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出土“牛肉汤”,墓主人生前爱吃火锅?专家辟谣:没那么简单

古墓,是古人留给后人的财富,也是后人研究古人的重要历史依据。因此,对古墓的保护与发掘便显得尤为重要。在河南信阳曾出土过一座古墓,这座古墓有何特别之处呢?经过相关人员的长时间鉴定,得知此墓大约为战国时期的楚墓,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考古工作者根据部分陪葬用品,断定墓主人为一士大夫级别的人物。按理来说,这也没什么惊奇之处。且慢,考古人员,在墓葬出土几座“肉汤”大鼎。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古墓出土“牛肉汤”,墓主人生前爱吃火锅?专家辟谣:没那么简单

据悉,鼎中的骨头清晰可见,经鉴定,骨头为牛前肢,那这岂不是“牛肉汤”?由此看来,墓主人在生前也是一个吃货啊。据悉,战国时期,在墓主人下葬时,出于对祭祀活动的考虑,会在鼎内放置墓主人生前的食物,这便是“事死如事生”的说法。即墓主人生前享受着什么样的生活,在其死后也应该享受什么样的生活,这样才符合墓主人的省份,故此,才会有现在的“牛肉汤”。

古墓出土“牛肉汤”,墓主人生前爱吃火锅?专家辟谣:没那么简单

据考古人员介绍,楚墓中出土的鼎类物品,一般情况下都是以祭祀为主,鼎内盛放的物品,多为牛、猪、羊等家禽。事实上,除了这些肉类以外,还有其他果蔬物品,但2000多年已经过去了,那些菜品早已不复存在了。至于所谓的“牛肉汤”,专家也曾辟谣,肯定不会是“牛肉汤”那么简单,至于“汤”其实就是地下水渗透进入墓葬的结果。据悉,在很多信阳出土的楚墓中,都曾有“肉汤”的存在。

古墓出土“牛肉汤”,墓主人生前爱吃火锅?专家辟谣:没那么简单

在河南地区的很多考古地方,还曾出现过“鱼汤”“鸡汤”等汤水。虽说墓葬中出土的“汤”带有骨头的并不多见,但在一些身份比较高级的墓葬中,还是可以看到的。至于墓葬中出土“汤”,其实就是因为当地地下水位不稳定,忽高忽低。地下水位上升的时候,就会进入墓葬,这便是形成“汤”的主要原因。

古墓出土“牛肉汤”,墓主人生前爱吃火锅?专家辟谣:没那么简单

除了所谓的“汤”以外,在墓室中还曾出土类似于“火锅”的物件。这种火锅物件,与北方地区的铜火锅类似,中间摆放炭火,周围烫菜。若单以外形来看,古代的那种火锅甚至要比现在的铜火锅要精致许多。众所周知,火锅最早起源于游牧民族,随着民族大迁移,火锅菜正式进入中原。火锅的出现,也更加证明墓主人生前就是一个十足的“吃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