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 告別 香港的四大家族完成交接

李嘉誠 告別 香港的四大家族完成交接

李嘉誠 告別 香港的四大家族完成交接

時代的變遷,最終讓李嘉誠從現實變為歷史。他留下的,並不僅僅是撤資二字。

轉載來源|AI財經社(ID:aicjnews)

作者 | 吳倩男 周晶晶 陳夢迪 編輯 | 鹿鳴

中國新經濟領域最有腔調的深度媒體

“我的計劃是‘退而不休’,計劃繼續擔任長和系的政策顧問。”

2015年3月,李嘉誠第一次談及自己的退休計劃。3年後,2018年3月16日,年屆90歲的香港首富、企業家李嘉誠宣佈退休。由長子李澤鉅接手長和董事會主席的位子。

對李嘉誠而言,這可以稱得上是一次體面的謝幕,他表示,這是退休的最好時機,往後,應董事會要求,他將出任公司資深顧問,繼續就重大事項提供意見。

這位蟬聯20年的香港首富,在過去的數年裡,被撤資和退休兩大議論所包圍著,他的每一次出售資產的舉動,都引發出“別讓李嘉誠跑了”的呼聲。據不完全統計,自2013年以來,李嘉誠出售的內地資產近800億港元(約合人民幣648億元)。

伴隨李嘉誠的撤退,是港商時代的離去,和中國經濟的轉型。這幾年,不論是鄭裕彤的新世界、李兆基的恆基兆業還是郭氏集團的新鴻基,都在放緩前進的腳步。大陸的地產富豪們則在富豪榜上逐步隱退,心甘情願被互聯網大佬蓋過風頭。

時代的變遷,最終讓李嘉誠從現實變為歷史。他留下的,並不僅僅是撤資二字。

1

很多人認為李嘉誠的撤退,最大的“罪過”是傳染出了對內地經濟的悲觀情緒。

2015年9月12日,新華社瞭望智庫刊發題為《別讓李嘉誠跑了》的文章,該文認為,在中國經濟遭遇危機的敏感時刻,李嘉誠不停拋售,造成悲觀情緒在部分群體中蔓延,其道義制高點已經失守。

彼時的李嘉誠,已經出售了廣州西城都薈廣場、屈臣氏、東方匯金中心、重慶大都會等多個內地項目。2015年1月,長實及和黃聯合發佈公告,將分三步對李嘉誠家族龐大資產進行重組,並同時將公司註冊地從香港變更為開曼群島,即所謂“遷冊”。

據不完全統計,自2013年至今,李嘉誠出售的內地資產近800億港元(約合人民幣648億元)。

李嘉誠本人罕見地發聲回應。2015年9月29日,在一份長達三頁的聲明中,李嘉誠說“言論自由是一把兩刃刀,因此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也可引發熱烈討論。文章的文理扭曲,語調令人不寒而慄,深感遺憾。”

對於拋售房產,李嘉誠說:“過去兩年,集團對全球地產業務持審慎態度,加上內地房地產方面,部分城市出現供求失衡風險,故減少買入土地,但集團在內地的發展中及將發展之總樓面面積遠高於2000萬平方米。集團於內地發展中或將發展的土地,90%是從拍賣而來。減少房地產的投資比重,不等於不投資內地。”

李嘉誠 告別 香港的四大家族完成交接

香港中環夜景。

當李嘉誠忙於拋售和澄清時,中國經濟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2015年,中國GDP增速為6.9%,25年來第一次低於7%。那年,王健林重回中國首富,陪跑者是馬雲和馬化騰。一批創業者已經異軍突起。郭敬明從最熱門的小說作家,變成了最具掘金價值的青年文學出版公司CEO,餓了麼創始人兼CEO張旭豪則作為創業者的代表,站在中國十大經濟年度人物新銳獎的領獎臺上。

李嘉誠似乎已經看到了這一切,也預料到了即將到來的指責。在當年汕頭大學畢業典禮演講上,他鼓勵汕大學子做一個“求成者”,“求成者的內心有所追求,對自己的定位明確,他們願意為改善今天,不斷尋找最佳方案;同時,拒絕接受不認真、僵化,把一切弄複雜的做事方法。”

2

2012年5月25日,在出席旗下公司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股東會上,李嘉誠主動向媒體披露他的財產分配,稱將把長和系全部資產交由長子李澤鉅負責,並用大筆資金支持次子李澤楷發展事業。言下之意,其長子、長實副主席、聯席董事總經理李澤鉅,將接管李嘉誠幾十年來打造的商業帝國。

那一年,阿里巴巴從香港摘牌退市,此後開啟了買買買的道路,在2014年赴美上市前,阿里已經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先後將、蝦米音樂、高德地圖、優酷土豆等諸多公司收入麾下。騰訊、百度也依次掀起了併購大戰。

李嘉誠的併購也沒有停下,在內地的拋售資產和在海外的併購近乎同時進行,至2015年,李嘉誠旗下的公司已控制英國天然氣近30%的市場、電力分銷25%的市場和供水約5%的市場。

在2012年之後的六年內,李嘉誠一直坐在長和董事局主席的位置上,只是關於他退休的消息不斷傳出。在2014年,他確實鬆口,說他無意退休,但若退休也可以立即走。隔年,李嘉誠態度轉變,在2015年的業績發佈會上表態稱,退休是件比較複雜的事,退休日期亦未確定。他希望在整個長和集團轉一個臺階之後,再考慮退休問題。

