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購屈臣氏?阿里和騰訊到底在爭什麼

2019年3月20日,彭博社一則關於屈臣氏的消息在資本市場迅速擴散。知情人士透露,包括中國互聯網巨頭騰訊在內的一個財團正考慮競購淡馬錫擬出售的屈臣氏股份。此次交易淡馬錫將通過出售所持屈臣氏約10%股份獲得大約30億美元資金。騰訊可能會聯手一些投資基金共同對屈臣氏的股份發起收購,而同樣表現出收購興趣的還有阿里巴巴。

作為兩家一直存在競爭關係的互聯網巨頭,能同時引發他們興趣並且直面碰撞的公司並不多,但凡引起他們同時關注的公司,都在隨後的幾年經歷快速發展,並發展為新生代巨頭,如滴滴、美團。不過本次交易的主角屈臣氏是個例外,它是一家已具備191年曆史的本土企業,並且是線下零售極具代表性的企業,業務遍佈24個國家/地區,共經營14976間零售商店,聘用130000名員工。屈臣氏在中國438個城市擁有超過3200家店鋪和逾6400萬會員,是中國目前最大的保健及美容產品零售連鎖店。

屈臣氏是長和旗下的子公司,在2014年時淡馬錫從長和手中收購了屈臣氏24.95%股權,涉資440億港元。彼時,為了全面釋放屈臣氏集團的業務價值,長和進行了一系列的資本操作,以求達到獨立上市,時間不知不覺走過了4年,屈臣氏的上市之路仍沒有眉目,如今還傳出了即將經歷第二次大額的股權交易。四年的時間,屈臣氏都經歷了什麼?

競購屈臣氏?阿里和騰訊到底在爭什麼

賣身為上市,業績卻下滑

在很長一段時間,屈臣氏都是和記黃埔(現長江和記)的一塊核心資產。高增長、高增速並且其所貢獻的業績也一直在和黃所有業務裡面排名第一。2013年時,和記黃埔為了全面釋放屈臣氏的潛力,開始了大手筆的資本操作,第一步就是剝離百佳。

1972年,屈臣氏集團收購了香港兩大連鎖超市之一百佳超市,但是由於業績萎縮下滑,可能影響屈臣氏上市後的估值,在2013年7月,和黃髮布公告稱,“正就對以百佳為主要品牌經營的超級市場零售業務進行策略性評估。”隨後百佳即啟動招標。

據瞭解,彼時和黃心目中百佳的估值是40億美元,但是參與競標的資方出價偏低,完全無法達到和黃的心理價位,這筆交易隨即不了了之。

2013年10月18日,和黃又一隻公告宣告了百佳出售的結束,公告稱“不會於此刻以私人交易方式出售百佳業務”,並表示,將策略性評估範圍擴大至屈臣氏集團所有零售業務,“不排除於適當市場就所有或部分業務公開招股的可能性。”關於屈臣氏即將上市的傳言也就自此展開。

2014年2月的長和系業績會上,李嘉誠表示,“屈臣氏會在兩個地方上市,因市值相當大,但香港一定是其中之一。”時隔不到一個月,長江和記就與新加坡主權投資基金淡馬錫達成了合作協議,其速度令人咋舌。根據協議內容,屈臣氏集團估值為1763.53億港幣。淡馬錫為這24.95%股權所支付的440億港幣。要知道,當時市場還在紛紛猜測上市地點和時間,各大券商和分析師還在忙於為屈臣氏整體上市估值。隨後,在談及屈臣氏的上市地點時,李嘉誠改口稱,只考慮新加坡同香港。

在淡馬錫入局以後,關於屈臣氏的消息卻戛然而止。這既與長和戰略重心發生偏移有關,也與屈臣氏近幾年的表現有關,根據長和的財報可以發現,其實從2015年開始,屈臣氏中國區的業務增長已經陷入了停滯,並且在2016年首次出現了營收負增長,同時同店銷售下降10.1%;到2017年,同店銷售額繼續下滑4.3%。

究其原因,國內的美妝業務隨著最近幾年的海淘與代購業務的增多,屈臣氏的美妝業務受到了直接衝擊,以前的屈臣氏主要優勢在於市場有限並不能完全接觸到海外產品,屈臣氏的渠道便是為數不多的優質選擇,但是如今這樣的優勢已經隨著時間越來越弱,並且部分品牌並沒有進入屈臣氏,導致屈臣氏這兩年出現了明顯的業績問題。

重壓之下,戰略轉型

中國區的業務下滑,對於屈臣氏是一次考驗,為此,屈臣氏做了大幅度的戰略轉型,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除了人事變動如屈臣氏行政總裁由原屈臣氏中國首席營運總監高宏達接任以外。在經營和佈局的發麵屈臣氏也做了改善。

競購屈臣氏?阿里和騰訊到底在爭什麼

經營模式方面,屈臣氏門店雖然持續延續了擴大開店數量的模式,但也在改造升級上由統一風格改為個性化佈局,並且向三四線城市大量延展。

高宏達稱:“我們開發的G-Next店鋪風格非常成功,提高了20%的銷售額。就像colorlab門店促進化妝品類的銷售一樣,我們正在開發Dermaclub護膚品品類的概念店鋪,以及我們正在設計一個新的概念店鋪以此來滿足高端市場需求。”

