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房地产篇幅“缩水”暗示政策有变?官方回应

新京报快讯(记者 许雯)今天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与去年相比,房地产问题在报告中所占篇幅明显减少,是否意味着今年房地产政策会发生变化?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郭玮在国新办吹风会上回应说,文字虽然有变化,但基本政策取向没有变化。

郭玮说,房地产问题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也直接关系每一个人的生活。房地产市场的运行,事关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事关经济金融稳定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提到了这个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有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他指出,这明确了房地产的目的,就是要让全国人民住有所居;明确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就是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明确了需要注意的问题,那就是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可以说对解决房地产问题指明了基本的方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解决好群众住房问题,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改革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郭玮认为,文字虽然有简化,但是基本的政策取向没有变化。

他进一步解释说,一是目的没有变,还是为了解决好群众的住房问题。二是责任没有变,而且更加明确。今年的报告将落实地方主体责任改为落实城市主体责任,即将地方改成城市,责任更加明确,政策措施也会更加有针对性。因为每个城市的情况不一样,不可能所有城市都是一个政策,大城市和小城市不同,不同类型的城市也有不同的问题。

此外,途径没有变。郭玮说,解决群众的住房问题要靠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要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体系必须坚持市场主导,坚持适合国情的市场化方向,以居住为主,以居民消费为主,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保障体系就是要以政府为主,提供最基本的保障,明确准入门槛,防止保障与市场出现错位。

郭玮指出,实际上,在今年的报告中很多地方也谈到了房地产问题,或者是谈到了房地产的保障体系问题。例如,报告提到要继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镇棚户区改造,要确保困难群众基本居住需要,以及老旧小区的改造、农村住房安全问题、农村转移人口在城市落户问题、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问题。

“尽管房地产市场的问题还很多,大家不满意的地方也还很多,但是可以看到,我们的制度正在逐步完善、在不断取得进步,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他说。

新京报记者 许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