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线城市还能撑多久?

一二线城市还能撑多久?

接连松绑的城市限购:郑州本科毕业生直接落户买房、南京高职毕业即可落户买房、武汉自落户放开后又创新性推出房票制度、长沙专科以上首套房不限购、西安中专毕业可落户买房、兰州部分城区限购取消、天津落户买房政策松绑

2018新年伊始,接下来还会有哪些城市松绑限购,似乎已经是在打明牌。

我们把一个省或一个城市看成是一个公司运营,省长和市长就是董事长总经理,维持公司运转就需要继续发展房地产税收来续命,因为在实体经济不好,新经济转型的漫长过程中,占地方税收达50%的房地产税就是稳定基石。

不是任志强厉害,而是,任志强是所有的专家大V中,几十年间管理过大型企业,运作过公司的,懂得当爹妈的政府一把手考虑问题的思路和出发点,能换位思考,而很多的专家都是一些低水平的键盘侠,说起来头头是道,结果天天被打脸。

所以其实没那么复杂。看问题要看本质,不能老看皮毛,被舆论忽悠,这样是做不好投资的。

来看看全国各个省份的财政数据,让我们推断下还有哪些省份揭不开锅,绷不住准备放松限购:

一二线城市还能撑多久?

一二线城市还能撑多久?

一二线城市还能撑多久?

一二线城市还能撑多久?

一二线城市还能撑多久?

一二线城市还能撑多久?

25省小结:整整5万亿缺口

一二线城市还能撑多久?

从2014年到2016年,25省合计的财政缺口数从31927亿,上升到48134亿,增幅51%。刚过去的2017年已超过5万亿了。因此,我们现在必须要知道的是,剩下能够创造出财政盈余的6省一市: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北京、上海和深圳(计划单列市),它们到底能挣多少钱。它们有没有能力,补上这5万亿的财政缺口?

六省一市:努力赚钱养国家

一二线城市还能撑多久?

2016年,福建的财政盈余644亿,深圳2851亿,江苏5178亿,浙江5441亿,北京6390亿,上海7748亿,广东9301亿,合计起来,六省一市总共给中央财政带来了30373亿的贡献。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这种贡献规模已经达到了极限了,从2014年到2017年,六省一市合计的财政盈余幅度始终维持在3万亿左右。

这样的数据,与财政缺口数据相对比,还真是一件令人感觉悲伤的事。2014年,25省的财政缺口3.2万亿,与六省一市3.1万亿的财政盈余数据大致能对应上。然而到2017年,六省一市的财政盈余依然保持在3万亿出头,而25省的财政缺口却已经突破5万亿了。一来二去,这中间的差值,已经高达2万亿。

看完上图清晰了,结论是:除了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浙江、江苏、胡建,其它赔钱货省份房产限购会在接下来陆续松绑。

投资要有大格局,看透本质,房产、股票之类的投资逻辑都是一样的,前几天文章里提到低点满仓的盐湖股份,今天快涨30%个点了,只要能认知事物的本质,就敢低位不停介入并能踏实睡得着觉,并且过程中不会被主力洗下车。我不聊股票,我只告诉大家做事情,要看透本质,这才是高手水平。

一二线城市还能撑多久?

一二线城市还能撑多久?

地产老兵文章延伸:一线城市家庭财富自由的进度条

投资路上我们都是小学生。本文主要是想交流给大家另一种赚钱思路,唤醒网友的投资思维。用5年时间配置好自己的被动收入,一生衣食无忧。

现在的投房思路其实也不难,二线、三线、四线城市今年强弩之末要哑火了,都是通过拆迁棚改货币补偿和政策宽松吹起来的虚无泡沫,我一义乌的粉丝5年前买的房一直有价无市,直到前几天才平价卖掉,你确定全国其它的二三四线城市比义乌全国百强县要发达?

现在是二线三线四线城市卖房的好时机,不是买房的好时机,千万别操作反了。

未来的房市是结构性机会,轮动也会持续存在。下一轮会继续是一线城市的起涨点,然后接下来是环京环沪环深,买这些城市。买二手房性价比更高,也更费精力和专业能力,但是能比一手房更价格划算。

近期时机已合适,一直在忙于线下实操北京天津二手房代购服务,3%服务费全含已包括中介费,先见面聊需求付定金后开始操作选房砍价和贷款等操作。另深圳落户获得购房资格一直在操作,需满足45岁以下全日制本科或35岁以下全日制专科即可办理落户买房,周期4-5个月,落户完后同时提供二手房代购服务也是3%。

这几个城市都是房价已率先跌透可以出手的区域,在土地财政、城市化进程、经济转型期持续依靠房地产的三重核心环境下,未来中线房价还是可以继续稳妥翻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