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青花花卉天球瓶鉴赏

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元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元代瓷器工艺介于两宋和明清两个制瓷业高峰之间,过渡性十分明显。至元年间,元世祖忽必烈在景德镇设置了专管陶瓷生产的机构——浮梁瓷局,使景德镇一跃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景德镇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上元代对外商业贸易发达的背景,出现了“工匠四方来,器成天下走”的繁荣局面。这一时期制瓷工艺的突出成就主要表现在青花瓷、釉里红、枢府瓷和蓝釉瓷等瓷器种类的出现,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这些瓷器中,又属青花瓷最为大众所喜爱。元青花瓷开辟了瓷器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世界关注的瓷都。景德镇元青花分为用进口苏麻离青料绘制纹饰的“至正型”精品瓷和用国产青料绘制纹饰的普通瓷。景湾阁藏品元青花人物故事天球瓶便属于前者,底部落款“古相博陵地”和“至正八年秋月吉诞张文进造。”其造型优美,画工细腻,实属元青花之精品。

据有关资料记载,天球瓶创烧于明代永乐宣德的景德镇窑,雍正乾隆时天球瓶烧制较多。

自宣德以后,天球瓶在有明一代基本停烧,个中缘由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随着明海禁政策的实施,这种明显带有西亚风格的器形缺乏市场,也为皇家所不喜,而且在宣德之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共30年,正值景德镇御窑厂生产低落时期。迄今未发现有这三朝确切官款纪年的官窑瓷器出现,学术界称之为“空白期”。随后的成化瓷器也一改永乐、宣德的豪放大气,以玲珑清秀的风格盛名一时。成化官窑极少制大器,常见器形多以高足杯、酒杯、碗、盘、天字罐等小件为主。

乾隆青花花卉天球瓶鉴赏

天球瓶因腹部像球状而得名,造型的另外两个特征是直口、长颈。流行于清代乾隆以后。本品瓶直口,长颈,丰肩,鼓圆腹,圈足。外壁青花为饰,口沿下,颈,肩,近底依次绘如意云头、蕉叶、回纹、如意纹。缠枝花卉纹与莲瓣纹装饰,缠枝花卉纹主题清晰,层次分明,为少见的乾隆时期青花大器。此瓶青花色泽浓艳,略有晕散,纹饰繁复,但有调不紊,层次井然有序。天球瓶口与颈相若,腹浑圆,肩与足又相若,亦称千秋瓶,寓意千秋万世之意,气势鸿浑。天球瓶气势雄伟,所用青花料深入胎骨,为乾隆朝仿明初永宣青花器之佳作。

乾隆青花花卉天球瓶鉴赏

类似藏品的成交记录

乾隆青花花卉天球瓶鉴赏

乾隆青花花卉天球瓶鉴赏

乾隆青花花卉天球瓶鉴赏

乾隆青花花卉天球瓶鉴赏

乾隆青花花卉天球瓶鉴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