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才争夺战”,需警惕负面效应蔓延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近年来,武汉布局了一场大手笔的“人才争夺战”。2017年,大学毕业生留汉人数达30.1万,是2016年的3.1倍;新落户大学毕业生14.2万,是2016年的近6倍,人才战略效果明显。

据不完全统计,除武汉之外,目前已有天津、重庆、成都、杭州、南京、广州、深圳、珠海、青岛、长沙、无锡、郑州、沈阳、济南、西安、南昌、厦门、福州等超过20个城市发布人才政策,形式包括放宽落户标准、提供购房租房优惠和生活补贴等等。央视指出,“人才争夺战”是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

“抢人”战况火热的同时,也有人担忧政策的后续影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蓝志勇表示,引进人才必须跟公共服务提供能力和楼市调控政策结合起来,要避免人口短期急剧涌入,超过城市的承载力,出现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生活保障等公共服务短缺的问题。

九派智库注意到,“抢人大战”措施如不得当,也会出现多种负面溢出效应,例如引起房价不合理上涨。6月19日,《湖南日报》曾毫不留情地痛批长沙楼市乱象:“人才新政”问题,我们不去赶热闹,也不去图花哨”,“一座被房价绑架的城市,四处‘抢人’又有何用?万千优秀人才,如果居不易、望房愁,又怎能把心留住?而是要“通过房价洼地,打造人才高地。”

九派智库认为,如何防止城市“抢人大战”的负面效应蔓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问题,本文结合多位专家学者的研究予以分析,以供武汉参考。

城市“人才争夺战”,需警惕负面效应蔓延

一、各城市“抢人大战”特征分析

2017年初以来,武汉、西安、长沙、成都、郑州、济南等先后掀起“抢人”大战。总的来看,本轮城市“抢人”大战主要有如下特点:

1)抢人区域:一二三四线城市均有涉及,海南等省也参与其中。本轮城市“抢人”大战已蔓延至东西南北,既有成都、西安、重庆、武汉等二线城市,也有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还有不少三四线城市。2018年海南、四川、江西、山东、吉林、云南等若干省份也先后加入,使得“抢人”竞争更加激烈。

2)“抢人”对象: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包括中专生,是抢人才也是抢年轻人口。武汉、成都、天津等多数城市以引进高校毕业生为主体,同时高规格引进国际顶尖专家及各行业杰出人才;郑州、沈阳、西安、呼和浩特等不少城市把引进学历型人才的门槛降至中专,并放宽对高级工等专业技能人才的引进。与此前多数城市的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相比,本次“抢人”大战范围广、规模大、门槛较低,是抢人才,也是抢年轻人口。

3)“抢人”政策:“零门槛落户”及家属随迁、人才公寓、租房购房补贴、创业补贴和优惠贷款等。多数二线和三四线城市都对学历型人才完全敞开怀抱,实行“零门槛”落户、“先落户后就业”,家属随迁等。其中,多数城市对学历型人才进行大额补贴或买房打折、提供人才公寓等。针对普通学历型人才力度大的购房补贴一般在1-10万之间,力度大的租房补贴一般在1500-5000元/月之间。比如,武汉承诺大学生八折买房,临空港经开区首批392套大学生安居房以6800元/平方米出售。郑州给予青年人才首次购房一次性补贴,其中博士10万元、硕士5万元、双一流本科生2万元。从对就业创业支持力度来看,部分城市除了对高层次人才有高达百万元至上亿元的支持外,对大学生创业也给予10-100万元之间的免息或贴息贷款。而且,西安、成都等部分城市在短时间不断加码优化引才政策,比如西安从2017年3月至今已八度升级。

4)“抢人”目标:武汉、长沙、西安等多地提出引进百万青年人才计划。比如,2017年2月,武汉提出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工程。2017年6月,长沙提出未来五年吸引储备100万名青年人才到长沙就业创业。2018年1月,西安在前期人才新政基础上,正式实施“百万大学生留西安就业创业5年行动计划”。2018年4月,南京提出实施青年大学生“宁聚计划”,每年吸纳20万以上大学生在宁就业创业。2018年5月,海南省出台《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吸引各类人才20万人左右,到2025年实现百万人才进海南目标。

5)“抢人”效果:深圳、西安、成都、武汉等城市新落户人数暴增。深圳市2017年常住户籍人口增量49.7万,较2016年增长65.7%。西安放宽高校毕业生落户政策后,2017年新落户24万人,同比增长330%;2018年政策进一步调整为大中专以上毕业生只凭身份证和毕业证办理落户,一季度已迁入户籍人口24.49万。成都市从2017年7月发布人才新政后,至2018年5月中旬累计落户已超过18.7万人。武汉2017年新落户大学毕业生14.2万人,是前一年的约6倍;2018年一季度又新增落户大学毕业生3.9万人。特别是2018年5月天津启动“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后,不到24小时就有30万人登陆并下载“天津公安”APP办理落户申请,掀起一波“抢人”高潮。

二、城市“抢人大战”容易出现的负面效应

长期来看,人才争夺战引发的“鲶鱼效应”会倒逼各地重视人才,有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但从近期来看,在发动“抢人大战”的城市里,也出现了一些负面溢出效应,需要加以重视和规避。

