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最具云南范儿的地标建筑,哪个最能代表云南?


近日,中国建筑业协会公布了2018-2019年度第一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评选结果。云南三个项目将这座堪称中国建设工程的“奥斯卡”的奖杯收入囊中,其中,以云南海埂会议中心商务酒店为昆明代表的地标建筑榜上有名。

一个城市的地标,是人们集体的回忆,是历史的日记,更是一个城市性格的彰显。那么,最富云南气质、最具云南范儿的昆明地标建筑,究竟有哪些?它们又有着怎样的历史和文化?下面@云南范儿 将为大家推荐昆明市区最经典的地标建筑,领略昆明的风采。

在昆明流传着“金马碧鸡”的传说,金马碧鸡象征吉祥如意,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上千年的神话传说及近四百年的建筑史,使金马碧鸡坊成为人们公认的昆明标志。

金马碧鸡坊位于昆明市中心,是昆明闹市胜景。极具有昆明民俗特色,精美绝伦的三座楼坊成品字矗立了千年,彰显了昆明古老的文明,见证了昆明城市的繁华热闹。

东西寺塔是中国云南省会昆明市的两座古塔,分别位于东寺街和书林街,南诏国弄栋节度使王嵯巅主持修建,大匠尉迟恭韬造,是昆明现存较早的建筑物之一。

西寺塔原在惠光寺内,高36米,东寺塔原在常乐寺内,高41米,均为方形。2000年以后,两塔之间新建了一条东西向步行街。21世纪初,昆明城区南部新建了一条东连书林街东寺塔、西接东寺街西寺塔的步行街,整条街路面由条石铺成。

大观楼,位于云南昆明市近华浦南面,三重檐琉璃戗角木结构建筑。清康熙二十九年由巡抚王继文兴建。乾隆年间,孙髯翁为其撰写一百八十字长联,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由名士陆树堂书写刊刻,毛泽东评价其“从古未有,别创一格”,大观楼因长联而成为与黄鹤楼、岳阳楼、鹳雀楼齐名的中国四大名楼。


大观楼是根据山水布局兴建的,整个建筑布局和谐,格调明快。将大自然中的水山云树、烟波舟帆,统统纳入其中,使他们戚戚相关。登楼而上,西山、滇池、大观河收入眼中,西山睡美人、四围香稻、万顷晴一览无余。

官渡古镇位于昆明东南郊,是昆明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镇之一,明清时候就已是商业、手工业发达的集镇。古镇内人文景观丰富,有五山、六寺、七阁、八庙,各种店铺也都热闹齐全,是昆明周边逛街游玩的好去处。

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位于昆明市翠湖西承华圃。创办于1909年,至1928年共办19期,毕业学员达4000余人。在历届毕业生中,有的后来成为杰出的革命将领,如朱德、叶剑英等。

今保存的讲武堂主体建筑为走马转角楼式的二层砖木结构,东、南、西、北四楼对称衔接,成一方形四合院,占地约1.44万平方米。东、西楼各长约119米,宽10米;南、北楼各长约116米,宽7米,高均约12米;南楼中部的阅操楼高约115米,宽13米,规模宏大。2017年12月2日,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单。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福林堂始创于清朝咸丰丁巳年,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是云南现存最古老的药店。创始人李玉卿,前清时期随父李德由湖北黄岗到云南。因深谙医道,便在光华街创立了这个药店,并效法三国董奉,为穷苦百姓治病不收诊费,只要求重病愈者在后堂植杏树三棵,轻者一棵,时间一长,逐成杏林,故药店取名“福林堂”,意在“福泽杏林”。


主体建筑为中式三层土木结构楼房,由于地处两条街的交叉口,其样式为“八面风转角楼”,外立面为四开间,北向西向各两间,中间转角处开门。福林堂建筑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时代特色。

昆明“一颗印”建筑云南昆明地区汉族、彝族普遍采用的一种住屋形式。云南高原地区,四季如春,无严寒、多风,故住房墙厚重。

最常见的形式是毗连式三间四耳,即子房三间,耳房东西各两间。子房常为楼房为节省用地,改善房间的气候,促成阴凉,采用了小天井。

一颗印住宅高墙型小窗是为了挡风沙和防火,住宅地盘方整,外观方整因此被称为“一颗印”。

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位于环湖东路与昌宏路交汇处,远远望去,会展中心就像是一只周边环绕着美丽花朵,正在开屏怒放的孔雀。

滇池国际会展中心是现代云南经济腾飞,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游走于期间感受新昆明的时尚与超前,尤其南博会期间游逛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你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是全球百强机场之一,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和连接欧亚的国家门户枢纽机场,中国西南部地区唯一的国家门户枢纽机场。

这里是千万旅客探秘昆明的起点,也是千万旅客了解昆明的窗口。他们在这里开启昆明之旅,也在这里与昆明挥手告别。

昆明西山万达广场是集购物、娱乐、文化、餐饮、商务等多种项目为一体的“一站式”城市综合体。它的建设,提升了昆明西山片区的城市综合发展,为市民和城市旅游提供了更丰富的购物休闲场所。

七彩云南·古滇名城是一个汇聚古滇文化核心区、民族和民俗文化展示区、生态景观示范区、现代旅游服务配套区、养生养老度假区、主题公园等休闲度假项目的文化旅游综合体。作为云南历史文化旅游名片之首的七彩云南·古滇名城,正为云南的文化和云南旅游腾飞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古滇名城大多为古滇干栏式建筑,真实还原古滇王国建筑特色,长脊短檐屋脊长于檐口,脊的两端稍向上翘,正面看像一个倒三角,顶部两山面搏风板交叉成燕尾状,交叉相接处有突起的钉状物,其内侧与圆柱旁伸出的斜撑相接,既起到加固搏风板的作用,又具有装饰效果。顶端的木条削尖,长出屋脊很大一截,装饰性非常强,呈放射状,显得非常雄伟壮观,从造型上表现出滇人强烈的审美意识。


七彩云南·古滇名城对挖掘昆明的历史文化内涵、增加昆明的历史文化魅力、提升昆明的城市品位起着重要作用,也正在成为昆明城市建设的新亮点、中国人度假养老的好去处。

位于昆明市官渡区,占地面积150亩,总建筑面积4701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7010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四层,整个建筑像一顶编织的帽子“滇之冠”。

它是云南省委、省政府确定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是“西部一流、全国前列”的现代化、多功能文化艺术中心,是省级重大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是建国以来云南投资最大的文化公益项目之一,也是社会关注度极高的重大项目。能满足国内外大中型文艺演出需要,是云南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西南地区城市公共设施的一大璀璨亮点,提升云南形象和吸引各方游客的标志性建筑。


位于昆明市官渡区,博物馆内景新馆主体建筑平面呈回字形,取意于云南彝族“一颗印”式传统民居建筑;外观颜色为红铜色,意在体现云南“有色金属王国”的美称;贯穿多层的狭长缝造型,喻意“石林”,蕴含石林风化体态,散发自然风采。

昆明,随着时光的变迁,城市发展也一直在不断的变化着。钢筋水泥取代泥土和木材,五彩斑斓取代青瓦白墙,城市的颜色更加缤纷多彩,城市的高度一直在成长,而那些年的地标也将消失,成为我们的记忆。在变的是城市,不变的是我们对昆明的城市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