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会被小行星撞地球终结吗?

云霄情歌-smile


忘掉各种带着“名人”头衔的预言,我想说地球从时间尺度与行星撞击事件的概率来看,地球比任何交通工具都安全得多,安安心心的。于其担心小行星,倒不如骑共享单车时,多注意安全,遵守交规。下面我们详细聊聊地球的可能性。

图:小行星撞击效果图

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5-10公里的小行星落在了尤卡坦半岛,导致恐龙灭绝。那在不久的将来,人类是否也会“有幸”亲身经历一下?

图:小行星撞击后的尤卡坦半岛效果图

实际上,如果6500万年前的小行星再来一次,或许短期内地球的生态会引发巨变和大量伤亡,但人类很难灭绝,即使是这颗小行星再大上10倍,人类同样有喘息的机会。关键是看小行星来自哪里。如果不是小行星带,而是奥尔特云,或者是系外的彗星,那就很难说了,因为奥尔特云的彗星在太阳引力下作用,到达地球的这个距离足以让它加速到达到灭绝全球生命的动能。为什么有这么大差别呢?下面我们就来聊聊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太阳系外圈的柯伊伯带和包括太阳系的奥尔特云(存在大量彗星)。

图:小行星带位于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其中,杀死恐龙的“头号嫌疑人”是“小行星带”。虽然这个杀手离我们很近,但不要惊慌,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有“个头大”的土星作为挡箭牌,加上月球的存在,小行星带对于我们来说威胁已经不大了。原因很简单,小行星带就如同手枪得子弹,“小石头”一天比一天少,总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耗殆尽,并且在太阳系中并没有补充“弹药”的来源。我们可以从太阳系的早期模型和现在的太阳系做对比,来发现这一点。


子弹快打没的小行星带

图:\t月球圆柱投影图

月球是我们的卫星,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月球的陨石坑来了解它为我们挡子弹的历史、以及陨石坑的时间信息与数量信息,从而推算出陨石与时间的关系。

图:左月亮正面,右月亮背面

月球上大片区域布满了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的陨石坑,这些陨石坑描绘了月球帮兄弟挡“子弹”的悠久历史。其中陨石坑较为深、并且密集区域用放射性定年法,可知其最早的高达了40多亿年。在很多大陨石坑,如果你仔细看会发现有些坑里有坑。有证据表明,在早期月球被撞的频率和数量相当惊人(当时小行星带弹药充足)。

图:月亮正面

如果我们单纯看月亮正面,会发现有很多区域陨石坑并不密集。这是月亮在演化过程出现大量新形成的平原,掩盖或者抚平了之前的“创伤”。同理,放射性定年法显示,大部分平原已经存在于35亿年前以后。其中在最大的风暴洋平原中,有一片区域出现于12亿年前的,里面的陨石坑最少的。从这些信息中我们可以发现越早期,陨石撞击数量越多,换句话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行星的输出减弱了。

不过,地球应该还会经历一次“小行星带”的大型撞击,这也是小行星带最后的子弹了。如果到时候地球上还有生命,那么这将是最后一次由小行星灾难引起的大灭绝事件。但是,目前这个理论还有些争议,有的科学家认为或许这个时期已经到来,或者马上到来,有的科学家认为还需要几十亿年。不过这里面的“到来”是以千万年,亿年为单位的,或许人类会赶上先遣部队。不过,目前还没有准确的定论。我们再说说奥尔特云和柯伊伯带。

弱不禁风的奥尔特云

图:旅行者1号的位置

记得前几年的新闻曾经报道过,旅行者1号曾经走出了太阳系。实际上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它只是飞出日球层。日球层是太阳风吹不到的距离,也就是不会在遭受高速带电粒子的摧残了。不过,实际上星系的划分并非以恒星风为基准,而是引力的支配,那边界在哪?

图:1997年海尔波普彗星

简单来说,有一颗非常明亮的彗星叫海尔-波普彗星,它绕太阳一圈需要2000多年,上次出现于1997年,它会回归并形成周期性,说明它受太阳引力支配,存在围绕太阳的轨道。它来自奥尔特云,而且是奥尔特云“二环”的区域,那奥的六环在那里?

