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區塊鏈」?追風的吳老闆這輪爲何踩空了?

“實體+區塊鏈”?追風的吳老闆這輪為何踩空了?

“我的實體業務越來越難做,區塊鏈項目也沒有頭緒,現在不是實體經濟不景氣,而是做實做虛都很苦!”提起自己在龍崗的這家打印耗材貿易公司,老吳一開始就愁眉不展。

在老吳心裡,是把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劃分得涇渭分明的,而自己就是那一批在實體經濟中備受煎熬,又無法在虛擬經濟裡有絲毫借力的傳統企業主。

“我現在還留著宗慶後的這個講話:現在的虛擬經濟做過頭了,把實體經濟搞得亂七八糟。他說的就是現實呀,電商打亂了實體經濟一貫的價格體系,而且對實體經濟造成衝擊。” 老吳手機裡存著的,是2017年宗慶後隔空喊話馬雲的一篇文章,他當時讀罷深有感觸,至今仍對此念念不忘,如何借力虛擬經濟,如何通過電商、互金把自己的生意做起來,是他這兩年一直頭痛的問題。而且,“頭痛”一直無解。

融資遭歧視,變相“套”概念

在龍崗工業區,老吳和很多認識的中小企業主一樣,一面在痛恨著電商對實體業務的打壓,一面也在學習如何擁抱互聯網。老吳自嘲道,自己是打“兩份工”的人——既是實體經濟下的企業主,又是虛擬經濟中的創業者。

“如果不學著轉型,別說養活這二十多名員工了,連養活自己和老婆孩子的錢恐怕都沒有了。”這幾年行業競爭愈發激烈,老吳的公司業務量每況愈下。為了維護住老客戶,爭取更多新客戶的訂單,他只能不斷加大業務推廣上的投入。

“推廣需要錢,發工資需要錢,維護客戶關係也需要錢。”老吳告訴懂懂筆記,公司這幾年經歷了業務大幅度下滑後,只能勉強維持營收平衡。如果要開展新的業務,拓展新的渠道,只能尋找資金支持。而這,也正是很多中小企業最頭痛的事情。

為此,他從去年中就以企業業務擴張為由去四處借貸。但無論是大型商業銀行還是民營投行,在做過評估後,都不願意為他提供資金支持。

“他們不看好傳統行業,不管是貿易還是製造業,都覺得這些行業都很難有新的發展。”這是老吳第一次在資金借貸問題上碰壁。他對此也做了一些分析,例如有幾家金融投資機構在面談時都會問及,企業近期是否有轉型計劃,例如“切入電商、微商領域”等等。

老吳對此的理解是,在機構看來如果沒有新的、有亮點、具有互聯網思維的轉型計劃,是不大可能把資金借給他的。

也就在去年下半年,身邊不少朋友建議,考慮對公司進行轉型,沾沾互聯網+的邊。如果實在不願意,不妨給原來的公司“套”個包裝。

“實際上,我周圍有不少傳統企業為了能拿到資金,也都是這麼做的。”老吳表示,一些工廠和貿易公司為了能夠得到“續命”資金,也都做了巧妙地包裝,即便缺乏相關行業經驗,也都是先做了再說。

“與其拖泥帶水混下去,還不如學學那些企業,去孵化一個和互聯網或者互聯網金融沾邊的項目,趁手頭還有點餘糧,以小博大。”於是,頭腦靈活的老吳找來公司的幾名年輕員工,從網上搜集了不少案例和資料,成立了一家“區塊鏈”概念的子公司,打算用區塊鏈資訊平臺的“帽子”去繼續融資。

然而,公司從上到下就沒有一個人能稍微講明白區塊鏈的內涵,所有的概念只是從網上照搬的套路。可以說,老吳的這個決定,和周圍眾多號稱轉型虛擬經濟的企業一樣,一開始就是衝著融資和貸款而來的。這種“轉型升級”,能靠譜嗎?

風口如潮,哪管泡沫氾濫

“開弓沒有回頭箭,不懂怎麼做,也得硬著頭皮做。”做貿易的人,靠的就是頭腦靈活。在“抄”了上百篇行業資訊之後,老吳又找來刷量團隊,在後臺給自己刷上大量的“用戶”、“流量”與“日活”。他預想著,很快這個不入流的區塊鏈資訊網站和公眾號,就會搖身一變,成為“熱鬧”的行業資訊平臺。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公司的“轉型”很快就火了,而且順利拿到了投資機構100萬元的天使輪融資。雖然很多玩轉型套路的中小企業,通常都會在項目融資後想辦法將投資資金析出並止步,但在融資過程中,老吳似乎發現了區塊鏈行業巨大的發展空間,他希望能在華南地區搞成一個“高大上”區塊鏈資訊+融資平臺。

