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墨菲法則重看清朝第五大奇案

嘉慶十三年秋,黃河決口。淮安一帶受災嚴重,於是朝廷下詔賑災。歷朝歷代,賑災都是朝廷的大事,也是腐敗窩案的高發地。歷代的賑災錢糧,少有能發到災民手裡的,絕大部分在出京城時就被攔腰砍了一刀,各級地方官層層發放,層層剋扣,真正到災民手裡的糧食沒有幾粒。因此古代每次大災,往往伴有大動亂。饑民造反的事層出不窮,比如著名的朱重八。所以朝廷對賑災其實是很看重的,貪汙賑災錢糧的官員抓住之後一律嚴懲不貸。嘉慶的老爸乾隆年間,甘肅省爆發了著名的冒賑案,全省官員都染指了賑災錢糧,氣得乾隆皇帝把甘肅大大小小的官員來了個一勺燴:總督勒爾謹賜令自盡;兩任布政使王亶望和王廷贊;蘭州知府蔣全迪;以及侵貪賑銀千兩以上的官員程棟、陳嚴祖等56名貪官全部正法。免死發遣46人,革職、杖流、病故、畏罪自殺數十人。手段不可謂不重。

用墨菲法則重看清朝第五大奇案

乾隆

不過若是覺得這就能震懾住貪官汙吏,就太天真了。時光荏苒,歲月穿梭。乾隆皇帝作古十年了,現在黃河決口,自然要賑災。有賑災就有貪汙,江蘇山陽縣領到賑災款項九萬多兩,知縣王伸漢自己就貪汙了兩萬五千兩。王伸漢不是第一個貪汙賑災款項的人,也不是最後一個。甚至不是這次貪汙案中貪汙最多的一個。王伸漢為什麼敢貪,因為歷代貪墨賑災款的官員千千萬,真正被揪出來的少之又少。前面說了,歷代賑災錢糧,少有真正發到災民手裡的,帝國上下對賑災款的分配已經形成了一個很清晰的潛規則,每個級別的官員該分多少是有定數的。只要按著規矩來,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都發財。從規則上以及常理認知上來說,賑災款是不可以貪墨的。如果被抓到,人頭落地是免不了的。王伸漢不可能不知道這一點。但是王伸漢,以及各級的官員,依舊對賑災款伸出了髒手。這種明知故犯的僥倖心理,我稱之為安全帶心理。

用墨菲法則重看清朝第五大奇案

清代災民

所謂安全帶心理,是我本人獨家杜撰,只不過為敘述方便,無任何權威性。一時之間找不到合適的詞。

國內有一個十分特色的發明,叫安全帶卡扣。由於很多人不願意系安全帶,又不想聽到車內警報聲滴滴響,就用安全帶卡扣插上去,欺騙車輛。為了避免被交警抓到,更有人腦洞大開製作個假安全帶掛在肩膀上。在自欺欺人這一點上,很多人的腦子是很聰明的。我一直比較好奇,買安全帶卡扣需要資金成本,製作假安全帶在資金成本之外另需要時間成本。無論哪一條,都不如真的繫上安全帶來的方便快捷,為什麼很多人就是不願意系安全帶呢?其實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公眾心理學題目。

用墨菲法則重看清朝第五大奇案

害人無數的安全帶卡扣,希望你車上沒有

我開車時,安全帶是必須要系的。同時也會提醒副駕駛的人繫上安全帶,但是得到的回應往往只有兩種:一是“沒事兒,你開慢點兒就行了”;二是“沒事兒,這裡沒警察”,當我我硬要他繫上安全帶,不然不開車時,得到的回應往往是“你事兒真多”。當我坐別人的車習慣性的繫上安全帶時,也會往往得到兩種回應:一是“你這麼怕死?沒事我開車穩”,二是“不用系,沒人查”。總而言之,在某種價值觀裡,系安全帶是給警察系的,系安全帶代表你開車水平不行,系安全帶不吉利。每個人都覺得,只要我開車開的穩,就不會出車禍。安全帶就是多餘的。這種心理我稱之為安全帶心理。指明知道不繫安全帶違規,但是我就是不想遵守規矩,同時又有一種莫名的自信覺得我違規了但是肯定不會出事。雖然每天有那麼多出車禍的人,但是那個人肯定不是我。

