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打仗谁最强?熟读史书的毛主席排出了前两名

博览群书的毛泽东主席尤其喜读古书,经常臧否人物。他在读明代冯梦龙编纂的《智囊》卷二十二《兵智部·制胜·孙膑》时,对按语中提到的唐太宗李世民论军事的一段话大为欣赏,读后评点道:“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毛泽东在这里说得非常明白:古人带兵打仗的冠军是李世民,亚军则是朱元璋。

毛泽东晚年曾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打仗要像唐太宗那样,先守不攻,让敌人进攻,不准士兵谈论进攻的事,谈论者杀。待敌人屡攻不克,兵士气愤已极,才下令反攻,一攻即胜。这样一可练兵,二可练民。”(见林克《毛主席和我谈学习的片断回忆》,引自《难忘的回忆》,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版,第227页。)一再流露对李世民能征善战的赞赏,对李世民褒扬有加。

李世民是历史上亲自上阵带兵打仗最多的皇帝。善用兵法,是李世民的显著特点。他总是以弱敌强出奇制胜,或以强吞弱稳操胜券,其屡建奇功之军事才能,着实为千古罕有。

古人打仗谁最强?熟读史书的毛主席排出了前两名

李世民

在著名的浅水原之战中,李世民与敌方相持了60多天,一直等到对方粮尽,两名大将来降,方才开战。他先让人在浅水原南诱敌,之后他带领骑兵内外夹击,敌军大败。他懂得因时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战术。他从小熟读军书,很多兵家兵法战术他几乎都烂熟于胸,但他并没有套用书本,而是巧妙地利用地形地物来作战。在洛阳大战王世充时,他利用夜战、水战的条件取胜。而在大战刘黑闼时,李世民让人到上游筑坝堵水,使河水变浅,诱敌过河,到战败的敌人渡河逃回时突然把坝扒开,致使河水猛增淹死敌人无数,更是“善假以物也”(利用地理条件)作战的成功案例。

非常经典的武牢之战,是李世民写在中国军事史上的传奇。公元619年,李世民率众攻打王世充时,前来救援的夏王窦建德挟10万大军疯狂扑来。当时窦建德消灭了另一镇义军孟海公,士气正盛;所以自认为志在必得。李世民手下的萧禹、屈突通、封德彝等谋臣武将都认为唐军腹背受敌,提出了退守暂避敌锋的建议。可李世民认为,王世充已是秋后的蚂蚱了,不足为虑,而窦建德持骄躁之兵而来,我们如果把握武牢这个要塞,急于求战的夏军必然为我所破。但如果我们退避或是行动不迅速,让窦建德占领了武牢,与王世充形成合力,就很难再消灭了。于是,李世民留下李元吉、屈突通继续围攻洛阳,自己只带领3500人就奔武牢而去。

古人打仗谁最强?熟读史书的毛主席排出了前两名

唐昭陵李世民雕像

《旧唐书》和《新唐书》同时记载着这样一件事:同时代的李密,作为瓦岗军的领袖人物,身经百战,攻无不克,一向颇为自负,降唐后奉李渊的命令去犒赏三军,见到李世民后,不敢仰视,私下对殷开山说:“这才是真正的真龙天子啊!”由此可见李世民“胸有百万雄兵”的不凡气宇。

而朱元璋则是贫民出身,他的父亲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数辈人都是拖欠税款者,在淮河流域到处躲债,连糊口的生活也讨不到。他在兄妹中是大难不死的最小的孩子,父兄病饿而死,自己先当和尚,后来连和尚都当不下去只好去造反,即便造反一开始也只能投奔势力微不足道的郭子兴,起家不过是个亲兵九夫长,他就从如此低的起点白手起家,身经百战勇猛无比,发展得相当不顺,就连他后来自己招募的人马也多次被上司郭子兴和同事郭天叙、张天佑等强行弄走,真是太不容易了。

古人打仗谁最强?熟读史书的毛主席排出了前两名

朱元璋

但朱元璋从不气氖,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一步步走近了人生的目标。

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将,强调将领要识、谋、仁、勇兼备。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了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1356年(至正十六年),朱元璋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刘继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