時至今日,李嘉誠終於宣佈退休,並且認為,現在是最好的時機。

李嘉誠 告別 香港的四大家族完成交接

李嘉誠向媒體告別。

在3月16日的業績發佈會上,李嘉誠說,“對於股東來講,我已經履行了我的旅程。”他表示,自己46年沒有拿過薪水,每一年只拿5000元港幣。

對於退休的時機,李嘉誠說,過去這幾年,高層和中層沒有一個人離職,說明公司運作很好,公司一個原則是忠誠為股東,絕對不會佔股東便宜,這是自己做人的原則。

在美國《福布斯》雜誌評選的全球百大富豪榜中,李嘉誠曾高居第10位。根據2018年1月最新數據,李嘉誠以360億美元淨資產,連續20年蟬聯香港富豪榜榜首。不過,李嘉誠曾於2014年時公開表示,外界至少少算了其40%的身家。

李嘉誠曾經這樣評價長子李澤鉅的表現,稱李澤鉅可以達到了90分,如果他不是李嘉誠的兒子,他會給李澤鉅100分。

李澤鉅在1985年便加入長江集團,跟隨父親33年。李澤鉅多年來穩紮穩打,用了10年的時間,將家族的資產放大了10倍。2003年,李澤鉅被《時代》雜誌評為年度全球商界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

3

對於李嘉誠的成功,有評論將其歸結為兩點:其一是人際關係的處理技巧。李嘉誠拿到種種產業壟斷權,不能不說他擁有超強的人際關係處理能力,並通過這種能力構建出龐大的、盤根錯節的、有效而複雜的人脈關係網絡;其二是自身天賦的商業才能與市場嗅覺。基於這兩種核心能力,香港大佬們的經營管理手段反而位於次要的位置。

熟悉李嘉誠的人士表示,他是一個危機感很強的人,他每天90%的時間,都在考慮未來的事情。他總是時刻在內心創造公司的逆境,不停地給自己提問,然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式,“等到危機來的時候,他就已經做好了準備。”

一個被廣為傳播的事實是,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而在這之前,李嘉誠已經準確預見,並早已做好了準備,等到危機來臨時,集團不但安然無恙,還從中獲得了擴張的機會。

李嘉誠 告別 香港的四大家族完成交接

李嘉誠和長子李澤鉅,2003年李澤鉅取得加拿大航空公司31%的股權,這是李澤鉅首次以私人名義進行投資,也是李家首次涉足航空業。@視覺中國

李嘉誠曾經公開表示,自己經常用以自省的一個問題是:想當一個團隊的老闆還是領袖。

“一般而言,做老闆簡單得多,你的權力主要來自你的地位,這可能是上天的緣分或憑著你的努力和專業的知識。做領袖就比較複雜,你的力量源自人性的魅力和號召力。”李嘉誠在一次訪問中如是解答:“做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態度與能力一樣重要。領袖領導眾人,促動別人自覺甘心賣力;老闆只懂支配眾人,讓別人感到渺小。”

4

不論是對內地還是對香港,李嘉誠都代表著一種時代的力量。

1928年,李嘉誠出生於潮州,1940年跟隨父母逃難來到香港。

12歲那年為維持生計,李嘉誠開始外出打工。他先在一家茶樓做“跑堂仔”(內地稱店小二),後來在他舅父經營的鐘錶行當學徒。之後他先後做過五金廠推銷員,塑膠廠銷售員。在塑膠廠,李嘉誠業績出眾,19歲那年,他便成為這間塑膠廠的總經理。

拜經濟發展所賜,1951年的香港,人口才過200萬,但10年之後其人口數量就逼近300萬,增幅近50%。人口增多和經濟持續發展,不僅使住宅需求量暴漲,更致使大量的辦公樓、寫字樓、商業鋪位、工業廠房急缺。偏偏,香港是個地勢狹小且多山的地區。

1958年,李嘉誠轉投地產業,並在1971年成立長江實業(長和系重組前的地產公司)。1977年成為李嘉誠的一道分水嶺。他在那年收購了當時擁有香港中區希爾頓酒店的美資永高公司,成為當時華資收購外資第一人。同年,李嘉誠競投香港中環站與金鐘站兩個地鐵上蓋商業的建設權,並擊敗老牌英資地產商置地集團,成功奪標。

1978年,李嘉誠再次作出驚人之舉。他與匯豐銀行合作,以“蛇吞象”的方式,通過少量資金,取得了當時著名英資洋行和記黃埔的控股權。

此後,李嘉誠開始了自己的全球商業版圖。

李嘉誠在2017年長江集團週年晚宴致詞時詳細講述了公司發展經歷:“自1950 年創業至今天,我從塑料製造業,發展至在全球52個國家和地區經營多元化業務,包括地產、基建、電訊、零售、港口、能源和飛機租賃等等;以零售業為例,自1979年收購和黃,從當年的31家店,發展至今天606家,服務香港700萬市民,全球店鋪更達13000多間,服務覆蓋22個國家和地區。”

李嘉誠 告別 香港的四大家族完成交接

李嘉誠與多名香港政要、大亨一起為鄭裕彤扶棺。

到目前為止,香港的四大家族已經完成交棒,創始人紛紛退休謝幕。

在李嘉誠家族之外,恆基地產主席李兆基已於2015年退休。鄭裕彤曾於1989年宣佈退休,公司由其長子鄭家純接棒,1991年,因新世界發展負債過高,鄭裕彤宣佈復出,後於2012年退休,2016年辭世。新鴻基地產的創辦人郭得勝於1990年過世,目前,公司由三兒子郭炳聯管理,二兒子郭炳江則因涉嫌賄賂香港前政務司長許仕仁而被判入獄,目前仍在服刑,長子郭炳湘則於2008年與兩名弟弟決裂,出走新鴻基地產。

李嘉誠的離去,也被認為是一段時代的告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