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

张议潮(799一872)沙州(敦煌)人,张家是当地豪强大戶,张议潮从小就有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演兵习武,精通孙吴之略。唐大中二年(848年)张议潮散尽家财,率沙洲各族人民起义驱逐了盘踞河西地区的吐蕃势力,光复十一州,使丢失七八十年的河西走廊地区繁盛地区重回大唐的怀报,在华夏历史上书写一幅壮丽雄浑的新篇章。

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

吐蕃是唐初兴起于青藏高源的奴隶制王国,松赞干布是一个伟大赞普。吐蕃王国有很强的领土野心,在王国东西两侧同大唐和阿拉伯帝国开战。吐蕃同唐帝国互相攻伐了上百年,吐蕃因内讧起义不断分崩离析,最后还是大唐帝国笑到最后。唐安史之乱爆发后,河西走廊地区的精兵良将全被调到内地镇压安绿山,史思明的叛军,造成河西走廊地区兵力空虚。

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

吐蕃趁机出兵攻占河西重镇凉州,将河西重地与大唐本土联糸断绝。河西军民进行殊死抵抗,仅沙州(敦煌)军民就艰守十一年才沦陷。吐蕃人不善于经营被占领的土地,也不重用汉人豪酋为官,知只道无尽无休的巧取豪夺,引起广泛反对浪潮。此时大唐也在风雨飘摇之中无暇西顾,数十年己后,乡音已杂,服色己变。唐使韦伦同吐蕃会盟之后途经河西故地,河西遗民闻唐使至扶老携相见,哭声震天:"问天子安居否?今孑孙未忍忘唐服,朝廷尚念之乎?”

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

张议潮出生时沙洲已沦陷,他自幼目睹了吐蕃人的种种暴行,张议潮从小立有大志,希望能够收复汉家故土,他长拳短打,马上步下无一不精,兵书战策孙吴之法尽得精髓。张议潮对吐蕃残暴统治非常不满,对大唐故国无限想往。大中二年(848)张议潮散尽家财组织归义军,驱逐吐蕃势力,收复瓜州,沙洲等地。张议潮写了十份相同文书,派出十路使节前往长安,当有一路使节历尽千辛万苦来到长安时,唐庭上下为张议潮的壮举惊叹连连。

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

张议潮也知道唐朝无力派兵援助自己,他整军备武日夜操练,组织百姓发展生产增强实力,做好独自抗击吐蕃人的准备。吐浑王不甘心失败趁九月麦熟时抢收粮食,张议潮得知消息后点兵相迎。吐浑王知道张议潮精通战阵不敢正面交锋,率军逃走。张议潮率军追击千里生擒吐浑宰相三人,在军前当众枭首示众。归义军将士高唱《大阵乐》凯旋而归。几年间,张议潮率归义军收复西州,沙洲(敦煌),瓜州(安西),伊州(哈密),河州(临夏),甘州(张掖),肃州(酒泉),兰州,鄯州(乐都),廓州(化隆),岷州(岷县)等十一州。

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

大中五年八月(851),张议潮派兄长张议潭奉沙州等十一州地图入长安告捷,张议潭做人质留在长安,封金吾卫大将军。唐朝自宪宗以来几次想收复河西故地未果,没想到万里之外有人凭一己之力收复十一州。唐宣宗李忱慨叹:"关出西将,岂虚也哉!"封张议潮沙州防御使。大中十二年,张议潮派侄子张淮率七千骑兵攻打凉州,经过三年多苦战在咸通二年(861年)才收复凉州。“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戶口百万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旧。"

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

咸通八年(867年)张议潮把河西军务委托张淮管理入朝,唐庭敕封张议潮为河西十一州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河西万户侯,金吾卫大将军等受尽恩宠。咸通十三牛(872年)张议潮病逝,享年七十四岁,赠太保。张议潮是中国历史上盖世名将,以一已之力收复大唐数千里江山,功高日月,班定远,张博望之功尚可及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