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北宋求之不得的燕云十六州,竟源自沙陀人的三国“演义”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最近霸屏的一部电视剧,是一部 “女性励志”大戏。通过北宋官宦家庭少女明兰的成长、爱情、婚姻,展开了一幅生动的由闺阁少女到侯门主母的生活画卷,讲述一个家宅的兴荣,古代礼教制度下的女性奋斗传奇。虽然剧中主要人物剧情纯属虚构,并无原型,原著小说也表明属于架空历史。但从剧中服饰,官职以及提及的“燕云十六州”,“东京”来看,
应该是北宋年间的事情。

《知否》北宋求之不得的燕云十六州,竟源自沙陀人的三国“演义”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剧照

无论是剧中,还是历史上,北宋都将收复幽云十六州作为“死而无憾”之事,那么幽云十六州怎样失去的呢?这就要从三个沙陀人说起。

1. 功败垂成—李存勖:李存勖出身于西突厥沙陀部,本姓朱邪,世为沙陀酋长。因其祖父朱邪赤心因镇压庞勋兵变有功,被唐皇赐为李姓。父亲李克用,官至河东节度使,封晋王,驻节太原,建立河东割据势力(晋国)。李克用病逝后。李存勖继任。当时,篡唐自立的梁王朱温盘踞宣武镇(治所汴州,在今河南开封),控制中原地区,对晋虎视眈眈。李存勖继任之时,年仅二十四岁,外有强敌环伺,内有武将持权,晋国风雨飘摇。李存勖沉着应对,对内整顿内政,任用贤才;对外南败后梁,北定桀燕,大破契丹,威震天下,尔后乘大胜之威,李存勖接受诸镇劝进,在魏州称帝,建立后唐。新国建立后,李存勖接连灭亡后梁,前蜀,大有一统天下之势。

《知否》北宋求之不得的燕云十六州,竟源自沙陀人的三国“演义”

五代十国前期形势

2.卖地求生-石敬瑭:石为沙陀族,初为李存勖手下大将,平日冲锋陷阵,战功卓著。后唐末帝李从珂即位后,石敬瑭时为河东节度使,双方互相猜忌。 石敬瑭为防止以后有变时措手不及,决定先下手为强,起兵造反,李从珂听闻后大怒,发兵太原。石敬瑭见唐军兵临城下,恐不能敌,慌忙遣使向契丹求救,并许诺如果帮自己击败唐军,便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每年进贡大批财物,以儿国自称。正愁没机会南下的耶律德光喜出望外,立即领兵从雁门关南下来救石敬瑭,最后偷袭大败后唐军队。耶律德光册石敬瑭为皇帝,国号晋。石敬瑭也遵守承诺,将幽云十六州割让予契丹。石敬瑭并尊称称比他小十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皇帝,再每年进奉帛三十万匹。自此北方再无屏障,契丹居高临下,威胁中原。在契丹的帮助下,不久石敬瑭攻入洛阳,灭后唐。石敬瑭死后,其侄石重贵继承登基,企图脱离契丹,怎知此时形势逆转,北方天险已失,奋战而不敌契丹,后晋被灭。攻占东京开封府后,耶律德光于开封登基称帝,并改国号为辽。辽国也开始从单纯的游牧民族,向游牧与农耕相交杂的民族过渡。在燕云十六州,汉族和契丹族混居,辽国实力大增。

《知否》北宋求之不得的燕云十六州,竟源自沙陀人的三国“演义”

后晋和燕云十六州

3. 做人嫁衣—刘知远:后晋亡后,沙陀族人,河东节度使北平王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其统治期间,各地割据成势而朝廷难控,他死后,顾命大臣郭威灭后汉开国,建立后周,他的继任者柴荣三次亲征南唐,迫使南唐取消皇帝称号、几乎将所有长江以北地区割给后周。959年柴荣再次北上攻辽,军队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几乎攻到幽州。不久柴荣病逝,其幼子柴宗训登基。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结镇、定二州将谎报说辽国和北汉联合进犯,领兵到陈桥驿发动

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知否》北宋求之不得的燕云十六州,竟源自沙陀人的三国“演义”

北宋

北宋立国之后,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先后灭亡南方大小政权,但由于北方屏障尽失,辽国骑兵时常来去如风,边境挑衅,掠夺财物,屠杀百姓,北宋边境一日也不得安宁。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边境问题,宋太宗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几次边陲防线的失利、加上后方起义频发遏制了北宋进一步开辟疆土,太宗的施政也不得不转为重内虚外,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自此,燕云十六州便成为大宋君臣心中的一个挥之不去却又求之不得的念想。

往后中原数个朝代都没有能够完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略意义使得北宋政权感受威胁持续长达160多年,而这收复故土的梦也一直伴随着北宋灭亡才得以消逝。而这一切的原因,都源自北宋前,三个沙陀族人的三国”演义",可怎知三国一代不如一代,全部与他人做了嫁衣。

各位是怎么认为的?欢迎讨论。 求关注,求点击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