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傲不羁的小小少年

狂傲不羁的小小少年

一声呼啸聚英雄

山野田间恋战中

大小祸端日日闯

伤疤好了又忘疼

仅以此文纪念我那狂傲不羁的少年时光,还有儿时那些共同玩耍的小伙伴。

爱打架的小小少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男孩子,没打过几次架的人恐怕是凤毛鳞角。那是一个运动不断、人口爆涨的年代,谁家都有三、五个小孩,有的家庭甚至更多。由于家庭人口多,家长对小孩子在外打架闹事的事情也就习以为常,懒得管了。

狂傲不羁的小小少年

就我们村来讲,九个生产组,属三组和我们八组的男孩最多。村里的学校三个年级三个班,下课铃敲响之后,大家都奔涌而出,大大小小混到一起,相约到学校后面的操场上去干上一架。这时候八组和三组两个组就分成两大派系,六、七组一般站我们八组这边,其它组站三组那边,也有不参与的。打架的时侯也是讲规则的,有时候选“主帅”一对一单挑分胜负,有时候是骑马大战。骑马大战由三个人组成一架马车,扶上一名“战将”,开战之前各自摆好阵式,随着一声令下,激战开始,两位“主帅”在上头交战,各自的助阵团在后面呐喊助威推进,上面“战将”倒下后,后面的人又扶起来继续酣战,直到对方服软认输。有时还会换战将进行轮番攻击。

一场激战过后,被打得皮破眼青、鼻孔流血那是常有的事,这时撕两张课本纸擦擦血迹,摘点苦汁公(土话:土摘公)或老芽草(土话:老岸草)嚼碎敷在伤口处,或将叶子搓揉几下堵住鼻孔,立马止血消疼。然后特意用衣服遮挡住伤口,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回教室上课。回到家后在父母面前更要小心掩饰起来,生怕父母知道后旧伤未复又添新伤。如果不小心被发现,就随便撒个慌来搪塞过去。

七组与八组的学生放学后要同行一小段路,两个组的男孩便由之前在学校的搭档,转换了角色,变成了对战对头。大家各自都有藏在茅柴丛里的“武器”:竹篾大刀、红缨枪、齐眉棍等自制神器,刀柄与枪头还扎着红领巾。在两个组的分岔路口,一般是我们八组的先在那里严阵以待,紧接着就各自抄起“武器”一阵咣啷噹啷地干起来,学着曾经跑几公里外看过的电影里的动作模仿。但武器很少会伤到人,一般都是点到为止,七组的人明知人数少力量对比悬殊,也要“拼死一博”。

有一次打着打着打红了眼,缠到天都快黑了,惊动了老师。老师们匆匆从学校赶来,大家见老师到来,全体丢盔弃甲做鸟兽散,各往家里狂跑。

有一个欧阳老师,塅里(镇上)人,带着一副眼镜,我们一阵疯跑后将他落得远远的,谁知道他径直往我们八组的方向赶来了。我们那个孩子王将早上打死的蛇捡起来,挂在路边小岩屋的边上,刚好吊在了小路的中央,意图把老师吓得退回去。不知是因眼睛近视,还是黄昏时分光线不好,欧阳老师竟一头撞到了死蛇身上,跌落眼镜,顿时被吓得够呛,估计冷汗都流了一箩筛。事后,我们无一幸免地都被父母关在了房间里,用竹枝梢打得一阵阵哇哇大叫,跪地求饶,全身变成了一幅纵横交错的红线地图。

狂傲不羁的小小少年

▲ 欧阳范龙启蒙老师(后来,我在镇上碰到了欧阳老师,他都认不到我们了,但一些学生的名字和当年有些事他却如数家珍般的一一罗列了出来,三十多年前的情景再次重提,当时我听着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不羁的少年时代。他现在已经退休了,坦言在后来的教育工作中,偶尔也会在不经意中认可我们这一届最调皮的孩子,有时就算他们老师管不住的,家长都会帮忙严管,将权力棒全盘交给了老师,给老师奉予了最神圣的尊敬。即使有顽劣不听话的孩子,家长一般会使用棍棒一直打到孩子服软为止。)

狂傲不羁的小小少年

▲ 2017国庆,黄敬友老师与部分同学合影于风云亭村八组(同学聚会时黄老师还提起当年那些糗事,在黄老师的一番抽丝剥茧般的揭密之下,惹得女同学们差点笑掉大牙,我们唯有用家乡米酒多敬他一杯以表诚挚的歉意。黄老师还说,那时八组的人没到就会推迟上课的,因为我们在上学的路上都是要等到一起到学校,放学如果有一个人被罚留课,二三十个人就全在教室外等着。)

调皮捣蛋的小小少年

有一次,我用工笔与水彩画了一张“5元人民币”,不知哪个兄弟出了个馊主意,他们在土路中间做个陷阱,陷阱旁放上那“5元人民币”,远看还真有点像真钱。这时有个路人经过,看到后不由自主地打算弯腰去捡,结果一脚踩空被摔了个嘴啃泥。躲在茅柴山里的我们顿时一阵哈哈大笑起来。路人也许是因为自己的贪心而感到羞愧,爬起来连泥土都没来得及拍就匆匆走掉了。

