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转型:中国平安的星辰大海

3月12日,中国平安公布了一份亮眼的年报: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074.04亿元,同比增长20.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营运利润1125.73亿元,同比增长18.9%.

除了传统的主营业务依旧优势明显之外,科技成果无论是在对外输出,还是赋能主业,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年报数据显示,2018年金融科技与医疗科技业务归母营运利润67.70亿元,在集团归母营运利润中占比6.0%。

科技转型:中国平安的星辰大海

显而易见,平安科技的价值正在释放,并进入稳定的回报期。“插上科技翅膀”的平安更值得投资者期待。如果说,传统金融业务是平安的“护城河”,那么科技板块就是“一片天空”,两者结合会发生什么事情?

中信证券近日发布的研报称,金融平台垂直化发展趋势日渐明朗,平安作为金融科技前瞻性投入比较大,金融与科技结合经验累积比较丰富的公司,有望在下一轮竞争中胜出。

快速驶入科技车道

中国保险圈里的人都说,“马明哲不是人,是神。”金融界则称他是“将来时”——如果你想知道未来金融商业要发生啥,就去看看马明哲在做什么。

事实情况也是如此。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互联网金融,每一轮浪潮中国平安都勇立潮头。现代科技的进步给传统金融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这与蒸汽机促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相似。

向来居安思危、甘于创新的平安也感受到了这股潮流的到来。在2013年底致平安员工的内部信中,马明哲就明确指出,“平安的业务员只要紧跟公司科技革新的步伐,不仅不会被淘汰,恰恰相反,科技会为你们插上新的腾飞的翅膀!”。2013年是中国互联网史上值得一书的并购投资之年,移动互联网兴起,BAT大笔投资布局,最终改变了中国互联网的基本面貌。人工智能是当时的第一波风口,无数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将目光聚焦在人工智能上。

虽然是传统金融集团,但平安的市场嗅觉并不落后于BAT。平安此后开始全面“all in”科技,快速驶入科技车道。2014年,平安互联网战略进一步完善,马明哲归纳了三点:频率、流量、价值转换,任何人的生活都与六大方面紧密相连,即资产、金融及投资,医疗健康,房屋,车子,教育和旅游。

围绕这类布局,此后,大量科技类子公司成立。2014年陆金服、平安壹钱包、平安好医生、平安好房、前海征信相继成立;2015年平安壹账通和前金服成立;2016年平安医保科技成立。

可以说中国平安一直站在科技的前沿,紧跟时代的最新趋势。经过5年的高速跃进,平安已成为最具科技属性的保险集团。过去20多年,马明哲一直将汇丰、花旗等国际金融机构作为参照系。近几年,他则将亚马逊、谷歌等互联网公司作为重点对标对象。目前,平安多项技术在业内领先,与亚马逊、谷歌等国际科技巨头相比丝毫不逊色。

截至2018年12月末,平安的科技专利申请数较年初增加9021项,累计达12051项,其中PCT及境外专利申请数累计达3397项,科技成果全面覆盖人工智能、区块链、云等核心技术领域。

比如,平安脑智能引擎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平安医疗影像相关技术在全球肺结节、胃癌病理、糖网等比赛中荣获世界第一。

这背后是持续不断的科技投入。平安高度重视核心技术研究和自主知识产权掌控,每年将收入的1%用于科技研发,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平安拥有业界一流的科技人才队伍,目前拥有金融科技与医疗科技业务从业人员9.9万名、研发人员2.9万名,远超很多科技巨头。在这些年的科技发展过程中,平安形成了人工智能、区块链、云三大核心技术。平安基于人工智能的人脸识别技术识别准确率达99.8%、区块链技术可实现5万笔每秒的高吞吐量的同时保持小于0.05秒的低延时。

多个科技公司完成融资 价值显现

平安的科技战略主要分三步:科技赋能金融、科技赋能生态、生态赋能金融。

平安对内深挖业务场景,助力降本增效,加强风险管控,打造优质产品和极致服务体验;对外输出创新产品及服务,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作为平安科技战略第一步,“科技赋能金融”的效果十分明显。

在寿险领域,科技给予了平安寿险更大的想象空间。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寿险及健康险的经营场景中广泛应用,AI甄选和AI面谈在代理人渠道全面上线,应用于1100多万准增员对象;通过AI甄选模型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验证,13个月留存代理人的识别率达95.4%。

数据显示,2018年平安寿险市场占有率为16.2%,根据平安年报2017年市场占有率是14.2%、2016年12.7%,平安寿险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