“要是能把平臺養起來,打印耗材的生意我就不做了。”他當時就尋思,把融資中的一小部分資金挪作維持原有公司的運作,其他的部分完全用在區塊鏈資訊平臺團隊的組建上。

雖然100萬的資金量並不大,但老吳堅信,只要能在短時間內將內容和和真實用戶、流量做起來,後面幾輪融資應該不存在問題。為此他還託關係找到深圳本地的某數字加密貨幣代投機構合作,成為其網銷渠道的代理。

老吳希望,他的第二份“事業”能儘快實現盈利。而此時,他聽到一些深圳當地轉型直播、短視頻領域的中小企業爆出了經營危機。“應該是對新領域沒有經驗,我也多多少少有些擔心這個區塊鏈平臺的發展,但當時確實來不及多想了。”

老吳堅信,區塊鏈的熱度遠比直播和短視頻行業更有生命力,因為這個圈子已經火到——他的平臺上任何一篇編編改改的分析評論文章,都能引來數千上萬的閱讀量,更有形形色色的真實評論夾雜其中。為此,老吳繼續加註,招編輯、招翻譯,增加更新的文章篇數……

或許,老吳如此奇葩的轉型讓人忍俊不禁。我們也不禁好奇,如此經營思維守舊,難以跟上時代節奏的傳統企業主,真能持續駕馭這些新興的概念嗎?

盲目跟風,風停就“歇菜”

“實體+區塊鏈”?追風的吳老闆這輪為何踩空了?

“內容太深了,我真的跟不上,只能相信招來的人能夠盯住勁。”老吳在組建區塊鏈內容團隊之後,明顯感覺自己在項目日常運營的管控上,有些力不從心了。

雖說他大學主修的是金融範疇的特區經濟學,但這畢竟已經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鑑於此,在和年輕團隊交流的過程中,他總是保留著較大的戒備心。

“我不懂,所以必須嚴管,有些東西我覺得會碰紅線,有些活動尺度太大也會有問題。”老吳表示,在年初平臺準備再次衝擊A輪融資時,他與負責區塊鏈平臺業務的幾位年輕人之間,互相產生了不滿的緒。

作為公司的老闆,老吳是要堅決使用“一票否決”的。沒想到,由於否定了幾個年輕人的創意和想法,導致核心成員開始陸續離職。雖然他也想讓自己的思維儘量開放,但在實際工作中,尺度和觀念總會不自覺的有所保留。

“這個問題影響了我們新一輪的融資進度,或許我也有一定的責任。”2月份開始,由於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價格出現較大幅度的震盪走低,整個區塊鏈行業的震盪也開始了。

老吳表示,由於一些合作伙伴受到數字貨幣市場行情低迷的影響,交易數據上不好看,作為資訊發佈平臺,閱讀量與關注度自然也開始降低。與此對應的,是平臺廣告與渠道收入開始受到影響。

“隔行如隔山,這個圈子確實比我們做耗材貿易要難很多,我就是吃虧在不懂行上面了。”在公司首輪融資即將“燒”完,區塊鏈資訊平臺收入銳減的情況下,老吳如今每天都充滿了危機感。

更讓他感到壓力巨大的,是原有從事打印耗材貿易的公司也丟了幾個大單,經營壓力驟增。他算了一下,目前兩家公司總共有近五十名員工要“養”活:“這可真的是要了命了”。

他有一位轉型網紅孵化機構的朋友提出了忠告:傳統企業主如果想涉足虛擬經濟,要麼就只管投資,大膽放手讓懂的人去做,要麼就連涉足的想法都不要有。如果沒有這個眼界,包括互聯網、電商這一類實體與虛擬相結合的新經濟模式,也都不要去觸碰。

但是,老吳感覺這些忠告來的有點晚了。

“轉型”一詞,伴隨著“雙創”一路走來。似乎成為不少傳統實體,如生產、加工和渠道商在新時代抓住發展紅利的“救命稻草”。而很多輿論要麼主張傳統企業忘掉“實體”,全力擁抱互聯網;要麼將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對立分裂開來,將實體經濟的低迷歸咎於虛擬經濟的“虛火”。

至少在老吳看來,電商摧毀了他的耗材貿易生意,而區塊鏈的火爆,讓他多多少少看到了虛擬經濟的繁榮,唯一受挫的核心問題,只是自己“不懂行”而已。

但是,老吳遭遇的困境,僅僅是因為不懂行嗎?

——————————————————————————————————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佈各大自媒體平臺,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