狂傲不羁的小小少年

到了秋天,路边的庄稼地又该遭殃了。早上将别人家红薯地里的红薯刨了出来,把藤蔓仍然埋在地里做原状恢复,在一个隐蔽的山窝里挖个土窑,按人头数将红薯放在土窑里煨好,晚上放学时再把小土窑挖开,然后取出已经熟透了的红薯,总共二三十个人,一人分一个,那种香味感觉从来都未曾有过,直至今日都没再吃过那么好吃的红薯。其中有两次都被别人搞走了,一次是塅里那些来弄柴的人搞走的,因为我们在一个捆柴的地方发现了很多红薯皮;还有一次是薯地主人弄走的,是后来我们听说了。但我们魏源故乡的风气好,很讲究礼义道德,去地里偷个红薯玉米的,或去树上摘个杨梅李子什么的,即使是在那个物资溃乏的年代,他们都不会骂人,他们还会说“人家是饿了才弄的吧”来解脱自己,而宽恕别人。

狂傲不羁的小小少年

也有些人会在果树下拴只大狗,一般人都会敬而远之,但还是有些胆大心细的同伴学了点孙子兵法还是老子兵法: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最后的结果是那狗都把他当成了朋友,果树的主人也只能怀疑是不是狗也学会了吃水果,反正我们认为果树的主人会这么想的。

小小少年欢乐多

放寒暑假的时候,谁家孩子把牛栏杠抽开,随着第一声牛叫,各家各院的牛就会应声回应。牛的对话此起彼伏,也提醒了每家的放牛娃们,不一会儿各家各户的牛儿就会陆续从栏里走出。牛犊子一出栏跑在最前面,尾巴翘起老高围着禾坪一阵疯狂奔跑,绕了几圈才能停下来。慢慢的所有的牛会自发地汇集在一起排成队进山啃草。我们会一手扬着竹枝,一手拿着小锄头、柴刀、锯子等自家工具跟在牛的后面,形成了牛人队伍,一路上吆喝着、嬉笑着……

狂傲不羁的小小少年

最喜欢的是水草丰茂的寒山嵻溪水边,有沙坪草地,可以抓小鱼、石蛙、螃蟹,抓到食材后就放火上烤着吃,有时一条鱼分成三段,一只螃蟹分成两截共同分享。

在一宽阔处我们还盖了一座茅草房,可供十几人躲雨。一次在茅“屋”中烤糍粑的时候不慎失火,大家的辛苦都付之东流,从那以后我们都提高了防火意识。

狂傲不羁的小小少年

寒山嵻有个两水相汇的地方叫双江口,那里有个山洞,洞顶有棵古枫树,传说洞里住着檀神,土话喊檀主。檀主为何物?传说檀主夜晚会去田间抓泥鳅,闪着幽幽的蓝光,如果有幸你跟在他们后面走,不要说话出声,那晚就会抓到很多泥鳅,甚至在檀主们分泥鳅的时候,你只管把篓子(一种葫芦形的小竹篓,专门用来装泥鳅和小鱼)伸过去,他们还会往你篓子里按量分成。但是如果得罪了檀主,被它踢一脚,那伤口将会新三年,旧三年,反反复复一百年都不会愈合,唯有请法术高明的师公送檀神,伤口才能痊愈。

后来那棵古枫树被官府找两个人砍掉了。自那以后,再也见不到幽幽蓝色的檀主之光了,但那洞口仍然经常有人烧着香火蜡烛,扣着碗钵。

我们曾经听过很多大人说檀主怕牧童,也有人说用檀主的钵子抓泥鳅的话每次都能抓个箩满篓满,用那钵子喂猪的话就如风吹草长猪肥壮。有次我们正好看到有几个钵子在里面,我们每个人举起一把茅柴点燃,往洞里扔进去,烧所谓的檀主,并添加了柴火,烧完后再去寻找看看有没有传说中檀主吐出的鱼和泥鳅的骨头,结果与其它山洞没任何异样。之后我们拿走钵子去抓泥鳅,像我平时抓不到泥鳅的拿着钵子还是一样的不管用。

送给曾经的小小少年们

一群懵懵懂懂的不羁少年,在跌跌撞撞中携手成长,时至今日,大家为着各自的生活奔走在异乡的道路上,挥洒着辛勤的汗水。静夜发呆的空隙,挥之不去的是那青山绿水间的喜怒悲欢。时代将乡关拉远,却将乡愁拉近,感恩每一种光景的来临,每一次时代的更迭,每一个人的出现,在这过程中留下的每一张掠影,每一分点滴,那是每个人内心最美的传奇和风景。让逝去的少年时代美好的时光,永恒地定格在我的脑海中吧!

献给每个人的小小少年,每个人曾经的发小,每个人那逝去的唯美时光。

狂傲不羁的小小少年

作者简介:啸林谷主,本名戴佳生,隆回县司门前镇风云亭村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