平安产险 “510城市极速现场查勘”能力进一步巩固,“智能网格”动态分配查勘员位置,“智能调度引擎”自动规划最优路径,结合OMO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模式,全年城市日间现场案件5-10分钟极速查勘率达96.4%。

2018年,平安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4.6%,优于市场3.0个百分点;综合成本率96.0%,同比优化0.2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ROE)16.7%,业务质量保持优良。

“科技赋能生态圈”的成果正在加速转化,孵化了多家科技型创新公司,科技板块利润贡献大幅提升。陆金所完成了C轮融资,投后估值高达394亿美元;平安好医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并积极探索海外市场发展模式;金融壹账通完成A轮融资,投后估值75亿美元;平安医保科技完成A轮融资,投后估值达88亿美元。

3月13日,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表示,集团旗下多家创新科技公司在2018年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其中2家上市公司,3家获得外部融资,总估值近700亿美元。

这些创新型科技公司还获得了国际投资者的青睐,比如在陆金所的新一轮融资中,包括卡塔尔主权基金卡塔尔投资局、香港全明星投资基金、春华资本以及日本金融公司SBI控股公司,其他投资者包括摩根大通、麦格理集团、瑞银等等。

除了B、C端,还有G端

如果说过去几年是互联网争夺C(客户)端的战争,那么在科技驱动下,争夺B(公司)端、G(政府)端,进而影响C端就是一个新命题。这也是平安的“新战争”。

谁能搭建一个综合、全面、可行的“智慧城市”建设平台,谁就能成功抢滩登陆未来城市建设的高点。目前的市场格局看,最具竞争力是中国平安、阿里巴巴、腾讯以及华为“四巨头”,也就是外界俗称的 “PATH”。

四大“巨头”的优势和解决方案不一。阿里强调的是商业,腾讯的强项在社交和联接,华为的实力在于通讯基础设施,而平安提出的是全面总揽大局的方案。在“PATH”中,平安是唯一既有传统金融经验,也有强大科技能力的公司。众所周知,传统金融产品坐拥技术出身的企业无法企及的经验与庞大数据库,从传统金融企业中生长出来的新兴技术,其学习能力与应用效率远远高于纯技术企业。

平安优势一在于全面,二在于抓住最核心领域—财政和医疗。例如南宁“智慧财政”上线以来,累计为南宁市融资企业节约成本1.29亿元,成交产权投资项目近9亿元,溢价超过20%;1月11日,深圳市统一政务服务APP——“i深圳”正式上线,深圳市民通过一款APP即可办理政务服务、交通出行、医疗健康、文化教育、社区服务等涉及市民医食住行玩八大类事项。

年报显示,平安核心科技为智慧城市建设赋能,构建“1+N”智慧城市平台体 系,在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等100多个国内城市以及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推广和实施。

平安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也符合国家的战略方向。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发展新型智慧城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之一。全国已有大约500座城市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深圳更是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智慧城市单独成节,列为十大工作之一。

科技改变平安的估值模式

科技改变未来、科技改变生态……各行各行都受科技的颠覆,平安正在快速驶入科技赛道,从传统的C端,到最近两年热门的B端,再到G端,无一都有平安科技的身影。科技不仅改变平安的业务模式和结构,也改变了平安的估值模式。

通过不同业务板块分开估值是目前市场较为常用对平安整体的方法。要真正地了解平安的价值,我们就要对平安所有的业务进行拆分,比如寿险、银行、证劵,各业务板块的估值模型都不一样,结合起来才能估算出整体的价值。

但无论是按照何种估值方案,目前的市值都不能正确反应平安的真实价值。安信证劵分析师赵怀湘根据分部估值结果,认为平安合理市值为1.61万亿,对应目标价88.27元。

在平安发布年后的后两天,虽然市场环境不好,但平安估计依然逆势上涨,这也投资者对平安优秀年报的肯定。但即使如此,截止到3月15日,平安的市值约为1.35万亿,与诸多权威分析师的目标市值仍有一定的距离。

大摩此前发布研报,针对平安科技“独角兽”融资受到软银、IDG、SBI等国际资本的热捧,将重点落在了“科技力”上,预测中国平安未来将逐步释放科技业务价值,维持中国平安“增持”评级,予目标价94元。

银河证劵近日发布报告称,公司致力于成为国际领先的科技型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积极拥抱金融科技,以科技引领业务变革,业务品质良好,价值稳健增长,持续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前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