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創新三種模式,提升孤殘兒童養育水平

目前,我市有棄嬰(童)和孤殘兒童522人,其中,市兒童福利院內集中養育455人(院內集中供養425人,家庭寄養27人,助養3人),散居孤兒67人。為切實保障這些兒童的合法權益,我市在建立孤兒基本生活費自然增長機制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切實保障他們基本生活的基礎上,探索創新孤殘兒童養育模式,發展人性化服務,全面提升兒童福利工作水平。


中山市創新三種模式,提升孤殘兒童養育水平

01

探索“模擬家庭”養育模式

促進孤兒迴歸家庭社會

創新工作思路,參照家庭養育的模式,大膽探索開展孤兒模擬家庭養育工作。按照家庭佈局和生活習慣,把員工宿舍間改造成一個個的“模擬家庭、仁愛之居”,向社會招募“愛心家長”,開展“模擬家庭”養育工作。2018年5月,市兒童福利院探索試行組建首批4個模擬家庭,共有16名兒童入住。從目前試行的情況來看,效果明顯。入住“模擬家庭”的孤兒在自理能力、個人良好行為習慣等都有了明顯的提升。模擬家庭養育的模式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此外,依法開展收養、助養、寄養和涉外送養孤兒(棄嬰童)工作。近年來,我市有超過300名孤兒被國內家庭收養,近200名孤兒被國外家庭收養,其中,被外國家庭收養的孤兒絕大部分為殘障兒童。

中山市創新三種模式,提升孤殘兒童養育水平

中山市創新三種模式,提升孤殘兒童養育水平

02

探索“專業社工”服務模式

幫助兒童健康成長

孤殘兒童因其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等方面的缺陷,成為兒童中需要特別關愛和特殊照顧的弱勢群體。為此,市兒童福利院從今年開始,每年投入60萬元向專業社工機構購買服務,引進6名社工服務院內兒童。社工運用專業工作方法,為院內兒童建立個人檔案,定期開展心理輔導,組織小組和社區等活動,幫助他們健康成長,更好地融入社會。通過社工開展個案干預工作,每年有30名左右孤兒得到心理矯治,有1名學生通過輔導成功進入大專院校讀書,1名學生進入中職院校讀書。15名有勞動能力的孤兒中,有14名通過社工安排就業,就業安置率93%。社工還組織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強能力,重修養活動。每逢週末都組織孩子進行做手工,學廚藝等方面的活動。

中山市創新三種模式,提升孤殘兒童養育水平

中山市創新三種模式,提升孤殘兒童養育水平

03

探索“結對跟蹤”教育模式

提升孤兒教育水平

目前,市兒童福利院在普通中小學就讀的孩子大都存在學習成績不理想,歸屬感不強,自卑心嚴重,自理能力差的現象。為改變這一現狀,市兒童福利院推行“一對一”結對跟蹤教育,16名在編職工與16名在讀兒童提供“一對一”結對跟蹤教育服務,對他們學習情況﹑學校表現情況、日常生活等進行跟蹤,並以家長身份參加學生的家長會和親子活動等,主動與學校老師加強聯繫溝通。實行結對跟蹤教育活動後,這些孤兒的自信心和歸屬感明顯增強,在自我身份的認同,面對人生的態度等方面有了明顯的改變。

中山市創新三種模式,提升孤殘兒童養育水平

中山市創新三種模式,提升孤殘兒童養育水平

中山市創新三種模式,提升孤殘兒童養育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