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促發展為民辦事付真情 醫科院駐鄆城縣第一書記工作紀實

省醫科院派駐鄆城縣張魯集鎮魯王集村、王進士村、蔣李榮村第一書記,入村以來嚴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派第一書記工作領導小組的部署要求,緊緊依靠地方黨委政府,圍繞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任務目標,積極主動努力,迅速轉變角色,適應農村環境,腳踏實地、真抓實幹,駐村幫扶工作取得顯著成績,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堅持黨建引領促發展

自第一書記到位以來,村兩委凝聚力得到明顯改善,黨規黨紀政策得以進一步落實,基層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得到有效發揮。在三位第一書記及工作隊員的帶領下,村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更加豐富,三會一課內容更加充實,新建和改建黨群活動中心1050平方米,完善黨支部硬件設備和設施,購買辦公桌椅、書櫃書櫥,黨紀黨規和村規民約實現全部上牆,安裝公示宣傳欄推動黨務、村務、財務“三公開”落到實處。發展年輕黨員5名,培養後備幹部6名,按期完成換屆選舉,增強了班子活力,改善了黨員年齡結構。在第一書記的帶動下,各村形成了幹事創業黨員先行的良好氛圍。

黨建引領促發展為民辦事付真情 醫科院駐鄆城縣第一書記工作紀實

二、堅持基礎保障惠民生

魯王集村、王進士村、蔣李榮村是三個基礎薄弱的行政村,公路、農田水利設施、教育設施落後。第一書記及工作隊員到位後,積極爭取各級扶貧主管部門支持,積極開展基礎設施扶貧,累計協調投入資金1320餘萬元,先後建設小學1所,省級標準化幼兒園3所;新修村內主街道9公里,村內戶戶8000平方米;修建灌溉機井66眼,建設橋涵10座;為幫包村新建、改擴建大隊部3個,修建文化活動廣場6個,修繕村衛生室1個;組織實施幫包村自來水管網改造,更換水錶1514塊,改造線路14000米;完成幫包村電力線路改造工程,新上變壓器12臺,施工線路12900米;為幫包村美化牆面25000平方米,栽種綠化苗木5440棵,安裝路燈360盞。初步改善了幫包村貧困面貌,整體形象大幅度提升。

黨建引領促發展為民辦事付真情 醫科院駐鄆城縣第一書記工作紀實

三、堅持產業項目帶脫貧

兩年來第一書記及工作隊員共帶來扶貧產業資金588萬元,有效促進了當地經濟增長。1、突出問題導向。面對幫包村勞動能力不足,空巢化現象嚴重的實際問題,第一書記開展了“第一書記喊你回家”活動,動員在外能人返鄉創業,共投入資金700餘萬元,興辦加工、養殖等產業項目4個。充分發揮扶貧資金帶動作用,共培育致富項目20個,其中光伏發電項目4個,蔬菜大棚項目2個,糧油加工項目1個,種植合作社項目3個,健康養老項目1個,勞動密集型加工項目3個,建設扶貧車間3個,增加村集體收入30萬元,帶動了周邊村民就業,解決了村集體經濟空殼問題。2、調整種植結構。深入地調研“鄆半夏”種植情況和市場行情,開發“鄆半夏”種植實驗田並獲得豐收。協助縣農業局完成了鄆半夏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核查和登記。推動成立了“鄆半夏研究所”“鄆半夏中藥材專業種植合作社”“鄆半夏中藥材有限公司”,推廣“科研機構+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鄆半夏”鄉村產業鏈已經初步形成,為當地農民找到了一條通過種植“鄆半夏”脫貧致富的路。3、強化頂層設計。第一書記及工作隊員立足當前,謀劃長遠,為幫包村精心編制了5年發展規劃,指明幫包村今後發展方向,引領村兩委成員在既有的基礎上加強黨的建設,壯大集體經濟,美化村容村貌,倡導移風易俗,努力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讓天更藍、水更清、人更富、村更美。

黨建引領促發展為民辦事付真情 醫科院駐鄆城縣第一書記工作紀實

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第一書記、工作隊員和村兩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張魯集鎮魯王集村、王進士村、蔣李榮村班子強了,作風轉變了,黨員隊伍壯大了,村容村貌變美了,形成了積極向上、和諧發展的新氣象。

黨建引領促發展為民辦事付真情 醫科院駐鄆城縣第一書記工作紀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