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部長通道”來了大檢察官~

2019年全國兩會第四場“部長通道”

地點:人民大會堂

時間:3月12日

嘉賓: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童建明

3月1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全體會議,聽取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會後,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童建明在第四場“部長通道”接受中外媒體採訪。這是最高檢院領導首次亮相“部長通道”。提問現場,最高檢工作報告成為中外記者關注的焦點。

首次!“部长通道”来了大检察官~
首次!“部长通道”来了大检察官~
首次!“部长通道”来了大检察官~首次!“部长通道”来了大检察官~

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童建明在第四場“部長通道”接受中外媒體採訪。

童建明答記者問

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

關乎億萬家庭的幸福

未來網、中國少年報記者:我們注意到,近日來,多位代表委員呼籲加大女童保護力度,同時也加強兒童預防性侵教育的力度。最高檢工作報告中也提到,2018年向教育部發出一號檢察建議。請問,建議發出後收到哪些效果?此外,近年來低齡未成年暴力事件頻發,有人說檢察機關對未成年罪錯行為保護力度過大、懲戒力度不足。對此,您是怎麼看待的?謝謝。

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童建明: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工作涉及到兩個方面,一個是被害,一個是侵害。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犯罪和未成年人的犯罪,對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是這兩個方面。近年來,這兩個方面的案件都持續高發。

孩子的傷是全社會的痛。我國有3億多未成年人,所以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工作,關乎億萬家庭的幸福。過去一年,檢察機關把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工作擺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去年10月,最高檢從一起向最高法院提起抗訴獲得改判的強姦猥褻兒童案中,分析我們這些年辦理未成年案件存在的問題,向教育部發出了一份檢察建議,建議教育部加強對學校安全的管理,加強預防性侵兒童和中小學生的工作,這在最高檢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就是由最高檢直接向國家部委發送檢察建議,這是第一次。所以張軍檢察長在報告中提到這是一號檢察建議。

教育部對最高檢的檢察建議高度重視,組成了專門研究小組來落實對青少年的保護。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也上下聯動,正在落實預防性侵害未成年人的教育保護制度,落實校園性侵強制報告、女童宿舍封閉管理等制度。

檢察機關按照“誰執法、誰普法”的要求,加強校園普法工作。我們全國四級檢察院,有1796名檢察長擔任了中小學的法治副校長,最高檢首席大檢察官張軍檢察長擔任了北京二中法治副校長。

剛才你說到的對低齡未成年人保護過度、懲戒不足的疑問,對這個問題,我們要理性看待。罪錯未成年人,他們是社會的危害者,同時也是不良環境的受害者。未成年人心智不健全,這是他們很大的特點。所以,對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我們國家秉持的是“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原則,貫徹“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也就是說,對罪錯未成年人要實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對他們“嚴管又厚愛,寬容不縱容”。

未成年人司法工作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專業化和社會化要緊密結合,這是我們在辦理未成年人案件中應該樹立的一個司法理念。去年,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最高檢成立了專門開展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第九檢察廳。我們將利用新設的部門,充分發揮這個部門的職能作用,加強對未成年人司法規律的探索,推動建立罪錯未成年人分級處遇、臨界預防等制度,同時要動員社會各個方面的力量,形成保護未成年人的合力,用法治的陽光雨露,共同呵護祖國花朵健康成長,謝謝。

群眾來信是送上門的群眾工作

困難再大,我們也要克服

中國外文局、中國網記者:剛剛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中提到,檢察機關出臺了“群眾來信7日內程序性回覆,3個月內辦理過程和結果答覆”的新制度。請問童檢,這是一項怎樣的制度?具體基於怎樣的考慮?報告中提到檢察機關開展國家司法救助因案致貧返貧家庭、保障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安全、公益訴訟監督等,也請您介紹一下相關的工作。謝謝。

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童建明: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是檢察工作的主題,也是今天上午張軍檢察長作的工作報告貫穿始終的一條主線。過去的一年,檢察機關在履行各項法律監督職責過程中,特別注意把便民利民工作落細、落小、落到實處。報告中講的,對群眾來信建立7日內程序性回覆,3個月內辦理過程和結果答覆制度,這個制度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就是說檢察機關自收到群眾的來信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就要向當事人進行程序性回覆,要告知來信人信已收到,下一步我們將怎麼辦。而後,由承辦來信事項的檢察院在3個月內將辦理結果或者辦理過程和工作進展答覆來信人。

為什麼要建立這項制度?張軍檢察長在報告中講了一句話:將心比心對待群眾信訪。也就是說,要設身處地地為群眾著想。你想,我們如果收到親朋好友的來信,我們是不是應該首先回個信、報個平安?那麼對老百姓的來信,如果長期杳無音信,他可能會再寫信或者到處去上訪,我們現在很多的重複信訪就是這麼造成的。所以張軍檢察長講要將心比心,就是這個道理。

最高檢這幾年受理的群眾來信年均18萬多件,過去我們主要是辦後答覆,現在要辦前回復、辦後答覆,顯然,工作量比過去明顯增加。但是群眾來信是送上門的群眾工作,困難再大,我們也要克服。最高檢除了自己嚴格做到以外,還要求各級檢察機關跟進落實,千方百計地把這項制度落實好,用實際行動為群眾排憂紓難。

剛才提到的救助因案致貧返貧的被害家庭,這也是檢察機關把國家司法救助工作深度融入精準扶貧工程的一項具體舉措。就是說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因為犯罪致傷、致殘,無法通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或者無力支付醫療費用;或者是刑事案件的被害人遇害,他的家屬失去生活來源,因而陷入貧困,這個時候,檢察機關及時啟動司法救助程序。去年,我們救助這類因案致貧返貧的困難家庭有4200多戶,發放救助金4900多萬元。前不久,最高檢、國務院扶貧辦聯合下發《關於檢察機關國家司法救助工作支持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對進一步做好這項工作又提出了要求。

至於你說到的“保障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安全”這項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這也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民生檢察工作。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去年,檢察機關根據法律賦予檢察機關對生態環境、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提起公益訴訟的職能,部署開展了這項工作。重點是對網絡餐飲、校園周邊、農貿市場、飲用水源地等這些重點部位和領域開展監督。

去年,全國檢察機關共立案辦理涉及食品安全公益訴訟案件2萬多件,其中僅督促市場監管部門處理違法違規的網上餐飲企業就達5萬多家,探索了一條運用法治手段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讓群眾點外賣更放心的新路徑。

2019年,檢察機關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適應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更高品質的需求,進一步把便民利民的司法工作做深入、做紮實,讓人民群眾在感受到司法公平正義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司法的溫暖。

為“四大檢察”和“十大檢察廳”

做個小廣告

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童建明:借這個機會,我再做一個檢察小廣告。剛才講到了我們的第九檢察廳,專門負責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去年,檢察機關對我們的內設機構進行了一次系統性、重塑性的改革。按照刑事犯罪的類型重新組建我們的刑事辦案機構。根據法律的賦權和實際工作需要,增設民事、行政和公益訴訟檢察廳,現在我們十大檢察廳已經亮相,總體形成了刑事檢察、民事檢察、行政檢察和公益訴訟檢察“四大檢察”並行的法律監督工作總體佈局。我們歡迎媒體朋友們和社會各界繼續關注、關心檢察工作,加強對檢察工作的監督。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