图:被奥尔特云和柯伊伯带包裹的太阳与行星(一般来说奥尔特云也属于太阳系,因为它们也受太阳引力支配)

奥尔特云的最大半径高达2光年,旅行者1号要飞出去,还需3万年。奥尔特云相对于我们最近的恒星比邻星,因为奥离太阳更近,所以说整个奥尔特云属于太阳系,如同一个大雪球一样包裹着如同“小石子”的九大行星。其中包含着上亿颗彗星,受着太阳稀薄的引力,徘徊在不太稳定的轨道上,时刻等待着。

或许某个天体(可能是海王星,柯伊伯带行星、奥尔特云其他陨石,或太阳系之外的)经过附近,会带起一阵“轻轻的微风”扰动了它们,如果它们蠢蠢欲动的方向是太阳系内,就会出现很多破坏性结果。它们可以作为一颗灿烂的彗星,“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但也有一个很不巧的可能,虽然概率很低,就是拥向地球的怀抱,导致一场灾难。


光盘柯伊伯带

图:柯伊伯带

看完奥尔特云,柯伊伯带就没什么感觉了。如果说奥尔特云是三维的,在四面八方瞄着你,十面埋伏封锁你。那柯可以说是二维的,它更像一个光盘的一部分。并且它的冲击力没有奥大,因为离太阳近,所以彗星都是短周期彗星,例如鼎鼎大名的哈雷就来自于这里。

系外

图:银河系及我们的位置

无论是系内的小行星带,边上的柯伊伯带,还是我们的辽阔边疆奥尔特云中的天体与我们遭遇都是随机的,也都属于“系里斗”,跟它人无关!但如果算上来自我们所处的银河系悬臂,甚至是整个银河系溜达的彗星,或者银河系彗星风暴,我们遇到撞击事件的概率就会增大不少。不过也仅仅是一点而已,如果你觉得现在就应该把每天当作末日来过活,说明代表地球的你有点“飘了”。如果把银河系当作太阳系,那么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只蚂蚁。你想想看一只地球上的蚂蚁会操陨石何时落地的心吗?

总结

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小行星撞击事件,这个概率太随机了,找不到任何规律可言。我们应该庆幸本该是最频繁的邻居的小行星带的子弹越来越少。关于小行星带的最后一次冲击目前也尚未有定论。关于奥尔特云的信息人类掌握太少,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彗星杀伤力会比小行星带大,不过据统计撞击地球的小行星中奥只占了不到1/4。不过也不能全信,因为撞击的样本太少了,所以结果并不精准。综上所述,该吃吃该喝喝不要瞎操心。

图:地球、人与自然


科学美少男


人类的科技和宇宙相比,算个啥?不光是地球,整个宇宙里无数个生物文明不管高级低级,都不是永恒的,不是被自身毁灭就是被宇宙力量毁灭。只要一颗足够大的行星对撞地球,人类毫无回天之力!更不要说超强X爆射、黑洞等恐怖了。


手机用户56282772736


答案是概率的问题。

能够毁灭人类文明的小行星如果出现得早而且质量大,碰撞的角度正面,就现在全世界的科技是没办法去阻止的,所有的研究仅仅出现在纸面上。一当碰撞发生在海洋,巨大的溶岩直冲天际,海水升温,几百米的海啸横扫全球。如果碰撞发生在陆地上,虽然没有海啸的问题,但也是一样造成不可挽回的灾难!随后多年会地震火山频繁,几乎所有的大的动植物会消失,人类除了少部分幸存者全部都直接或间接死亡,人类文明要从零开始。

如果小行星出现得晚,我们对付碰撞的科技已成熟,那人类能有效的改变小行星的轨迹来避免其碰撞。但这要取决于二个因素,即小行星的质量小能被人类操纵;另一个是人类是否有资源发动一次拦截。

总之这一切取决于多种因素,可能会,也可能不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