

表面上看,这是陶侃被温峤和庾亮的忠义之情所打动。而实际上,这是因为陶侃发现了症结所在。

如果派一员将领率兵与温峤、庾亮联合,恐怕随时都会被架空。只有亲自率兵前往,陶侃才能放心。

经过这样一番折腾,陶、温、庾终于真正实现了联合,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之间就会亲密无间。相反,他们之间的勾心斗角会持续下去,苏峻之乱被平息之日,就是他们内讧之时。

中国历史上的盟军都是什么德性?自私自利多废柴,勾心斗角是常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