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沦陷区诞生一民族英雄,自己一手收回11州,率众回归祖国

故土沦陷区诞生一民族英雄,自己一手收回11州,率众回归祖国

张议潮

张议潮,公元799年,张议潮出生于河西沦丧后的沙州。张氏世代是沙州豪门首富,其实就是当地实力派豪强。但显赫的家族地位并没有为张氏家族带来平安。和后世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政权不同,吐蕃政权根本就没有考虑过为维护统治要去联合、笼络当地汉族豪强大户,更没有打算让他们参与政治。

因此当地大地主同样要忍受吐蕃贵族的欺诈和蹂躏。张议潮自幼对吐蕃的残暴统治耳濡目染,对大唐故国心驰神往,立志要驱逐侵略者,回归祖国。为实现志向,他自幼就刻苦学习兵法和武艺。以自己的家产为军资,秘密招募、训练义军,同时不断收纳反抗吐蕃起义被镇压后的流亡者。蓄积力量,伺机而动。他的机会终于来到了。

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渐趋衰落,边防力量虚弱,于是吐蕃乘隙攻略河西诸州。从公元758年至公元776年,廓州、凉州、兰州、瓜州等地相继陷落。当吐蕃军最后攻取沙州时,虽然沙州与唐朝的联系中断,但城中军民却顽强抗击。沙州刺史周鼎一边撄城固守,一边向回鹘求救。

故土沦陷区诞生一民族英雄,自己一手收回11州,率众回归祖国

河西百姓

但救兵经年不至。周鼎召集诸将商议,欲焚毁城郭,率众东奔。部众都不同意,都知兵马使阎朝便缢杀了周鼎,自领州事,继续抗击吐蕃军。当时沙州被围,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处境十分困难。为了解决军粮问题,阎朝"出绫一端,募麦一斗,应者甚众"。最后,"粮械皆竭"。

为了保护城内兵民,阎朝与蕃将绮心儿相约,"苟毋徙佗(他)境,请以城降"。在绮心儿许诺不将沙州人民外迁的前提下,遂于781年出城投降,"自攻城至是十一年"。沙州军民同吐蕃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故土沦陷区诞生一民族英雄,自己一手收回11州,率众回归祖国

归义军

陷落后的河西人民惨遭吐蕃的蹂躏,丁壮者沦为奴婢,种田放牧;"羸老者咸杀之,或断手凿目,弃之而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日夜思归唐皇朝。公元836年-840年,唐使者赴西域,途中"见甘、凉、瓜、沙等州城邑如故,陷蕃之人见唐使者旌节,夹道迎呼涕泣曰:'皇帝犹念陷蕃生灵否?'其人皆天宝中陷吐蕃者子孙,其语言小讹,而衣服未改"。即使几十年过去了,当地人民仍念念不忘唐皇朝。

原陷于吐蕃的沙州首领张议潮,暗中结交豪俊,密谋归唐。公元848年,张议潮见时机成熟,遂发动起义,"众擐甲噪州门,汉人皆助之,虏守者惊走,遂摄州事"。张议潮等率众驱逐了吐蕃守将,光复了沙州,即派遣使者,赴京师告捷。

故土沦陷区诞生一民族英雄,自己一手收回11州,率众回归祖国

归义军

公元849年八月,复派其兄张议潭和州人李明达、李明振,押衙吴安正等二十九人入朝告捷,并献瓜、沙等十一州图籍。至此,除凉州而外,陷于吐蕃近百年之久的河西地区复归唐朝。唐朝令于沙州置归义军,统领沙、甘、肃、鄯、伊、西、河、兰、岷、廓十一州,以张议潮为节度、管内观察处置、检校礼部尚书,兼金吾大将军、特进,食邑二千户,实封三百户。

公元867年,张义潮在长安留为人质的兄长张义潭去世,已经69岁高龄的张义潮离开沙洲,前往长安为质。这是张义潮兄弟为了表示自己对大唐的忠诚而作出的决定,"先身入质,表为国之输忠;葵心向阳,俾上帝之诚信"。张义潮入朝后,唐朝授义潮为右神武统军,晋官司徒,职列金吾,并赐给田地宅第,可以说给了他很高的礼遇。

故土沦陷区诞生一民族英雄,自己一手收回11州,率众回归祖国

11州郡

张义潮入京后,他的河西职务交给了他兄长张义潭之子张淮深。公元872年八月张义潮卒于长安,享年74 岁,从而结束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张义潮在唐代中期以一颗爱国赤诚之心,战胜千难险阻,收复沦陷国土,回归祖国,亦是一名名副其实的伟大民族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