相較以往,屈臣氏的客戶定位更加精準,並且還嚴格限制了品牌商導購員的數量。此外屈臣氏一方面加大進口品牌的入駐率,另一方面不僅有代理品牌,還有自有產品,構建了完整的供應鏈條。

目前,美妝產品的主戰場已經轉向了線上。在佈局上,屈臣氏將電商擺在了重要的位置上,2017年屈臣氏上線了萵筍APP,並且對官網進行了大幅度整改,迅速打通線上線下渠道。

此外,通過一系列海外併購,屈臣氏成為全球最大的個人護理連鎖經營商。

這樣的轉型雖然來得有點晚,但是仍然卓有成效,在2018半年報中,屈臣氏中國收益總額為123.53億港元,同比增長16%;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為24.7億港元,同比增長13%。在長和3月21日剛剛發佈的年報中,於2018年底,零售部門在24個市場經營14,976家店舖,較去年增加6%。收益總額為1,689.9億港元、EBITDA為161.6億港元及EBIT為130.7億港元,分別增加8%、9%及8%。

其中,亞洲保健及美容產品業務尤其帶來可觀增長,其EBITDA因店舖數目增加10%及同比店舖銷售額提高7.1%而增加20%。中國保健及美容產品業務繼續為主要盈利來源,取得EBITDA增長7%及持續理想EBITDA毛利率19%。

如此不難發現,如今的屈臣氏轉型之後已經重新煥發了活力。更為關鍵的是,美妝市場是一個需要依賴大量進口的市場。

新的契機與口紅效應

根據淡馬錫此前的交易信息可知,2014年時屈臣氏的整體估值為1763.53億港元。按照目前的匯率計算,此次將要出售的10%屈臣氏股份價格為235.422億港幣,屈臣氏的整體估值已經高達2354.22億港元,估值上升了25%。

這方面得益於屈臣氏的改變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外部環境的影響。

2018年11月5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在中國上海拉開帷幕。進口博覽會將帶來十萬億美元的商機(中國預計將進口價值超過10萬億美元的產品和服務)。

此次進口博覽會向全世界表現了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的機遇,隨著中國的開放大門越來越大,更多的進口產品可以進入中國,搭上中國發展的快車,共同促進中國企業轉型升級。

在進口博覽會前夕,中國開展了一系列降低關稅的舉措。至此,今年以來經過連續多次自主調整,中國關稅總水平較上年實現了23%的平均降幅。

這一系列行動都對主要依靠進口的美妝行業起到了促進的作用,對於屈臣氏而言,也是一次全新的發展契機。

一如上文所提,從2017年開始,隨著一線城市流量被線上瓜分殆盡,屈臣氏將戰略重心移向三四線城市,三四線城市,線上線下的融合率低,消費層級較低。在經濟欠發達的三四線城市,口紅面膜為代表的廉價奢侈品可以很大程度滿足人們的幸福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屈臣氏的持續發展空間。

這一點與口紅效應十分相似,2018年中國曾掀起一波關於口紅效應的討論熱潮,關於口紅效應,是指因經濟蕭條而導致口紅熱賣的一種有趣的經濟現象,也叫“低價產品偏愛趨勢”。在美國,每當在經濟不景氣時,口紅的銷量反而會直線上升。這是因為,在美國,人們認為口紅是一種比較廉價的奢侈品,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人們仍然會有強烈的消費慾望,所以會轉而購買比較廉價的奢侈品。

阿里和騰訊,到底在爭什麼?

雖然參與的三方都表示了不予置評,但是關於淡馬錫要出售屈臣氏股份的信息,早在今年1月份就已經出現,可見這一消息並非空穴來風。

競購屈臣氏?阿里和騰訊到底在爭什麼

事實上,屈臣氏與騰訊和阿里合作已經有過先例,在2018年,屈臣氏與餓了麼合作,提供閃電送服務;與永輝及騰訊舉行聯合發佈會宣佈,三方組建新合營公司“百佳永輝”,並將整合屈臣氏集團旗下百佳超市,以及永輝超市在廣東省的商超業務。

屈臣氏龐大的分銷網絡是阿里十分看重的一點,在佈局新零售以後,阿里持續的向線下注入資源,據瞭解,目前阿里系新零售陣營囊括了星巴克、銀泰商業、三江購物、百聯集團、聯華超市、新華都、高鑫零售、居然之家等一眾傳統零售企業。

多年積累下的銷售數據與龐大的會員體系也是屈臣氏與阿里可能展開合作的基礎,同樣是傳統零售巨頭的屈臣氏與阿里的戰略協同作用顯然更強。

同互聯網時代的引流不同,新零售時代的主要特徵是以賦能為主要代表的,利用新技術、新模式等手段來重塑行業運行邏輯,從而找到新的增長突破口,在此基礎上阿里比騰訊更具備與屈臣氏合作的意向。

與阿里自帶的零售基因不同的是,騰訊更擅長從財務投資人的角度完成企業與被投之間的戰略協同。在騰訊的新零售合作陣營囊括了永輝超市、永輝雲窗、沃爾瑪、海瀾之家、家樂福中國、步步高、萬達商業等企業。並且,騰訊也是傳統電商京東、社交電商拼多多、社區電商平臺小紅書、生鮮電商平臺每日優鮮背後的投資方,在協同方面,即便騰訊自己不去做,也可以促成被投之間的合作。(文/劉洋 本文寫作中得到虎嗅網範向東的支持,特此致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