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掉夜間尿不溼有技巧,謹記這幾點,無需叫寶寶夜起也能輕鬆搞定

前幾日,寫了一篇關於如何進行如廁訓練的文章《 》,裡面不僅詳細介紹了白天如廁訓練的方法,也簡單的提到了夜間如廁訓練。

後來有讀者私信告訴了我,她家寶寶遇到了有關“夜尿”的問題——3歲的男寶,白天如廁訓練已經基本完成,可以不穿尿不溼自己上廁所了,但晚上就會尿床“畫地圖”。家人想在晚上每隔3小時就叫寶寶起來尿尿,可媽媽一邊覺得這樣會影響寶寶的睡眠,一邊又對寶寶尿床沒辦法,害怕一直帶著尿不溼睡覺以後摘不下來!

今天,育兒琦說就再來說一下夜間的如廁訓練。

對於寶寶的夜間如廁訓練,為人父母的感受會出現兩個極端:一大部分比較幸運的父母可能會覺得很簡單,基本不用怎麼訓練,寶寶就學會了夜裡起床自己上廁所;另一小部分的父母可能會對寶寶的夜間如廁訓練很是頭疼,拉拉扯扯好久都還學不會。

戒掉夜間尿不溼有技巧,謹記這幾點,無需叫寶寶夜起也能輕鬆搞定

寶寶之所以會出現不同的狀態,其實是由於每個寶寶生長髮育的情況不同而導致的。寶寶晚上“畫不畫地圖”,主要是受以下幾個方面制約的:

1.寶寶神經系統是否發育的足夠成熟

有些寶寶神經系統發育的比較慢,一旦入睡後大腦神經就和身體處於斷開聯繫的狀態,受到尿憋刺激,膀胱就是發射信號它也接收不到,有句老話說得好,“睡得太死,根本就感受不到尿憋”,而此時的括約肌也不受理性控制,這自然就“畫地圖”了。

2.寶寶的膀胱是否長到足夠大

小寶寶,膀胱不僅比較小,連著它的彈性也會稍差一些。但偏偏寶寶睡一晚上的時間往往要比成人長,小小的膀胱hold不住一長晚的尿量,自然就容易“畫地圖”了。

3.寶寶的內分泌系統是否發育的足夠成熟

人之所以晚上要比白天尿的頻率以及尿量少些,主要是受人體中的“抗利尿激素”調節控制的。尤其在倒時差的時候感受的比較明顯,你倒時差,腎臟膀胱也是需要倒時差的,白天即使醒著也不太想上廁所,夜間即使是睡得很著也還會起來上廁所。

有些寶寶因為內分泌系統發育的還不夠成熟,夜間尿尿的頻率和白天的基本一樣,自然就容易“畫地圖”一些。

這幾方面,只要有其中任何一方面薄弱的,都會影響寶寶夜間如廁訓練的進程。

事實上,這種年齡已經大了卻依舊無法控制夜間排尿的寶寶並不少見。據統計,6歲以後依舊會有10%的孩子會尿床,10歲以後有5%的孩子會尿床,即使是成年人,也有0.5%的人會受此困擾。

戒掉夜間尿不溼有技巧,謹記這幾點,無需叫寶寶夜起也能輕鬆搞定

所以,對於3歲的孩子無法控制夜裡的排尿,真是正常現象而已。

而夜間如廁訓練受到阻礙,主要也是因為寶寶身體還沒發育好所導致的,並非是因為孩子太懶不想起來尿尿而故意尿床的。所以,對於無法控制夜裡尿尿的寶寶,當父母的一定要寬容待之,多幫助多鼓勵他,而不是一味的責備他。

對此,北美有一個分水嶺的年齡——6歲。在寶寶6歲之前,你可以對這件事佛系一些,不要過於在意糾結。

當然,該做的還是要做的。

在孩子願意的情況下,在溫和的氛圍中,可以在晚上11點左右叫醒孩子去上廁所。但倘若孩子每一被叫醒都會鬧得雞飛狗跳,那就沒啥必要,只能繼續帶著尿不溼了。而相對於國內,北美那邊寶寶的尿不溼碼數可是多大的都有,真是繼續帶著也沒啥可羞愧的。

每過1/2月就再摘掉尿不溼試1/2周,若絲毫無進展,那就繼續帶下去,有時候寶寶的成長就是一瞬間的事兒,就像寶寶學走路一樣,突然就開了竅就會學會的。

對於家人說要每3個小時就叫醒孩子去尿尿的做法,不僅過於繁瑣還沒啥意義。你這樣做難道是想訓練寶寶每3個小時就醒一次嗎?對於夜裡上廁所,一個正常人也就上一次廁所嘛,所以夜間叫醒一次就可以了,如果孩子夜間需要上多次廁所,那隻能說明寶寶的激素分泌機制發育的還夠成熟,要等它逐漸成熟,而不是讓寶寶適應這不正常的作息規律。

戒掉夜間尿不溼有技巧,謹記這幾點,無需叫寶寶夜起也能輕鬆搞定

再者說,假如每3小時就叫醒寶寶起來尿尿,就算寶寶配合,父母也會很疲勞的,以至於難以堅持下去,就算排除萬難堅持了下去,大人的脾氣也會變得很糟糕,倘若這壓力再傳遞到寶寶身上,那對寶寶的夜間如廁訓練可是沒啥好處的。

退一步來說,如果孩子已經6歲了,卻依舊還有這種問題,可以選擇給孩子配一個“尿溼提醒報警器”,它在尿溼的情況下,能震動叫醒孩子。在孩子適應後就可以隨時撤掉機器,根據統計它能治療三分之二的尿床問題。

戒掉夜間尿不溼有技巧,謹記這幾點,無需叫寶寶夜起也能輕鬆搞定

如果還都不行,那情況或許就比較複雜了,就需要由專業的醫生來評估一下孩子總是尿床的根本原因所在了,醫學上對於小孩子尿床這件事請還是有一系列有效的治療方法的,治癒率也是很高的,請對此鬧心的家長不要諱疾忌醫才好。

希望每個小寶貝都能早日解鎖夜裡自己去尿尿的新技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