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第一古榕和它邊上的裴仙宮

榕城第一古榕和它邊上的裴仙宮

在福州城內肅威路(省府路的支路)上有一座佔地1100平方米,始建於北宋英宗年間(1064-1067年),距今已近千年的道觀--------裴仙宮.

榕城第一古榕和它邊上的裴仙宮

裴仙宮供奉的主神是一位鶴髮白鬚老人即裴仙師或稱裴仙爺。裴仙師歷史上確有其人,其俗名周簡潔,浙江紹興人氏。相傳,他在督署為幕客時,關心民間疾苦,輔政多施恩澤於民;平時宣揚道義,勉勵人們從善行善,故深受民間百姓稱道。周簡潔後棄官入霞府修道,法號為“非衣真人”,人們便把“非衣”與“真人”合稱為“裴真人”,成為宋代修煉派道士。其道成,在督署大榕樹下羽化。 當時,道眾感其一生功德、聖績,遂於此大榕樹旁建起殿宇堂皇而肅穆的裴公祠,尊他為“裴仙師”或“裴仙爺”。

榕城第一古榕和它邊上的裴仙宮

說到這裴仙宮不得不說到這棵大榕樹,這棵榕樹可是榕城第一古榕枝繁葉茂,綠蔭遮天。當年抗戰時,日本鬼子的飛機突然出現在福州上空,一時間炸彈聲轟隆作響,正在裴仙宮附近的行人來不及進防空洞躲藏,紛紛跑到這棵樹蔭濃密的大榕樹下躲避。鬼子的飛機飛走後,有人驚奇地發現,一枚未爆炸的炸彈竟掛在這棵大榕樹一個枝丫上,在場的人驚歎,如果不是這棵大榕樹顯靈,躲藏在宮內的人全都要被炸死。一時間人們爭相傳頌。許多人目擊了工兵排彈的全過程。

榕城第一古榕和它邊上的裴仙宮

解放前,有一年夏天,福州遭遇大旱,福州許多水井都乾涸了,但唯有大榕樹旁的水井免遭厄運,而且水質還分外的甘甜。由於當時福州的許多井都打在大榕樹旁邊,而使老百姓平安度過大旱。此外,陳道長還記得,小時候有鄰居小孩面上長了皮癬,母親就會把小孩帶到裴仙宮,在大榕樹幹上砍幾刀,用滲流出來的汁液塗在患處,過些日子小孩子的癬慢慢地就好了。

榕城第一古榕和它邊上的裴仙宮

別看老榕樹年紀一大把,可現在還在長身體呢。1989年這棵榕樹的樹幹胸圍,實測值為13.2米,而前兩年一測,長到了15.1米。古榕高約30米,樹冠幅直徑28米,要8個大人才能合抱的大榕樹,是我省迄今為止已知胸圍最大的一棵古榕,1997年,古榕被福州市有關部門評為“榕城第一古榕”。古榕樹還在長身體,一時還引起人們的關注和興趣。興趣之餘,還有人對它的實際年齡多少進行了考究。有的人參照史籍資料或參考民間傳說,推斷這棵古榕是種於宋代,至今已千年樹齡有關專家曾到這裡考察過這棵古榕樹,由於榕樹的植物年輪鑑定相當困難,要確切判斷這棵“榕城第一古榕”的實際年齡,目前還很困難,因此古榕的實際年齡是個謎。長期以來,每年的陰曆八月,宮裡還要為榕樹祝壽呢。


榕城第一古榕和它邊上的裴仙宮

說完了古榕樹,我們還是說說今天介紹的裴仙宮,裴仙宮歷經滄桑,迨至民國,為福建省長公署及福建省政府的辦公處所。民國十二年(1923年)薩鎮冰任福建省長時,集資重修,擴建殿宇,改祠為宮。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陳儀為福建省主席時,將宮殿擴建為兩層。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由里人集資修葺。1955年因為地方建設需要,地殿因而圮廢。 

榕城第一古榕和它邊上的裴仙宮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愛國僑、臺胞的資助下,陳燊官道長重建裴仙宮。紫紅色的宮牆上鑲著三層金色琉璃瓦,面牆中間鐫刻著二龍護匾,匾額上有“裴真人 祖殿”鎦金大字。裴仙宮門口,雙獅戲球栩栩如生。宮內殿堂十八根石柱拔地擎天,雕樑畫棟,金碧輝煌。1996年1月該宮依法登記開放。2002年購置飲服集團全座四層樓房,擴大活動場所,成為規模壯觀的道家仙樓。 

榕城第一古榕和它邊上的裴仙宮

裴仙宮於1988年以來經3次擴建修整而初具規模,在繁華的市中心獨顯寧靜雅緻。宮觀佔地面積1100平方米,主要殿堂面積800平方米,主要建築包括:三清殿85平方米,主殿150平方米,裴仙殿65平方米,會客廳20平方米,辦公室15平方米,以及新樓5間4層,主體建築為磚混鋼筋水泥結構的二進殿堂。樓下為大殿,設置供桌與神龕,正中神龕內端坐著裴仙師與朱真人的金身,左右兩側的壁龕上,端供著裴仙宮的護法神楊護法與金太保。正龕的背後,便是一株千年古榕,它已成了人性化、人格化的神,亦被信眾尊為真人並虔誠供奉。二樓專供裴仙師,是專門為信眾請神分爐開光、祈求平安和宮觀早晚課、誦經拜懺的場所。三樓為三清殿。新樓一層為元辰殿。宮內楹聯、詩詞眾多,並有清道光年間石香爐、乾隆御題碑文,以及清手抄道教科書等宗教文物。

榕城第一古榕和它邊上的裴仙宮

榕城第一古榕和它邊上的裴仙宮

榕城第一古榕和它邊上的裴仙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