一是简单粗放地引人政策波及房地产市场,抵消国家房地产调控成效。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抢人大战”,引进人才的门槛在“拼抢”中不断被放宽和降低。过于宽松的落户政策吸引了大量人才落户,引才新政也给购房者甚至炒房者带来了便利,实际上等于变相给本地房地产调控进行松绑。宽松人才引进政策推动了本地房价上涨,“抢人大战”在部分城市变成了“抢房大战”,住建部近期已约谈了12个城市。

二是政策过于同质化,出现引才引智的零效益。本轮抢人大战中各大城市发布的政策大都包含着简化落户手续、提供补贴、对创业者提供资金补助等条件。过度同质化的“抢人大战”之后,也可能造成潜在的人才回流。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就有不少二三线城市释放“利好”吸引来自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人才,但不久之后就出现了人才纷纷“逃回北上广”的现象。人才政策并没有让这些城市产生长久持续的竞争力,最终各地可谓“竹篮打水一场空”。

三是政策频繁“打补丁”,诱发政府的信任危机。以天津抢人政策为例,从“零门槛”网络申请,到要求先调入档案才可办理准迁证,再到调整为外省市有工作单位的人员不能申报落户,最后严格实行先落档后落户的规定。频繁进行“政策修补”给地方城市打上了“朝令夕改”的“不靠谱”烙印。尤其是相当多不符合最终政策要求的先来者,却已经拿到了准迁证,这种人为造成的政策不连续、不严肃、不公平境况,后续政策即便调整也无法弥补。

四是“抢人大战”滋生“户口空挂”问题,增加城市社会治理难度。在部分城市降低落户门槛之后,出现了人未到、户先落的“户口空挂”,易诱发包括“高考移民”在内的一系列敏感问题。尽管部分城市要求必须严格实行落档才能落户的规定,但在现实中,“户口空挂”现象并非个例。无论是人在户不在,还是户在人不在,“户口空挂”对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规划、配置、使用等方面都会造成误导性错配,进而增加城市社会治理的难度。

五是“抢人大战”滋生“政策绑架”问题,降低了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实施的有效性。东北振兴、西部开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投身于上述国家重大战略。然而,一些发达地区以引才引智为借口,挖走不少欠发达省份的高端人才,造成一些地区“失血严重”。这不仅使得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无法得到有效实施,更导致区域发展差距存在进一步拉大的风险。

三、城市争夺人才要规范和引导才能制止负面效益蔓延

人才作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其配置应该由市场起决定性作用,通过构筑“引、育、用、留”并重的引才聚才格局,使市场机制更加有效、微观主体更加有活力。因此,针对目前出现的“抢人大战”,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对地方引才引智工作进行规范和引导,并对国家重大战略的人才配置进行有度的宏观调控。

一是既要因城施策,更要精准引进。城市发展不能因“抢人大战”而冲动,更不能陷入落户人数多寡的政绩比拼之中,而是要结合本地实际,因城施策。人才的引进要精准,通过对本地劳动力需求结构的测算,把产业规划和人才引进规划匹配起来,围绕地方需求来制定政策,做到人才的引进与本地区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同步谋划、同步推进,促进人才规模、质量和结构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

二是既要积极而为,更要量力而行。人才引进必须与地方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结合起来,要避免人口短期急剧涌入,超过城市的承载力,出现因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生活保障等公共服务短缺而带来的“新人”与“老人”群体性社会矛盾激化问题。要长期留住人才,地方出台和承诺的政策,必须具有严格的可执行性和延续性,不能朝令夕改。与户籍相适应的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配套政策要同步推进,地方财政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也要持续加大投入,引才引智的层次和规模更要考虑地方的财政负担,防止出现地方财力透支。

三是既要引才引智,更要用人留人。城市引才引智只是第一步,更长远的是要创造一个适合人才发展的工作、生活、交往的环境。对引进人才要充分信任、放手使用,积极为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要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和政府服务,不断优化城市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的条件和规模,完善精细的生产生活服务保障,增强城市的归属感、亲近感,真正形成城市对人才的“拴心留人”。

四是既要做大增量,更要盘活存量。通过引才引智做大人才增量固然重要,但城市发展最终还是要靠本地人才来长期支撑。相比给予“新人”的优惠政策,一座城市的吸引力更体现在如何对待“旧人”上,不可招来“女婿”气走“儿”。要常态化对本地人才进行摸底与储备,加强对本地人才的教育和培养,科学评价和“同才同待遇”使用本地人才,努力营造尊重本地人才的良好氛围,实现本地人才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五是既要服务本地,更要服从国家战略。加强对地方引才引智政策效果的追踪评估、引导和纠偏,研判其对东北振兴、西部开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影响,实施有度的人才流动宏观调控。制定鼓励和引导人才向国家重大战略流动的意见,在工资、津贴、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使他们在政治上受重视、社会上受尊重、经济上得实惠。重大人才工程项目适当向国家重大战略倾斜,设立国家重大战略人才开发基金,完善对口支持人才开发机制,保障国家重大战略的人才需求。

(本版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湖北日报、光明网、21世纪经济导报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