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佳超市元旦同比降六成,是實體店不行,還是李嘉誠不行?

最近福布斯公佈了香港十大富豪排名,李嘉誠第19年蟬聯首富地位。但他去年以來的生意卻做得不怎樣。

百佳超市元旦同比降六成,是實體店不行,還是李嘉誠不行?



李嘉誠從內地房地產撤資得早了一點,錯過了一波大漲,有些踏空。他把大量資金投入英國,卻遇到了英國脫歐事件致使英鎊大跌。

被無數人膜拜的投資大神頻頻老貓燒須。不過,再怎麼神,李嘉誠都不能料及所有。應該說,去年國慶後發生的調控說明,李嘉誠對內地房地產趨勢的把握是比較準的。至於英國脫歐,那就和川普當上總統那樣出所有人的意料。

百佳超市元旦同比降六成,是實體店不行,還是李嘉誠不行?

話說回來,李嘉誠在賣掉許多內地物業的時候,強調自己在內地還是有投資。的確是這樣,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百佳超市。可是,百佳最近過得很艱難。

百佳超級市場股東袁世豪最近爆料,2016年國慶和2017年元旦兩個節日的零售營業額相比上年同期下降60%。

這是個非常可怕的數字。要知道超市的利潤率都比較低,主要靠規模支撐,薄利多銷。營業額下降了60%,最後的結果可能是虧損。

百佳超市元旦同比降六成,是實體店不行,還是李嘉誠不行?

作為第一個進入中國內地的外資零售商,百佳超市經營不善已經不是第一天了。去年,百佳都不時關掉一些店鋪,慢慢地退縮到廣東以內。但即便是比較有基礎的廣東地區,百佳的業績也強差人意,在廣州也有關店的例子出現。

至於原因,眾所周知。股東袁世豪說,“超市大量商品營業額明顯下降,實體零售受電商衝擊相當之大。” 他說,如果是能從網上買到的東西,超市都很難賣得動。

無疑最近這些年,實體店遭受電商的衝擊太大,超市關店已經不是百佳一家的事情,也是整個超市行業的事情。沃爾瑪、家樂福、永輝等都加入了關店潮。任憑李嘉誠再神也敵不過趨勢。

但早在2013年,美國媒體傳出李嘉誠想把百佳賣掉了,他已準備退出“已趨於成熟而成長緩慢的香港超市市場”。繼而,多家外媒都有陸續的細節。如果他當時有這個準備的話,不知道他現在會不會有點後悔沒有儘快出手。

其實,不是所有的實體店都被電商的洪水猛獸沖垮。比如便利店的增長就不錯。

百佳超市元旦同比降六成,是實體店不行,還是李嘉誠不行?

事實上,整個便利店行業的增長都不錯。據貝恩公司與凱度消費者指數所出的報告,2015年,大賣場首次迎來負增長,但便利店銷售額卻增長了13.2%。

這或許是便利店所滿足的需求和電商不同。在便利店購物,一般都是滿足當下需要,這種需求電商並不能滿足。相反,不論是超市,電器大賣場,還是服裝店,所能滿足的需求和電商的有所重疊,受到的衝擊更大。

在電商的衝擊下,李嘉誠的實體零售業也不是隻能退守,關店,甚至撤資的。他旗下的屈臣氏在內地的優勢就比較明顯。

百佳超市元旦同比降六成,是實體店不行,還是李嘉誠不行?

屈臣氏是最早在內地做個人護理領域的零售店。長年的深耕已經使得它的品牌識別度遠遠高於後來者。內地的千色店,嬌蘭佳人等與之都有相當大的距離。

2016年屈臣氏的業績不怎麼好,上半年的營業額同比下降8.5%,而且在集團的預期目標裡,2018年的業績甚至要比現在還低。也就是說,他們已經做好了業績下滑的準備。但是,李嘉誠仍然繼續擴充經營。

目前,屈臣氏在中國市場有2600多家店,未來兩年要增加1000多家。這說明,屈臣氏將用攤大餅的方式把營業總額和利潤總額做大。也說明了屈臣氏目前的淨利率要比百佳可觀,還能承受營業額下跌,並繼續擴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