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教育,成為脫貧助推器——脫貧攻堅的“瀘溪教育答卷”之四

教育,成為脫貧助推器

脫貧攻堅的“瀘溪教育答卷”之四

湖南日報記者 餘蓉

山高路遠,經濟落後。瀘溪很多百姓把教育、讀書看作是擺脫貧困、改變命運的第一希望。

“叔叔好!我現在東莞沙田鎮輪渡路信太集團從事美工,月薪4000多元,感謝您對我們一家人的關心、照顧……”近日,瀘溪縣副縣長尚遠道收到其聯繫的貧困戶楊國軍大女兒楊娟霞的短信,很是開心。今年6月,楊娟霞從瀘溪縣職業中專學校畢業後去廣東上班,讓她家脫了貧。

在瀘溪,像楊娟霞家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近年來,瀘溪把教育放在發展的首要位置,並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教育,成為瀘溪穩定脫貧、長期脫貧的強有力助推器。

抓教育,為發展提供驅動力

2015年,瀘溪31.7萬人口中,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4萬多,貧困發生率高達35.69%。

摘掉貧困帽,實現穩定脫貧,是民眾心聲,是政府責任,是政治目標。怎麼辦?地處山區,交通不便,山多田少,區位弱勢,農業、工業發展有著天然瓶頸。

“抓教育。” 縣委書記杜曉勇說,這是瀘溪幾任黨政班子深思熟慮之後找到的最切合縣情的工作思路。唯有教育,關係千家萬戶、各行各業。抓教育,就是促發展;抓教育,就是惠民生;抓教育,就是保就業。

“教育辦好了,老百姓的負擔少了好多。”縣長向恆林跟記者舉了個例子:瀘溪目前“一人校”(只有1名老師的學校、教學點)有54所,就讀的小學生只有250名。表面上看,撤併村小能節約不少資金。但這些學生大多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弟,如果撤併了村小,他們就得到中心完小讀書,費用無疑增加好幾倍。花大力氣辦好村小,就是扶貧。

本縣教育辦好了,瀘溪人還用得著把孩子送到吉首、長沙去嗎?這又替老百姓省了一大筆陪讀、交通等費用。相反,周邊縣市來瀘溪就讀的學生越來越多,目前達到了2075人。孩子們來了,他們的父母也來瀘溪經商、務工、買房,為瀘溪的經濟發展貢獻了力量。

“深層次來說,辦好教育,人口素質提升,為瀘溪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內生驅動力。”向恆林介紹,2018年,瀘溪的貧困發生率已降至4.75%,並獲評“全國返鄉農民工創業示範縣”。

抓保學,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在瀘溪,一個孩子輟學,急壞縣、鄉、村、學校數10人。

今年8月30日,為了讓輟學跟隨父母去杭州打工的廖號兵重返校園,由扶貧隊隊員、結對幫扶幹部、縣扶貧辦駐村幹部和村支書組成的“勸學特別行動隊”,輾轉火車、大巴、地鐵等多種交通工具,跨越1270公里,來到杭州。幾天時間裡,大家反覆做思想工作,多方聯動解決實際困難,收到了奇效。9月3日,廖號兵跨進了瀘溪一中的校門,入讀初一。

“控輟保學,事關全縣整體脫貧大計。”向恆林說,為確保義務教育階段一個孩子都不能少,縣裡將控輟保學工作設為各級精準脫貧考核“一票否決”的硬性指標。目前,全縣貧困家庭學生輟學率為零。

除勸學外,瀘溪還構建了完善的資助體系,對於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學生的資助已從幼兒園到高中階段全覆蓋。除了免學費,還發生活補助,每個學生每年學前1000元、小學1500元、初中2000元、高中3000元、中職2500元。大學新生也有資助,本科每人每次獎勵5000元、專科獎勵3000元。“這一塊,縣裡每年共拿出3000多萬元。”向恆林說。

“沒有教育扶貧,我女兒哪能上北京大學呀?”採訪中,白羊溪鄉雲上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陳秀蓮告訴記者,自己3個孩子都有資助,尤其是大女兒2018年考上北京大學後,各種資助加起來有9500元,還有8000元的助學免息貸款,再不用為錢發愁了。

讀得起書,還要讀得好書。瀘溪學生中,留守兒童有15538人,佔比高達49.53%。2010年,瀘溪推出了“留守兒童關愛工程”,老師與學生結對,給他們過集體生日,定期讓他們與父母打親情電話、視頻對話,讓他們心有人愛、身有人護、難有人幫、學有人教。

縣教體局黨委書記、局長譚子好表示,關愛留守兒童,讓外出務工的家長安心賺錢,這也算是一種“精神扶貧”。

抓中專,讓就業脫貧成為現實

瀘溪縣職業中專學校是一所省級示範性職業學校,開設了網頁美術設計、計算機平面設計、電子商務等9個專業。“2017年招生700人,2018年900人,今年1000人,明年有望達到1300人。”該校校長王維紅滿懷信心地告訴記者。

招生上千人,可不容易。要知道,瀘溪每年初中畢業生也就3000多人。王維紅表示,學校越辦越受歡迎,有多方面原因,最重要的還是教學質量好,畢業生供不應求,2019年就業率已達到100%。“我們的畢業生基本上是優質就業,月平均工資4000元以上,可以說是就業一個,脫貧一家。”王維紅說。

在該校一面巨大的牆壁上,學校把優秀畢業生的專業、就業單位、工作崗位、工資待遇等都進行了展示。記者看到,其中有個叫覃麗雪的女生,畢業幾年就在東莞開辦了幼兒園,年收入20萬元左右。她還將兩個弟弟都接過去工作。

該校還承擔了瀘溪社會培訓、勞動力培訓的責任,近3年進行免費職業技能培訓2萬多人次,帶動農民創收1.5億元。“前不久我們和縣勞動部門合作培訓了月嫂62人,來自長沙、吉首的家政公司一下子要走了42人,她們的平均月薪達6000元。” 王維紅說。

“像瀘溪這樣交通不便、資源貧乏的山區,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向恆林說,瀘溪的教育發展脫貧工程,發揮了治標治本作用。截至2018年底,全縣累計脫貧5.3萬人。今年年底,瀘溪將如期摘帽脫貧。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錄華聲在線官網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新湖南客戶端讀者熱線:0731-84326002。轉載授權:0731-84326133蘇女士。轉載須註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