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四氣調神(秋)

養生之四氣調神(秋)

筆者在四氣調神第一篇說到,古人認為,四季養生: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今日我們就來聊一下“秋收”。

《黃帝內經》中這樣描述:“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則傷肺,冬為飧洩,奉藏者少”。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秋三月者,七、八、九月是也,值此際,大地收容而四海皆平。秋風蕭瑟,天高氣燥,燥氣者,正氣也,“燥” 充分說明此季節空氣的乾燥,所以秋季是風溼病患者較為舒服的一個季節。此處需補充說明一點,我們平時說的“躁”跟“燥”有何區別呢?秋燥,實則是正氣秋收的表現。而“躁”,實則是煩躁。煩,一火一頁,頁表示人體頭部,乃是虛火上頭之兆,“躁”,說的是一個人心浮氣躁、躁動不安。此症狀實則是說明一個人腎精不足,精氣大虧。我們常見的坐立不安、蹺二郎腿、抖腿等也都是精氣不足,俗語說:男抖窮,女抖賤,都是說的這個,但凡腎精不足,必然思慮不周亦或者邏輯思維下降,故而,現代很多專業HR招聘員工時,很注重一個人的行為舉止,甚至說很講究中醫的:望、聞、問、切,望就是看,一眼即可知病乎,聞就是聽,你一說話,別人就能判斷:氣從丹田而來,聲音渾厚,氣很足,相反,如果一個人說話氣短懶言,實則身體不好。身體永遠是革命的本錢,身體不好很難做大做強。孔聖人講看一個人的行走坐臥,即可知你是後生可畏還是朽木不可雕也。

養生之四氣調神(秋)

“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早睡,不可超過亥時(21:00-23:00),早起,不得晚於卯時(5:00-7:00),古有聞雞起舞的故事,實則雞叫正好在卯時前後,卯時天門開,隨雞叫而起行。腎神為志,此際宜安宜寧不宜發散,換句話說:性生活需要放緩。

“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舒緩秋天的肅殺之氣,秋後問斬,因為秋天有殺氣,現在,到秋天後我們國家出現嚴打,沒有說春天嚴打的,春天不可以動殺機的,到秋天,人的氣 自然的會到這步來。男子悲秋,到了秋天慷慨激昂,特別悲憤。把神收回來,使秋氣平,讓秋氣不那麼肅殺。 無外其志,使肺氣清,不要再往外擴散了,這樣就能夠使肺氣比較清肅。這是秋天是正常的人和自然的對應。養收斂,秋天就是酉時,酉時主氣味的味。大蒜和辣椒氣味最厚,但不入藥。古人認為大蒜入氣分,凡是入氣分的藥,都走清竅,如人體的眼睛,小便。大蒜氣味厚重,吃後會流眼淚,小便有味。中藥雖取其偏性,但也是因人而定。大蒜、辣椒每人承受量不一樣,能吃多少吃多少。辣椒走味道,入味就是入血分,血、味道都屬於陰。入血分的藥走人的濁竅,入口,大便。辣椒吃多了,會生口瘡,肛門疼痛。

養生之四氣調神(秋)

“逆則傷肺,冬為飧洩,奉藏者少,”如果忤逆了它,就會傷肺,因為肺對應秋天。飧是夕食,晚飯,飧洩是食古不化,吃的東西沒有消化就拉出來了。肺與大腸成表裡,如果肺氣虛弱,大便成形能力就會很差。這些毛病冬天就會顯出來。收斂氣沒收住,奉獻給冬天的東西很少,藏不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