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從未經營過實體的人正在教大家如何經營企業,這難道不是笑話

沒有經營過實體的一批人在培訓公司學了一招半式就出來教學,既是實體行業難做病急亂投醫的悲哀,又是所有從業者心裡浮躁的無奈。

一堆從未經營過實體的人正在教大家如何經營企業,這難道不是笑話

昨天看了一篇關於實體店股權融資的文章,大概意思是這樣子的:教你如何把門店的股權賣給員工和顧客,同時給到的方法就是顧客出多少錢就給多少的消費金額,讓顧客掏錢沒有了後顧之憂。我且不說這種方法在如今全民皆商,套路滿滿的時代裡,顧客是否能夠順利接招。就拿實體店股份改革,經過我這麼多年的實體店和批發行業的經營,耳濡目染了不少失敗的風險,我就來總結一下:

  • 假設門店投資額100萬,你讓員工持股出資多少?能佔多少比例?出多了員工經濟實力不夠,出少了達不到激勵的意義。
  • 員工一旦成為股東,最大的願望就是躺賺,而不是努力賺,因為實體店多數是服務型業務(直銷除外)。持股的員工和未持股的店長關係又如何協調?只有經營過門店的老闆才能體會企業管理的那一套在門店員工普遍素質不高的前提下根本走不通。
  • 顧客掏錢成為了股東,除了最在意資金回報以外,最直接的就是要你的賬。過去顧客知道你賺錢,現在顧客知道你具體賺多少錢,他再來消費心裡能不膈應嗎?
  • 你指望顧客成為股東就能轉介紹,請問你自己開店,又有多少朋友真心天天堅持來捧場,要知道只有客戶認可了你經營的項目才會來長期消費,而不是人脈(直銷除外)。
  • 這種帶資產類的合夥,一旦出現矛盾,同床異夢到同室操戈,誰來收場!
一堆從未經營過實體的人正在教大家如何經營企業,這難道不是笑話

雖然我們經營的是實體門店,但是可以借鑑互聯網的思維去佈局經營的方向,譬如我前兩天發表的文章 裡面提到的,通過設計好實體店的經營項目品類規劃來實現同樣的經營,更多的合理合法收益。

因為如今的實體門店再難做,成本高收入低利潤無計可施,但同時它也是一個獲得客戶量的入口,它也是一個通過你精心服務獲得客戶認同的橋樑。很多實體店老闆每天大量時間投入在如何把產品和服務做好賺差價,這沒有錯,如同我文章裡所說的:

一般情況下,我們慣性思維是對某一件事情投入的資金和成本越多,必然期望獲得的回報就越大。

然而實體店的更多收益卻是帶領客戶延伸消費所帶來的。譬如,建立獨立於實體門店經營之外的社群小圈子,通過跨界合作去獲取更多的利潤來源,實體經營只是平臺,你何曾看見過微信這個APP要收費?所以老闆的本職工作是和顧客更多發生關係,吃喝玩樂,我發一張與客戶夥伴私人飛機之旅的照片,雖然我只是開店和做批發的。

一堆從未經營過實體的人正在教大家如何經營企業,這難道不是笑話

而這種社群類的經營,屬於輕資產(甚至無資產)中介性質純銷售的項目,是可以很好的與志同道合的顧客或者朋友一同去經營的。大家合得來就一起玩,沒有太多投資負擔,合不來就解散,繼續下一個項目。

一堆從未經營過實體的人正在教大家如何經營企業,這難道不是笑話

最後嘮叨一句,捫心自問假如你的實體店生意好,需要融資入股嗎?起心動念已經決定了成敗,投機取巧才會得不償失!

我是一位在國內知名企業做了8年渠道管理,之後8年創業開店做批發的業餘寫文章愛好者,關注我陸續發表的文章,以一個站在實體店經營者的立場上看待實體創業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