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是傳銷嗎?

幣圈是一個靠資金驅動的圈子,初涉幣圈,相信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煩惱,數字貨幣到底是什麼?是不是傳銷或騙局?對於一些摸不著頭腦的區塊鏈、數字貨幣等專業術語,很多人會和傳銷騙局掛鉤,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數字貨幣到底是不是傳銷?

數字貨幣是傳銷嗎?

認知是需要過程的

首先需要達成共識的是,數字貨幣是一種全新的東西。數字貨幣和互聯網一樣,都有著全新的底層技術、運行原理和上層應用,歷史上從未有過類似的東西。給周圍身邊的親戚朋友講清楚數字貨幣是什麼,就像給80年代的民眾講清楚互聯網是什麼一樣,存在著認知方面的困難。

這也導致了絕大部分普通民眾都很難搞清楚數字貨幣是什麼,併產生各種各樣的誤解,這和互聯網早期遇到的問題一模一樣。想象自己是一位老老實實一板一眼的80後,第一次聽說能夠通過網絡直接買衣服時,你會是怎樣的反應?

連試都沒試,怎麼可能通過這種方式買衣服?這絕對是扯淡!

有圖片也不行啊,上街買一副不都得試穿試穿?

不知道穿了合不合身,好不好看就買?你這是瘋了吧!

所以,如果你告訴身邊毫不知情的人,一種程序員人為造出來的數字貨幣,一個幣能值30000人民幣,價位已經超過黃金,總市值超過六百億人民幣,他們會怎麼反應?

數字貨幣就是個騙局,任何一個程序員都可以再造出更多的比笨幣,比傻幣,比蠢幣!

這種憑空造出來,完全沒有實體的虛擬幣怎麼可能有價值?

沒有政府背書擔保,怎麼可能有信用當貨幣?你這是瘋了吧!

對於想了解數字貨幣的人來說,數字貨幣又相當晦澀難懂。最早的數字貨幣用戶大都是極客與黑客高手,這導致絕大部分“數字貨幣科普教程”實際上充斥著大量的技術術語和底層原理介紹,並不適合沒有技術背景的人閱讀。

通常而言,一個沒有技術背景的人自學的話,往往需要花一兩個月的時間才能大致搞清楚數字貨幣的技術基礎、運行原理、過往歷史和生態系統(想想一個80年代的人要花多久才能大致搞清楚互聯網)。

所以,不要太過驚訝於我們與他們之間產生的巨大認知差異,而是尋找更加合適的途徑,慢慢加以引導。

事實證明

對於那些對數字貨幣抱有偏見的人,在簡單介紹數字貨幣的概念後,你大可以緊接著通過列出一系列的事實,來證明數字貨幣的受眾早已經不是那些極客,也並非只是流傳在不見光的街頭巷尾,而是真真正正被很多知名公司和機構認同的。

數字貨幣(Bitcoin,縮寫BTC)是一種總量恆定2100萬的數字貨幣,和互聯網一樣具有去中心化、全球化、匿名性等特性。向地球另一端轉賬數字貨幣,就像發送電子郵件一樣簡單,低成本,無任何限制。數字貨幣因此被用於跨境貿易、支付、匯款等領域。

數字貨幣由於廣闊的前景和巨大的遐想空間,自2009年誕生後價格持續上漲,2011年幣價達到6.8人民幣,2013年最高達到8200人民幣,超過1盎司黃金價格,有“數字黃金”的美稱(目前幣價約30000人民幣)。

數字貨幣始於2008年神秘人物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論文《數字貨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在誕生後的八年裡,數字貨幣作為一種前所未有的新型貨幣,經歷了無數的市場考驗和技術攻擊,始終屹立不倒。現在數字貨幣已成長為一個在全球有著數百萬用戶,數萬商家接受付款,市值最高達百億美元的貨幣系統。

結論

數字貨幣交易市場的資金流向類似於股票市場,都是新投資者向不特定的舊投資者購買投資物(數字貨幣或股票),任何新舊投資人都不能確保盈利。這也是任何投資產品的發行方所不能保證的,畢竟就連美國發行的美元都因為經濟危機的影響而貶值過。

“龐氏騙局”的定義是:用後來的“投資者”的錢回繳給前面的“投資者”當作回報的吸納資金行為;

“傳銷”的定義是:通過特定上下線關係拉人頭,吸納並分配資金的行為。

在數字貨幣/股票市場中老人比起新人沒有優勢,都要靠自己的能力判斷漲跌而盈利;而龐氏騙局/傳銷中老人比起新人有強制優勢,老人強制從新人處獲取資金。因此雖然數字貨幣/股票市場和龐氏騙局/傳銷一樣,都依賴後來者資金驅動,但數字貨幣市場和股票市場屬於同一類別,不是龐氏騙局或傳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