王伸漢就是這種心理,那麼多人都在貪,我只不過是隨大流貪墨了我“應得”的一部分。大家都沒事,我怎麼可能有事呢?雖然之前抓過幾個倒黴蛋,但是貪墨被抓的概率實在太低。與低概率的反腐想必,眼前的銀子才是真正實惠的東西。

用墨菲法則重看清朝第五大奇案

天下糧倉中賑災現場

但是王伸漢比較倒黴,因為還有個名詞叫墨菲法則。

1949年,美國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上尉工程師小墨菲(Edward Murphy Jr.)和他的上司斯塔普(John Paul Stapp)少校,在一次火箭減速超重試驗中,因儀器失靈發生了事故。墨菲發現,測量儀表被一個技術人員裝反了。由此,他得的教訓是:如果做某項工作有多種方法,而其中有一種方法將導致事故,那麼一定有人會按這種方法去做。在事後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斯塔普將其稱為“墨菲法則”,並以極為簡潔的方式作了重新表述:凡事可能出岔子,就一定會出岔子。墨菲法則的適用範圍非常廣泛,它揭示的了一種獨特的社會及自然現象。它的極端表述是:如果壞事有可能發生,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並造成最大可能的破壞。值得一提的是,就是斯塔普本人依據墨菲法則,發起汽車座位安全帶運動,挽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

用墨菲法則重看清朝第五大奇案

墨菲法則

王伸漢就是遇到了墨菲法則。

朝廷也知道賑災錢糧被貪墨那是常事,沒被貪汙才不正常。因此在發放賑災款時,按照慣例會另有官員下來視察賑災情況。分到山陽縣視察的官員是新科進士李毓昌。李毓昌到山陽縣後,王伸漢就拍自己的常隨,也就是秘書包祥與李毓昌的秘書李祥進行接觸。大佬們是不能直接接觸的,有什麼事要小弟先出來探探風口,也好討價還價。王伸漢敢貪汙,但是不敢獨吞。按照常例,地方官貪墨的銀兩要吐出來一部分孝敬給來視察的監督官,具體怎麼分配就看雙方怎麼談的了。李祥告訴包祥,李毓昌到達山陽之後,在各鄉村巡視了,發現災情十分嚴重。而且調集戶冊查對後,發覺貪汙的情況十分嚴重。正打算寫公文上報呢。李祥的意思很明白,我這裡有證據,能收拾你們。看你們上道不上道了。王伸漢自然很上道,開出了一萬兩的價錢。就是願意給李毓昌一萬兩銀子作為孝敬,您老高抬貴手,大家一起發財。

用墨菲法則重看清朝第五大奇案

李毓昌畫像

根據往常的規律,這時候李毓昌應該討價還價,把價格抬到一萬五甚至兩萬兩也是常事。因為地方官一直處於貪汙利益鏈的最底層,層層上供才是規矩。不料李毓昌是新科進士,就是大家口中的新瓜蛋子,心中還有為民做主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一口回絕了王伸漢的價碼。這樣一來,不僅王伸漢這個小團體的人覺得匪夷所思,連李毓昌自己的秘書李祥都罵他是個書呆子。放著白花花的銀子不掙,自己這個秘書還有什麼奔頭。包祥跟李祥是一路人,很談得來。於是包祥重金收買李祥,讓李祥把李毓昌掌握的清冊偷出來一把火燒了。沒了賬本做證據,這貪汙案也就不了了之。不料李毓昌警惕性很高,李祥一直沒能得手。

