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品茶的美學意境

體驗品茶的美學意境

茶藝是一種形式和精神相互統一的品茗文化,包括品評、鑑賞藝術的操作手段和品茗的美好環境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學意境,下面詳細介紹茶藝知識

【茶藝知識一:茶道法則】

體驗品茶的美學意境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為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為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色好為一,風騷儒雅、氣息相投的佳客為一;反之,是為“三不點”。明代為十三宜與七禁忌。“十三宜”為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詠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鑑賞、十三文僮;“七禁忌”為一不如法、二惡具、三主客不韻、四冠裳苛禮、五葷餚雜味、六忙冗、七壁間案頭多惡趣。

體驗品茶的美學意境

【茶藝知識二:表現形式】

體驗品茶的美學意境

中國茶道的詳細表現形式有兩種。

①煎茶。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

②鬥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攜帶茶與水,通過比茶麵湯花和品嚐鑑賞茶湯以定優劣的一種品茶藝術。鬥茶又稱為茗戰,興於唐代末,盛於宋代。最先流行於福建建州一帶。鬥茶是古代品茶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其終極目的是品嚐,特別是要吸掉茶麵上的湯花,最後鬥茶者還要品茶湯,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鬥茶的最後勝利。

③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區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流風餘韻。清代工夫茶流行於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廣東的潮州。工夫茶講究品飲工夫。飲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兩種,特別是待客,更為講究。

體驗品茶的美學意境

【茶藝知識三:茶道的歷史】

體驗品茶的美學意境

儘管“茶道”這個詞從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新華辭典》、《辭海》、《詞源》等工具書中均無此詞條。

茶道屬於東方文化。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在於東方文化往往沒有一個科學的、正確的定義,而要靠個人憑藉自己的悟性去貼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國唐代就有了“茶道”這個詞,例如,《封氏聞見記》中:“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於是茶道大行。”唐代劉貞亮在《飲茶十德》中也明確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體驗品茶的美學意境

文字、圖片 | 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