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落霞,屡毁屡建,今天的滕王阁居然是这么来的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滕王阁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赣江之滨,始建于唐高宗水徽四年(633年)。在建阁至今的1300多年中屡毁屡建,而每次重修,不但能够再现古阁的风姿,而且规模也是越来越大。

1926年,膝王阁毁于北洋军阀邓如琢手中。1983年10月1日,人们正式开始了第29次重修滕王阁的工作,1989年落成。

秋水落霞,屡毁屡建,今天的滕王阁居然是这么来的

滕王阁正面。主阁为“明三暗七”格式。

新阁共9层,高57.5米,是一座大型的仿宋建筑。主体建筑净高57.5米,建筑面积为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的台座 ,分为两级。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即从外面看是三层带回廊建筑,而内部却有七层,就是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加屋顶中的设备层。

步入阁中,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在第一层正厅有一幅表现王勃创作 《滕王阁序) 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巧妙地将滕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史实融为一体。 第二层正厅是大型工笔重彩壁面《人杰图》,绘有自秦至明的80位各领风骚的江西历代名人。这与第四层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地灵图)堪称双璧,令人叹为观止。第五层是凭栏骋目的最住地点。进人厅堂,迎面是苏东坡手书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也都与滕王阁有关。

秋水落霞,屡毁屡建,今天的滕王阁居然是这么来的

滕王阁内部一角

南昌滕王阁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也是三者中最高的楼阁。因初唐才子王勃作《滕王阁序》让其在三楼中最早扬名天下。另有阆中滕王阁、玉台观,清以来合称“滕王阁”。新中国成立后,只剩下部分台基及数间破屋,但颐神、慈氏二洞及摩崖题刻保存完好。洞内有南宋人题记,洞外有明邵元书杜甫滕王亭子诗及杨瞻撰书颐神古洞诗四首。

同时,滕王阁也是古代储藏经史典籍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古代的图书馆。而封建土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也多集中于此,贵为天子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胜陈友谅,曾设宴阁上,命诸大臣、文人破诗填词,观看灯火。

秋水落霞,屡毁屡建,今天的滕王阁居然是这么来的

背靠赣江,千帆竞过,一片雄浑壮阔之象。

滕王阁建造初期,只是将此阁作为达官贵人们上元观灯、春日赏花、夏日纳凉、九重登高、冬日赏雪、阁中品茶、聚餐饮酒、听琴观画的场所。滕王阁建成22年后,即唐上元二年(675年),当时著名的青年文学家王勃应洪州都督阎伯屿的邀请,登阁赴宴,并写下了脸炙人口的《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滕王阁从此名扬四海。唐代中丞御史王仲舒再次主持重修滕王阁完工后,还特邀了大文学家韩愈为此阁写下了古今佳作《新修滕王阁记) 一文;大诗人白居易的《钟陵饯送)、杜牧的《怀钟陵旧游三首》、朱彝尊的《登滕王阁》等,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

秋水落霞,屡毁屡建,今天的滕王阁居然是这么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