眼看李毓昌要啟程覆命了,王伸漢氣的牙根癢癢,老子給你錢你都不收,這麼不懂規矩,就別怪老子心狠手辣了。於是王伸漢許諾給李祥更高的加碼,讓李祥做了李毓昌。死人是不會說話的。李祥和另外兩個長隨一合計,跟著李毓昌也發不了財,沒什麼奔頭。乾脆就拿李毓昌發財得了。於是李祥和另外兩個長隨一起在茶水中投毒,又用繩子勒死了李毓昌,偽造了一個上吊自殺的現場。

用墨菲法則重看清朝第五大奇案

根據李毓昌事件改編的電視劇

督察官員被自殺,也並不是小事,歷朝歷代的官員自殺都大有文章。但是王伸漢是懂規矩的,先出了兩千兩銀子找淮安知府王彀活動,王彀擬公文呈上,布政使和按察使都接受了自殺的說法。最後公文由兩江總督鐵保點頭認可,就此萬事大吉。

死因定性後就要善後,王伸漢先通知李毓昌家屬來領屍體,又把李祥推薦給常州通判做了隨從,另外兩個長隨也推薦了出去,並重金酬謝。說實話,王伸漢作為古人,還是比較沒經驗的。派三班衙役把屍體奪過來一把火燒了才算徹底乾淨。實際上,依據王伸漢的心理,貪汙賑災款項是常事,就好像不繫安全帶是常事。把不予合作的官員給做掉也是應有之義,就好像系安全帶才是另類。因為貪汙被抓的概率實在太低了,甚至遠低於沒系安全帶被撞死的概率。

但是根據墨菲法則,無論一件事的概率有多小,只要這個概率存在,這件事就會發生。王伸漢比較倒黴,墨菲法則一百多年後才被發現,沒能根據墨菲法則去消滅一切翻案的隱患,只好做了墨菲法則的犧牲品。

李毓昌的靈柩到了家,李毓昌的妻子在遺物中發現了一份文稿,上面寫著“山陽知縣冒賑,以利啖毓昌,毓昌不敢受,恐上負天子”等話語,又在遺物中發現了一件血衣。於是疑心大起,便請族叔李泰清主持開館驗屍,發現了中毒的真相。隨後李泰清便代李毓昌的妻子進京向都察院喊冤。清代不允許女性出面告狀,但是可以請男性親屬代為告狀,稱之為抱告。王伸漢僅僅貪汙了兩萬五千兩白銀,上下打點只打點到兩江總督這一級別。沒捨得花錢把都察院也打點一下,都察院按照程序奏呈皇帝。嘉慶皇帝在和珅的陰影下做了四年的兒皇帝,對貪官一向是比較痛恨的,當即下旨讓軍機處徹查,很快就破了案。與乾隆朝的甘肅冒賑案相比,嘉慶朝這次冒賑案好歹還冒出來一個清官。嘉慶皇帝親自批示,將謀害李毓昌的貪官、刁吏、包括王伸漢、王轂、包祥、李祥、顧祥、馬連升等人一律處死,革職流放了兩江總督鐵保、江蘇巡撫汪日章,還懲處了其他涉案的官吏和9名查賑大員。李毓昌冤案終得昭雪。嘉慶皇帝還親自寫詩褒揚李毓昌的清廉,鑑於李毓昌死時無子,就特旨把李毓昌的侄子李希佐過繼過來當兒子,並賞了李希佐一個舉人的功名。

用墨菲法則重看清朝第五大奇案

嘉慶皇帝

嘉慶很希望藉此褒揚清官,震懾貪官,未免太天真了。乾隆皇帝把甘肅省大大小小官員一勺燴,都沒能稍稍扼制一下貪腐的現狀,嘉慶這才殺了幾個人。究其原因,也無他。只不過貪腐好像不繫安全帶,雖然不對卻成了默認的潛規則,不正常的東西變成了正常。而貪腐被抓的概率甚至要靠墨菲法則幫忙,大清朝日薄西山,也是應有之義。人生兩大事,套好安全帶,帶好安全套,不要成為墨菲法則的犧牲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